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应对美方围绕孔院的小心眼(社评)

2019-03-01 04:28
环球时报 2019-03-01
关键词:学堂摩擦孔子

美国参议院常设调查委员会2月27日发布报告,指责中国在美国学校内设立的孔子学院“是被北京严格控制的宣传机器”,该报告主张对那些孔子学院做出调整及改变,或者干脆关闭。

该报告说,美国有100多所孔子学院,另外有500多所孔子学堂。报告不满孔子学院从讲师队伍到授课内容“全由中国政府控制”,不得讨论“台湾独立”“藏独疆独”等等。报告还指控中国缺乏互惠,对美国务院资助的美国文化中心在中国发展进行限制。

对孔子学院的攻击最近几年在美国达到了高潮。但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基本是由美国的大学和中小学请过去的,而非出于中国政府的强行推动。对孔子学院的机制,美国的精英们一直看不顺眼,但就是没有挡住它们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普及开来,因为美国社会需要它们。

孔子学院集中体现了中美文化的摩擦,过去美方的自信比较多,对这种摩擦的承受力也比较强。随着中国实力不断上升,美方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它的自信出了一个又一个窟窿,原来不那么在乎的摩擦被当成了中国对美的“渗透”。

在中国人看来,孔子学院做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了。美国的学校出场地,中方出钱从国内聘请一些志愿者去那里教中文,从写毛笔字到包饺子、煮汤圆等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善意。孔子学院用的是中国大陆编的教材,但不会给外国人“上政治课”,当然也不会把它们变成挑衅中国价值观的场所。它们唯一超越教学内容的目的就是促进所在国民众对中国的友好度。

孔子学院比西方设在中国的文化教育机构要“超越政治”多了,美国文化中心之所以在中国开展得不太顺利,因为它们特别喜欢灌输美式的“自由制度”。而孔子学院从不向美国的学生讲应如何在纽约或洛杉矶建立党委,选个第一书记出来。

对于美国现在对孔子学院越来越起劲的阻挠,我们建议中方坦然处之。对于美方的“小心眼”,我们可以在我方不觉得很别扭的范围内做一些孔院“当地化”的调整,调整不了的地方,就让美方去适应。美方如果适应不了,要关一些孔院,关就关,我们无需把此事看得很重。

我们要在一个大判断上充分自信,那就是孔子学院走向全世界,根本原因是中国高速发展拉动的世界各国对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的迅速扩大的需求。中国迎合这种需求,主动帮外国人开展这种学习,是有利于当地社会的。中方不做这件事,外方自己投资花钱,中文也要学。美国现在要促中方省下孔院和孔子学堂的这笔钱,由他们的纳税人掏腰包,才觉得踏实,我们没什么理由比美国更不踏实。

再说了,孔院在美国办了那么多,已经把美国的中文热调起来了。一旦孔院撤退,美国人学中文的热情转化不到日文或者韩文上去。那么就让美方花钱从中国聘请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好了。

当然这应是我们围绕孔子学院的“底线思维”,面对美国人的患得患失,我们在可操作范围内大度地与美方协商,做一些适应西方社会习惯的调整,形成双方的相互妥协融合,也应看做是文化交流的题中之义,比如增加孔院的民间元素,在开放性上做更多探索,如能积累一些经验,对中外交流将产生更加广泛的意义。

重要的是对围绕孔院的摩擦放松些。过去总是说“外事无小事”,其实“外事无大事”才是中国成为大国后应有的情怀。孔院多两所少两所,并不处在中国国家利益的靠前位置,我们无需对此过于纠结。▲

猜你喜欢
学堂摩擦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摩擦是个好帮手
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Smart Shirts Generate Electricity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