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与“养成”,自当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只有明晰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能力要求,我们的培训、教研,乃至教师的自主学习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实现其“有效性”;相应地,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已有“养成路径”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作出调整和改进,才能真正涵养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因此,继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内涵解读”这一“本源”话题的探讨之后,本期杂志进而探寻其“养成路径”,以期对这一问题作出全面的思考。
概括来讲,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之养成无外乎“外在”的培训研修与“内在”的自主发展两条路径。
作为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而现实途径,培训的价值不言而喻。自课程更名以来,许多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可说是“久经培训”。在获益良多的同时,培训效能的问题也渐次凸显。统编教材使用两年多来,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依然陷于“教教材”的惯性思维,课堂教学“流畅”而没有“问题”等现象说明,我们的培训距离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这一目标还很远。
究其本源,我们只有建立在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独特素养结构的准确认知与把握之上,才能设计出科学而有效的培训课程,以及相应的培训形式与评价体系,真正激发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最终,我们还要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来验证培训效能。
而道德与法治教师本身的教学实践也是其专业素养的“内在”养成路徑。我们惟有立足课堂教学本身,磨练课程规划与资源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等能力,真正实现“课程领导”,才能走出“教教材”的困境;以高度的实践精神,磨练指向“问题”的教学思维,才能涵养实践性教学智慧;从而以具有独特性和动态性、实践性的养成路径,回应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和课程性质的综合性,以及核心素养时代的现实要求,不断涵养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培训,享受培训过程,实现培训之于专业成长意义的增长。
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创新,与广大教师一起享受培训研修与自主发展的美好过程,实现更好的成长。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