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或“小镇”青年都只是标签

2019-03-01 04:29吕德文
环球时报 2019-03-01
关键词:屌丝小资白领

吕德文

近来,“小镇青年”与“豆瓣青年”正成为两个颇具乡镇意义的文化群体符号。在一些网民眼中,“小镇青年”出自底层,具有民族主义意识,主要人群是“屌丝”“小粉红”;而“豆瓣青年”则是自恋、脱离现实的“小资”。

大致来说,无论是“小镇青年”还是“豆瓣青年”,都是互联网一代。他们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较早使用互联网,并在社交网络里接受过不同文化和价值洗礼。他们是网络社交的受益者,在网络上接受到更为多元开放的文化教育,一部分青年还成长为网络意见领袖。在这个意义上,“小镇青年”“豆瓣青年”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较于上世纪80年代的所谓“启蒙一代”,互联网青年秉持的文化资源更多,关心的议题更广泛,思想也更多元。客观上说,“小镇青年”和“豆瓣青年”的观点之间很难说是截然对立的,他们的思想分化往往因议题不同而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这一点,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思想界和舆论场有明显差异。简单说来,之所以用“小镇青年”“豆瓣青年”这样的身份标识,恰恰说明他们很难用“左”、“右”、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自由主义等传统的理论资源来划分派别。反倒是,他们在认可中国发展成就、认可社会平等等基本价值上,具有广泛共识。

从社会学意义上看,“小镇青年”和“豆瓣青年”其实是同一个阶层,甚至是同一个群体。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受益于较为均等的教育,离开了“小镇”(农村)的青年。他们面临的处境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在城市有稳定工作,算是“白领”阶层,但这些年所谓的中产焦虑,他们也都没有逃脱。甚至于,他们的品位和格调也差不多,“屌丝”也好,“小资”也罢,都是“白领”生活的不同侧面——他们没有财务自由,有生活压力,说是“屌丝”也无妨,但他们绝非真正意义上的“底层”。他们有点资产,当然也可以说是“小资产阶级”,但也谈不上是“人上人”。

“小镇青年”“豆瓣青年”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标签,脸谱化的色彩较为浓厚。这恰恰说明,中国社会已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多元社会中,任何标签都失之偏颇。在政治和社会意义上,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是,如何在保持多元性的同时避免两极分化。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保持中等收入群体的稳定。今天的中国已经塑造了一大批“白领”阶层,他们虽属于同一个阶层,但思想和意识形态取向却极其复杂,这是过去几十年经济社会转型的成果,亦是将来社会发展的基础。▲

(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屌丝小资白领
自我矮化症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小白领的搞笑生活
实用白领
魏大勋:活力妖娆
北大发布首份屌丝生存状况报告:长春是最屌丝城市
“屌丝”六儿的快乐生活
和“小资”一起私奔
小资情怀
外媒看中国:“屌丝”引领消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