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9-03-01 07:33
中国勘察设计 2019年2期
关键词:国际化标准化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标准与国际接轨

标准与国际接轨思想的萌芽。石化行业标准国际化工作起步较早。1994年,在中国石化总公司领导下,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承担了海湾战争后科威特艾哈迈迪炼厂修复工程,这是石化工程建设队伍第一次“走出去”。作为分包队伍,采用总承包单位提供的标准,使我们体会到标准作为工程建设的技术支撑,不仅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也代表着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话语权。因此,中国石化工程部决定,借鉴国外工程公司标准编制中国石化对外工程建设标准。该标准主要以项目规定为主,于1996年编制完成。当时,我国石化工业尚处于成长培育阶段,国内新建项目以引进国外技术和装备为主。由于在国外市场难以获得项目,该套标准并没有真正在国外项目中应用,但其编制过程和形成的成果却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积累了经验。

图1

与国际接轨工作的探索。进入21世纪,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封锁有所缓和,我国也正以极大的热情融入世界经济。特别是受我国即将加入WTO的鼓舞,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战略应运而生。中国石化早在2000年就开始酝酿标准与国际接轨工作,并于2001年4月在行业标准工作会议上正式讨论并提出石化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的任务。2001年7月,中国石化组织召开了“工程建设标准与国际接轨研讨会”,专题研讨标准与国际接轨的目标、任务、问题与措施。同年10月1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12月11日,原国家质监总局、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原经贸委、国标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采用国际标准的指导意见》,为标准与国际接轨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根据当时的研讨,标准与国际接轨,面临着“轨在哪,和谁接,怎么接”的问题。这是一个与标准化管理体制、标准整体技术水平、工程建设标准特性、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差异等都有关连的综合性问题。我国石油化工工业起步阶段主要以引进国外技术和装备为主,当时,由于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制造业相对落后,国产装备(电气、自控、机械、材料)难以在国内石化项目上采用,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和实现装备国产化。鉴于标准对工程建设的技术支撑作用,中国石化提出了标准与国际接轨的目标,旨在不断总结引进技术和合资项目建设的经验,利用掌握的技术资源,加快建立石化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并努力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实质是对国外技术和管理的学习、借鉴、消化和提高的活动,具有“单向性”。

为实施标准与国际接轨,中国石化工程部组织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标准与国际接轨工作组织专题研讨,内容涉及标准体制及标准管理体制改革;行业标准的发展方向,行业标准与学会(协会)标准的关系;标准化与国际接轨具体做法;石化行业标准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的关系;如何获得国外标准资源;标准管理机构的改革等。提出的工作思路至今仍然适用,例如:属于强制性条文的内容纳入相应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逐步过渡到强制性技术法规,推动建立强制性技术法规与推荐性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标准体制;石化行业推荐性技术标准与相应的国外协(学)会标准逐步接轨,发展方向是成为协会标准;强化企业标准化工作,将适于集团内部采用的标准转为企业标准。

在具体实施步骤上,采取“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走出去和请进来”等策略,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具体做法包括:

(1)收集、翻译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对照我国现有的石化工程建设标准,开展标准间的对比研究。

(2)制定石化工程建设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鼓励“采标”。

(3)以国际标准为依据,修订或制定行业标准,使石化标准在内容上与国际接轨。

(4)清理现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缩小强制性范围,对涉及安全、健康和环保的标准可与国家主管部门协商编制技术法规。

(5)对因环境、地理因素及我国经济和技术水平原因而不能采用国际标准的,可分别针对国内、国外市场制定两种版本。

(6)对每项石化标准应增加采用国际标准的说明,标示与国际标准的差异。

(7)编制标准英文版或英文摘要。

图2 中石化非洲炼油项目

图3 中石化海外项目

图4 中石化海外项目

从标准与国际接轨到标准国际化

标准与国际接轨是我们在技术和管理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方式追赶世界先进,努力提高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活动,具有“单向性”。其目的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工程技术水平,以增强自身工程建设实力和主导能力,同时实现装备和材料国产化,替代进口,其实质是为了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

在21世纪的头10年里,国内石化工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中外合资建设大型石化项目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项目的建设促进了国内外交流,使我们消化吸收了新技术,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更新了工程建设理念,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积极引进技术和装备,我国的制造业和工程建设企业的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中国石化作为石化行业的龙头企业,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标准体系完善和国际接轨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外合资项目从完全采用国外标准,逐步向采用我国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过渡,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也越来越普遍。这说明我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水平上与国外标准的差距越来越小,并逐步得到国外投资者的认可。同时,也说明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此时,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逐渐成为发展的新目标。我们不再满足标准与国际接轨这一单向性目标,因而提出了标准国际化的理念。用国际化替代国际接轨,就是表明我们不仅要从相对落后到追赶先进,还要致力于树立中国标准的国际地位,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参与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大循环。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具有“双向性”,更能体现我们的发展理念。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的实践

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要从实际出发,把国际化战略分解为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工作目标,不能一步到位,也不可急于求成。

中国石化统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层面”工作,把国际化要求在标准体系建设、标准编制与采标、掌握国际标准资源、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体系与机制建设等标准化工作中一以贯之。

以工程项目为载体推动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化

经过30年来的发展,我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从技术角度来看,其水平已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较接近,然而要走向国际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们认为,我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化应首先从国内市场起步,能否获得在国内投资的国外投资者认可并在国外独资或中外合资项目上全面采用,是其国际化实力的最好检验。跨入21世纪,我国石化工业发展迅猛,中国石化相继合资建设了一系列大型乙烯和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如与德国BASF合资建设的扬-巴乙烯项目、与英国BP公司合资建设的上海赛科一体化项目、与EXXON-Mobil合资建设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建设,经历了从外方主导工程技术标准和建设管理向中方主导过渡的发展过程。2005年合资建设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真正实现了“以我为主”的转变,项目全面采用我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而外方仅就标准提出补充要求。合资项目的建设过程既是我们学习借鉴国外标准和经验的过程,也是国外投资者了解中国标准和评估中国标准的过程。这说明,以项目为载体是实现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的有效途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采用中国标准,为项目建设节省约一年的工期和近百亿元投资,这也是标准国际化之魅力所在。

以企业标准为先锋带动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

以企业标准为先锋带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走出去”,是实现我国标准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三个层面”工程建设标准具有不同特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层面由于体系复杂、牵涉面广,国际化的历程将会相对漫长;企业标准由于在编写格式、语言表达方式、引用标准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在形式和内容上更接近国际标准,更便于国际上用户的评估和采用。因此,以企业标准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企业标准的引用,带动我国标准“走出去”,有利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走出去”。

基于上述考量,中国石化于2008年编制完成了企业标准《中国石化炼化工程建设标准》212项(SDEP)。该系列标准是公司作为投资者对工程项目建设水平、质量、安全等作出的综合性项目规定。中国石化可通过发挥企业标准在涉外项目中的作用,扩大技术话语权,提升公司形象,同时也有利于降低项目执行的风险。通过企业标准的整体输出,可带动国内工程建设队伍、技术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编制标准英文版促进标准国际化

由于世界通行的语言是英语,所以仅有中文版的标准是难以被国际市场接受的。中国石化从国际化需要出发,2009年投入大量资金,组织专家队伍编制完成了《中国石化炼化工程建设标准》英文版。2012年起,在财政部和住建部的支持下,中国石化开展了本领域的国标和行标英文版编制工作,立项80余项,目前已完成了52项。

掌握国外标准资源是我国标准国际化的重要条件

为有效掌握国外标准资源,中国石化自2006年起已连续12年订购十余个国外标准组织的数万项标准,建立了“工程建设国外标准信息库”。信息库实行统一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确保获得国外标准信息的准确性、系统性和及时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国际化发展需要,同时也避免了在购置国外标准上的分散投入和重复投入,树立了我国大型企业规范化、系列化使用国外标准资源的典范。实践表明,系统地掌握国外标准信息资源极大地促进了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队伍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必将对国际化产生深远影响。

开展国际交流是标准国际化的重要内容

走国际化道路,要有开放的理念。我们需要了解世界,同时让世界了解我们。在国际上,标准化活动是开放的,只有开放的标准组织发布的标准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中国石化高度重视工程建设标准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外标准组织、国外工程公司、石油公司联系与互访,2007年起分别与ASME、API、NFPA等标准组织签订合作协议,组织专家参加国外标准化活动。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增强了对国外标准组织的了解,借鉴国外大型石化公司的标准化理念,加快了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化进程。通过与欧洲CIFHOS产业联盟的沟通交流,加快了我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数字化交付标准》的制定进程,使我国石化工业工程数字化交付工作在起步阶段就走在了世界前列。

改革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是标准国际化的保障

标准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根本上需要从政府层面解决,但是在企业层面却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中国石化加大对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加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了企业“工程建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作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组织平台,开创了一个工程建设各有关方面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为开展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提供了保障。技术委员会设立19个专业技术委员会,构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将工程建设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检验验收、监督管理和产品制造等各方统一在一个平台,提高了标准化可操作性和标准质量。

开展中外“炼化工程本质安全对比研究”

为了全方位提高石化工程建设标准技术水平,中国石化于2015年组织开展了“炼化工程本质安全对比研究”工作。全面调动所属4家直属工程公司130名专业技术人员,动用约7万个人工时,完成了约850页研究报告。

1.对比研究工作的任务。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石化国际化视野从关注技术水平逐步转变为关注工程建设的安全、环保、健康和全生命周期的本质安全。课题以准确把握中国石化炼化工程本质安全状况和努力提高建设工程本质安全水平为目标,通过对比国内与国外典型石化装置本质安全水平和相关标准技术要求的差异,查找当前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项目在安全生产装备、设施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同类公司的差异;通过评估这些差异对中国石化炼化工程本质安全水平及投资带来的影响,提出课题组的建议,为进一步完善炼化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2.对比研究工作的成果。在工程技术和标准方面,这些差异分散在各个专业的不同方面。无论是工艺技术方案还是技术标准要求,国内外项目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大多数的差异并非本质层面的差异。存在较大差异且导致投资增加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机泵、自控、消防和安全专业。

在项目建设理念和工程管理实践方面,包括设计、采购和施工的各个环节,国内项目与国外项目的差异较为突出。国外项目的安全质量体系更加详细而具体,安全理念的贯彻更加全面而彻底,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更加严格、到位,十分重视实施过程的控制能力和控制效果。这些差异不仅带来了项目本质安全水平的极大提高,也导致项目投资大幅增加和建设工期的延长。

对比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石化炼化项目与国外同类项目在本质安全方面的差异情况因地、因项目而异。从总体上看,欧美和中东的项目标准和技术要求高于我国和中亚的项目。在工程技术和标准层面的差异相对较小,而在工程建设理念和工程管理实践方面的差异则相对较大。这些差异的累积带来建设项目本质安全水平的差距和投资的增加。研究同时也表明,国外项目相对于国内项目在本质安全方面的个别要求不尽合理,中国石化在工程建设实践中的一些独到做法能够更好地体现技术经济的合理性。

我国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的工程实践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飞速发展,在政府大力倡导的“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石化行业利用“一带一路”契机加快国际化进程,结合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积极推广中国标准,并以中国标准带动我国的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中国石化所属工程公司大多是集工程设计、工程承包、工程监理以及工艺和设备技术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具有完成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天然气、医药及化工领域的工厂、装置、油库、长输管道及市政设施等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的能力。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化的技术力量主要来自于这些公司,他们对标准体系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中国石化陆续承担了美国、沙特、马拉西亚、泰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的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工程项目,这些项目按照国际通用惯例,除了采用所在国家和业主标准外,还采用了 ISO、IEC、ANSI、ASME、API、NACE等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对中国标准的认可度不断增强。实践表明,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石化所属单位境外承包工程合同总额达401亿美元;2013年~2017年境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42亿美元,其中2017年境外承包工程合同额43亿美元。目前,中国石化境外工程建设从业人员数量达1.43万人。

中国石化承担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中,主要采用国际和国外标准,部分项目采用中国标准作为补充,个别项目全部采用中国标准。

整体采用中国标准的项目

(1)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LPEC)承担该项目的设计拿总工作,同时负责详细工程设计。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承担该项目的可研和基础工程设计。

图5 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工(一期)项目

图6 马来西亚一体化综合磷化工项目全景效果图

该项目为国内境外投资建设的石油化工项目,包括800万吨炼油和150万吨PX等11套装置。由于文莱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无相关的工业及工程建设标准,经投资方与文莱政府协商并取得当地政府批准,除必须执行当地环保、安全等标准外,均采用、执行中国标准。项目由中方控股,项目规划、可研、技术比选等前期工作均由国内工程公司完成,为项目采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创造了条件。这是一个以投资项目为载体,带动我国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2)马来西亚一体化综合磷化工项目

该项目7个磷化工装置和公用工程,由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承担设计,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总承包。早在2008年中国就是世界第一磷肥产能大国,磷肥及磷化工生产、设计技术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利用技术优势提供设计,在总承包合同中明确了除消防、安全、环保等当地政府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外,其他设计标准均采用中国标准,项目投标报价均以中国生产设备和材料为基础,为马方提供了性价比较高的工程技术服务。

该项目是凭借中国在某一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动中国标准获得外方的认可,并带动国产设备和材料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3)哈萨克斯坦某油田中心处理站及配套集输系统建设安装项目

该项目采用PCC承包模式,除业主提供主要设备及玻璃钢管材外,中石化中原油建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其余部分的采购和全部施工安装。

由于哈萨克斯坦当地的工业基础薄弱,油气专业的工程建设标准不完善,因此,对于没有的部分,采用了中国标准,设备和材料基本上采用中国标准和型号。中国标准包括GB、SY、HG、JGJ等68项。

该项目是前苏联成员国在尚未形成本国完善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标准体系、经济实力有限的情况下,愿意接受中国的技术、标准和装备的典型案例。

部分采用中国标准的项目

(1)马来西亚RAPID石油化工项目

该项目包括1500万吨炼油、128万吨乙烯等装置,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承担880万吨的渣油加氢等装置的EPCC总承包。

该项目执行标准优先级为马来西亚法律法规、项目规定、马来西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设备及材料设计和制造主要采用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的标准PTS,只有在钢结构材料方面(如加热炉在中国进行整体模块化制造),考虑到项目的进度和费用的节省,业主才接受采用中国标准。PTS来源于SHELL企业规范,是在ASME、ASTM、API等国际通用标准基础上增加了本公司的应用实践,在某些方面比国际通用标准更严格。石化行业加热炉相关标准是我们首推的国际化试点专业,这一领域的国内技术较为成熟,马来西亚的项目实践是对该专业标准国际化成果的很好检验。此外,中国企业也为该项目提供了大量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制造的其他设备、材料,这是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走出去”实践,已适应了国际通用标准和规范,其国际化设计和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该项目是凭借着工程总承包和设备整体制造的优势,带动了我国钢结构、材料、单体设备和相关中国标准一起“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2)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炼厂芳烃(PX)和石油深加工项目

该项目使用中哈能源合作贷款,为中国进出口银行买方信贷项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为项目提供EPCC总承包。

两个项目首先按照FEED文件要求依次执行是哈萨克斯坦法律法规、哈萨克斯坦标准、独联体标准、俄罗斯标准、国际标准、国外标准(含中国标准)等,其次在哈萨克斯坦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或者规定不尽合理的地方,中国承包商经与业主积极沟通,推荐采用中国标准40余项。

项目上的机泵产品主要采用ISO、API等国际和国外标准及哈萨克斯坦标准,即使是中国生产的机泵,也要按照国外标准设计、制造。自动控制仪表设备大都在中国采购,只要办理了哈萨克斯坦认证,在中国制造的设备产品可以采用中国标准。工程设计等首先执行哈萨克斯坦标准的相关规定,对于没有的内容,可采用相应中国标准。

(3)中国石化新加坡8万吨/年润滑油脂工程

图7 中石化科普画册备受青睐

该项目为中国石化独资建设,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SNEC)为EPC总承包单位。

新加坡没有完整的设计标准,但认可API、ASME及BS标准。所有用于施工的图纸都需通过当地注册工程师(PE)的审查并取得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只要PE认可,中国标准即可应用于项目中,项目执行中国标准40余项。

未采用中国标准的项目

(1)沙特聚酯(PET)项目

该项目是工艺装置改造升级项目,工艺路线、技术方案均已确定。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SSEC)为EPC总承包单位,承担从详细工程设计到装置机械竣工阶段的设计、采购、施工及预试车工作。沙特的工业体系和标准体系受欧美影响较大,项目建设理念和管理与欧美保持一致。在同等技术水平下,中国标准难以介入沙特工程建设市场。然而,其设备材料可以用中国制造,但要符合欧美标准。中国的很多制造厂,尤其中外合资工厂凭借执行国际通用标准规范方面的优势,在沙特项目中表现优良,得到业主认可。在电气及仪表产品方面,中国标准与IEC、IEEE等国际或美国标准已基本接轨。

石化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欧美国家标准已占领国际市场

在石化工程建设领域,欧美等国家利用先发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许多国家对欧美主导的标准产生了依赖。除前苏联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已经基于欧美标准体系建立自己的国家标准体系,相应地,这些国家的能源化工公司基于欧美能源化工公司的标准体系建立了自己企业的标准体系。

我国石化工程建设企业在“走出去”和开拓“一带一路”工程建设市场方面刚刚站稳脚跟,开始从详细工程设计、EPC等低端工程服务领域向工程咨询、前端设计(FEED)、技术与装备出口等高端领域拓展。但是由于国际化起步较晚,影响力尚弱。

国外不了解中国标准

(1)在“走出去”初期,我们从事的是产业链低端服务,执行的是国外标准,而制造业由于个别产品质量不高,也影响了国外对中国标准的认可度。

(2)我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一致性程度(等同采用、修改采用和不等效)标识率低,使国外不能迅速评估我国标准的内容和基本水平。我国标准的编写规定(包括编号规定)比较僵化,条文编写惜字如金,有的过于空洞、有的难以理解,影响标准实施的可操作性。

(3)我国标准的英文版非常少,由于语言的原因,使得国外对中国标准很难理解。

(4)我国的标准就体系而言,整体上看似很完整,实则碎片化。

(5)标准管理体制差异较大,影响我国标准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欧美的标准化管理体制是政府授权民间机构主导,具有市场导向、体系开放、管理稳定和程序透明等特点,标准制定管理开放性强。由于标准以自愿采用为主,所以一旦被广泛采用,就意味着被广泛认可。此外,标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很高。我国标准体制是由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构成,强制性标准范围过宽,与WTO/TBT协定的规定存在不相符的情况。

中国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的对策及建议

积极参与并尽可能主导区域性标准组织的活动

区域标准化组织在区域标准化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实现域内有关国家标准互认、互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存在一些区域标准化组织,如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标准化组织(GSO)、独联体国家间标准化等,它们在区域国家标准化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建议采用以下措施来持续提升中国标准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1)建立有关区域标准组织,包括考虑发挥上合组织的作用。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共同编制区域标准,发挥我国应有的主导作用,将我国先进的技术、做法推广出去。

(2)尽早启动政府间技术与标准的合作,推动标准互认。

政策配套的相关建议

加快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建立完善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相分离的标准体制,缩小强制性标准范围,做大推荐性标准体系。

按照工业领域,打造联盟性质的标准化团体。这是消除我国由于行政机构设置及变更导致标准体系碎片化现象的有效手段。政府由主导标准编制,转变为扶持和引导标准化团体或产业联盟,并对其行为进行监督。支持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领域,以产业联盟的形式,打造标准化“舰队”。若一个“舰队”能够出海,则多个“舰队”构成的联合舰队就更加畅行无阻。

突出推荐性标准的市场化属性,通过市场的认可树立推荐性标准的技术权威。由于强制性标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更多体现的是其权力作用而非技术权威作用,因而,强制性标准的制定要更加规范。要克服强制性标准的“官本位”思想,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应自下而上,要有一个科学的决策过程,避免强制性标准轻易改变一个条文或作出一个规定,导致众多推荐性标准违法的问题出现。

扩大推荐性标准技术组织的自主权,如独立的出版发行权、经营权和收益及收益分配权。标准(尤其是推荐性标准)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特征,免费向社会提供看似能够取得最大社会效益,从长远来看,实则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最终也将损害社会效益。

建议国家加大投入,积极鼓励、支持标准化团体、企业和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国外标准组织的活动,参与国际标准、国外团体标准的起草及学术交流活动。

加快英文版标准的编制和出版发行,方便有关国家理解中国标准。

构建国际化的中国产品认证认可制度。密切认证认可机构与标准化产业联盟和标准化团体之间的联系,相互促进,合作共赢。

结语

实施标准国际化战略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我国产业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要为世界经济发展和良好经济秩序的建立贡献中国智慧,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合作共赢”作出更大贡献。只有这样,我们的标准国际化战略才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国际化标准化标准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聚焦港口国际化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