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会”了治病良药

2019-03-01 02:08邱雨婕
大众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药理作用说明书误会

邱雨婕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药物可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另一方面,药物也可以成为致病因素,引起不良反应,发生药源性疾病,造成致残、致死的药源性事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药源性损伤的进一步加重;过度解读不良反应,可能影响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造成患者有病不吃药,影响疾病的正常治疗。正确对待药物不良反应不仅是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更是每一名患者的必修课。

药物不良反应有三类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藥物不良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通常按其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而分为几类:A型(量变型异常)、B型(质变型异常)和C型。

A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为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该反应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常和剂量有关,可以预测,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如抗血凝药所致出血,降糖药引起低血糖等。

B型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难以预测,发生率很低,但死亡率高。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氟烷引致的恶性高热等。

C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为迟现型不良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与药品无明确的时间关系,潜伏期较长,难预测,机制不清楚。如药物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作用。

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误区

误区一:以前没发生过药物不良反应,所以不用看药品说明书。

有些患者认为,拿到药品后只需了解其用法用量就行了,其他信息不重要。其实不然。据国外有关文献报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下:住院病人为10%~20%;住院病人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为0.24%~2.9%;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为0.3%~5.0%。可见不良反应发生的普遍性及危险性。如果是在医院获得的药品,医生及药师会对禁忌证进行把关,并告知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是在药店购买OTC药物,患者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是【不良反应】和【禁忌】部分,做到对药物知己知彼。

误区二:说明书中列举不良反应多的药物对人体危害更大。

在看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这一部分时,很多患者会被如此之多的不良反应吓到。以我们熟悉的阿司匹林为例,查看用于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100mg阿司匹林肠溶胶囊药品说明书,其中对于不良反应的描述超过500字。这是否意味着阿司匹林是个毒性很大的药物呢?阿司匹林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上市应用已超百年,其安全性早已得到证实。为什么对于它的不良反应会有这么多的描述呢?

药品不良反应是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总结和积累出来的,是用药经验的一部分。正是阿司匹林超过百年的应用积累,才有了现在如此详尽的不良反应项目。可以说,现在大部分不良反应详细的药品其实都有长久的临床实践支撑,或者有相应的文献或者病例报道支持。

目前,一般将药物不良反应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是指轻微不良反应,中度是指重要器官有明显的中度损害,重度是指有致残、致畸、致癌“三致”的危险,甚至死亡。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中提到了“脑出血”的报道,看起来很可怕,但其发生“十分罕见”,意味着每1万人中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不到1人,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误区三:发生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前面也提到了,不良反应可分为轻、中、重度。在用药时出现不良反应,轻微而又必须继续治疗的,可以一边治疗一边观察。例如,用于长期治疗冠心病的单硝酸异山梨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10%患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持续应用会逐渐减退。如果头痛症状持续且难以忍受,则需考虑更换治疗方案。

如果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华法林所致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误区四:中药比西药不良反应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7年搜集了市面上1618份中成药的说明书,其中80.2%的说明书显示“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这能说明中药没有不良反应吗?有调查显示,中草药是导致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的第二大原因。而最为著名的马兜铃酸肾毒性事件至今仍提醒人们应关注中药的不良反应。对于中药的选择,应去正规医院就诊,不应轻信民间偏方,滥用中草药。

正确对待不良反应,切莫“误会”治病良药。服药前应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知己知彼。药物使用说明书上所列的不良反应,一般发生率很低。不要看到说明书列了一大串不良反应就不敢用药。如果您遇到不良反应相关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猜你喜欢
药理作用说明书误会
胡椒碱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以及对其药理作用分析
误会
循环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寻找失踪的少女
《你误会了》等
人类生命的“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等2则
美容用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