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场传染病综合防控要点

2019-03-01 02:38:16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
中国畜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消毒药无害化兽医

文│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

一、养殖场建造

1.位置选择。规模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干燥、通风向阳、排水便利、空气新鲜的位置,其与交通要道、公共场所以及养殖场、屠宰场、动物隔离、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地点等场所距离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要求。

2.养殖场布局。养殖场周围有围墙,出入口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消毒池,生活办公区和生产区以及生产区内各功能区应分开并有隔离设施,养殖区内清洁、污染道分设,养殖舍出入口有消毒池或垫。

养殖场与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以及铁路、公路等交通要道的距离在500米以上,与屠宰场以及动物诊疗、隔离、无害化处理地点及其他养殖场距离3000米以上,养舍间有隔离设施或相距5米以上。

3.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置。养殖场内应有隔离场所、兽医室、饲料仓库和专用运输工具以及清洗消毒、无害化处理、增温保暖、降温防暑和防蚊、虫、鼠、兽设施设备并定期检修,并且应配有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技术和饲养人员。

4.管理制度。养殖场技术人员应在当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登记或备案且至少每2年接受1次专业技术培训,进场人员和车辆应严格管控并消毒,饲养人员工作时应搞好个人卫生和防护,按时对动物戴标建档。

二、加强饲养管理

1.自繁自养。为减少疫病传入“自繁自养”,必须引进商品幼畜禽或种畜禽时应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依法依规进行。

2.全进全出。为防止疫病的纵向传播应实施全进全出,每批动物装栏前和出栏后应“彻底消毒”,消毒前应严格清扫、清洗,清除的动物粪便、污水及其污染物品或场所及时按GB-16548规定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3.饲养管理。畜禽装栏后应根据相应动物日龄或体重用相应饮水、饲料合理开食开饮,开食饲料不仅要营养丰富、结构合理、搭配平衡、清洁新鲜而且要与相应动物营养需要相一致。

三、搞好疫病预防

1.免疫接种。饲养前由执业兽医师根据本场或附近区域相应动物疫病发生、流行规律制定相应免疫程序,并按时用相应的优质疫苗按规定剂量、途径和技术规范进行免疫,免疫后21天进行相应抗体检测。

经检测有漏免或相应抗体水平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进行补免或重免,补免或重免21天后还需进行相应的抗体检测,直到免疫结果符合要求为止。

2.药物预防。在搞好相应疫病免疫的基础上根据相应动物疫病的流行规律适时进行药物预防,如引雏后1~3天用相应兽药预防鸡白痢,13~17日龄用抗球虫药预防球虫病,产蛋鸡春季预防输卵管炎等。

3.疫情扑灭。发现患病动物后及时隔离诊治,发现一类动物疫病或二、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流行时应依照相应法律法规报告当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4.搞好消毒。

(1)空栏消毒。在全进全出基础上每批动物装栏前或出栏后应彻底消毒,每次消毒前应严格清扫、清洗,空栏消毒时常用的消毒方式灼烧(耐烧设施)、化学(设备和用具)、生物学消毒(畜禽粪便)。

密闭养殖舍准备就绪后装栏前还需关闭门窗和通风口,并用适量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熏蒸消毒后打开所有门窗和通风口进行彻底通风,通风期间防止非工作人员或其他动物进入养殖舍,等到相应养殖舍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时再行装栏。

(2)饲养期间消毒。严格管控进场人员和车辆,进场人员和车辆应分别从各自的消毒通道进入。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养殖区,进入养殖区的人员要更换工作服和胶靴并经紫外线消毒5~10分钟。

搞好进场人员和车辆消毒的基础上,每月消毒养殖场及用具、设施、设备2~3次,每周带动物消毒3~4次,每次消毒前应严格清扫或清洗,清除的废弃物及产生的废水及时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3)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是畜禽全部出栏后或疫情封锁解除前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对各种病原微生物进行杀灭的过程,终末消毒不仅全面严格彻底而且每次消毒后需进行相应病原监测,不合格的要重新消毒。

(4)用化学消毒药消毒时的注意事项。

消毒药购买和保存。为防止某种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用消毒药消毒时每连续3次,所用药液成分应不同,而且所用消毒药的包装、标签及其标注信息、药物性状等均应符合要求,购买后应低温、密封、遮阳保存。

消毒药选择和稀释。购买无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消毒药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应消毒药说明书规定浓度稀释,以防因浓度太大药物副作用增强或因浓度太小达不到预期的消毒目的。

消毒药的使用。消毒时应按“从里向外、从上到下”顺序进行,带动物喷雾消毒时喷头应在动物上方50~60厘米处向上喷洒,消毒程度应达到消毒部位颜色发暗或滴消毒液,熏蒸消毒时间应在24~48小时,消毒后要通风。

四、防止免疫失败

1.免疫失败的原因。

(1)疾病因素。动物患有免疫抑制性疫病或其他传染病、普通病时,因机体没有免疫应答能力或较弱而不能在疫苗毒株的刺激下产生免疫应答和足够的抗体而免疫失败。

(2)营养因素。长期饲喂劣质的饲料容易造成动物营养不良、免疫力低,对营养不良的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时因不能产生免疫应答而出现免疫失败。

(3)应激因素。长途运输、气温骤变、饲料变换、转群、惊吓、断喙等均可给动物造成一定的应激反应,此时免疫接种常因免疫力低或不能产生免疫应答而免疫失败。

(4)免疫程序。免疫程序错误时,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干扰作用的疫苗同时或一定时间内免疫时,因干扰作用使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疫苗产生的抗体较少或不产生抗体而出现免疫失败。

(5)疫苗因素。疫苗在生产、运输、保存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或条件不适宜而使疫苗效价降低、性状改变或受到污染,用这样的疫苗免疫接种后因不能达到预期预防目的或诱发疫病而出现免疫失败。

(5)技术因素。免疫接种时因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接种部位不准确等因素,造成免疫效果不好或没有效果而造成的免疫失败,注射免疫时,甚至因接种部位不准确造成动物损伤或死亡。

(7)药物因素。动物免疫接种疫苗后,因服用相应抗病毒药或抗菌药而使相应的疫苗或菌苗质粒遭到抑制或杀灭而免疫失败。

(8)管理因素。管理不当时常因饲养密度大、环境卫生差,甚至是饲料变质、发霉或过期而使相应动物群体免疫力降低,此时免疫常因动物群体免疫力低下而免疫失败。

2.防止免疫失败的措施。

(1)实验室检测。搞好免疫抑制和相关疫病检测、净化基础上,免疫接种前由执业兽医师对相应动物群体进行相应临床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剖检或实验室检查,发现病态或疑似病态时停止免疫。

(2)提高营养。为提高动物免疫效果和防止免疫失败,免疫接种后一定时间内适当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发现过期、变质、发霉饲料时停止饲喂并销毁或无害化处理相应饲料。

(3)减少应激。为提高动物免疫效果和防止免疫失败应通过防寒保暖、降温防暑、防鼠、防鸟等减少动物群体应激,更换饲料时遵循“由少到多、逐渐更换”(一般需要2周时间)的原则。

(4)适时免疫。为防止免疫失败应在按照免疫程序规定日龄和健康检查符合要求基础上选在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时间免疫(冬季11∶00~13∶00,夏季7∶00~10∶00或17∶00~19∶00)。

(5)免疫程序科学。为防止疫苗间干扰引发的免疫失败,饲养动物前由执业兽医师根据当地相应动物疫病流行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在规定日龄用相应种类和数量的疫苗通过相应途径免疫。

(6)疫苗购买。每次免疫从正规疫苗经营处,购买国家定点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且在有效保质期内,包装、标签、性状等均符合要求的疫苗。运输、保存和使用中严格按照相应疫苗说明书规定进行。

(7)疫苗稀释。稀释疫苗时用适量生理盐水、蒸馏水或疫苗稀释液(切忌用自来水)在瓷质、玻璃、塑料等容器(切忌用金属容器)中稀释,必要时在稀释液中添加适量脱脂奶粉。

(8)科学免疫。免疫接种时技术人员操作应规范,疫苗稀释后应在2小时内用完。并在免疫21天后进行相应抗体检测,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补免或重免。

猜你喜欢
消毒药无害化兽医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湖南饲料(2021年3期)2021-07-28 07:06:00
畜牧生产中消毒药的种类及使用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3种消毒药对猪球虫的体外抑杀效果观察
四种消毒药对犬蛔虫卵的杀灭作用试验
动物园兽医
小主人报(2015年23期)2015-03-02 01:52:44
铬渣及铬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实践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7期)2014-02-27 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