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
都说生活是团乱麻,张兴无的工作就是帮着别人解开这些麻团。今年60岁的张兴无是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丈八街道办事处袁旗寨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名专职调解员,专职为群众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978年,张兴无从部队退伍后,受父亲影响,回到村里当上了一名基层调解员,一干就是40多年。每天,他不是正在调解,就是在赶去调解的路上。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老张”,“有矛盾,找老张”也已经成了当地居民的口头禅。
说起调解矛盾纠纷,很多人都觉得很麻烦,但在张兴无的眼中,只要有“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纠纷。他常说:“作为一名调解员,一定要有耐心、有爱心、有真心,要与当事人共情。只要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调解就没那么麻烦了。”在他调解的众多纠纷中,大到赔偿百万元,小到几块钱的矛盾纠纷,他都能站在当事人立场,既遵循法理又兼顾情理,有条不紊,一一化解。
本着这样的调解理念,渐渐地,张兴无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群众不管遇到什么纠纷都愿意来找他。张兴无的手机每天响个不停,除了社区里的411户人家,周边十几个社区及村子的居民也都找他调解矛盾。经他调解的纠纷,没有一起当事人反悔。
张兴无的“名气”越来越大,2012年5月,雁塔区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室“张兴无调解工作室”在袁旗寨社区挂牌成立了。自此,他干得更加有声有色。这个3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常常被人们挤得满满的,群众送来的锦旗已经挂满了墙壁。
2018年,雁塔区某村的张某夫妇找到调解室。张某好赌,妻子王某一直劝丈夫戒掉赌博恶习,但张某屡教不改。后来村庄征地拆迁,家中分得了一大笔补偿款。眼见张某赌博更加频繁,补偿款要被张某挥霍一空,王某提出了离婚。张某不同意,二人为此经常吵架,遂找到张兴无调解室寻求帮助。
接到调解申请后,张兴无调查发现,夫妻双方的感情基础还是好的,于是采取“唤起旧情法”进行调解。他寻找矛盾调和点,选准感化点,用夫妻之间尚存的真情,唤醒双方的良知和理智,以身边家庭和睦、生活美满的实例,让双方明白和谐家庭需要每位家庭成员用心经营和呵护,并让张某换位思考,多站在妻子的角度想一想。经过张兴无多次耐心细致地劝解,最终张某承认了错误,夫妻双方解开了心结、消除了怨气,表示以后要好好过日子,并达成共识:家中因拆迁分得的补偿款由夫妻双方共同管理,张某不得再把钱用于赌博,双方相互理解、和睦相处。
张兴无用真情真意耐心化解每一位当事人心中的怨气,总能让当事人烦恼而来,满意而归。截至2019年3月,张兴无已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937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说起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调解成功率,张兴无笑着说,除了共情,他还有秘诀,那就是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张兴无努力学习,通过自考拿下了大专文凭。他还报考了婚姻家庭咨询师,学习班里他是年龄最大的学生,然而也是学习最认真的,全班只有三个学生通过了考试,其中就有张兴无。
张兴无不仅善于学习,还勤于总结,苦于钻研。在40多年的调解工作中,他摸索、提炼出了一套自己的调解方法。他认为,调解要把法、理、情巧妙融为一体,做到让当事人心服口服。针对不同的矛盾纠纷,灵活采用不同的调解方法,如针对人数较多的讨薪纠纷,采用“冷却待机”调解法;针对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采用求同存异调解法;针对赡养、抚养等婚姻家庭纠纷,采用亲情感化调解法;双方当事人争议不大、事实清楚的,采用面对面调解法;争议较大、情况较复杂且当事人情绪对立极易激化的,采用背靠背调解法。方法用对了,调解工作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邓某某在袁旗寨社区经营一家餐馆,社区居民冯某下班后经常将轿车停放在邓某某餐馆门前。邓某某认为冯某此举影响了自己的生意,双方互生怨气,时有口角发生。不久前,一场大风将邓某某餐馆招牌刮落在了冯某车上,冯某认为是邓某某故意为之,双方矛盾激化。此后邓某某出于报复将冯某的车划伤数次,冯某发现后叫来朋友将邓某某暴打一顿,致邓某某住院治疗数日。张兴无知道后,带领调解室工作人员主动介入调解。邓某某家属提出赔偿15万元,冯某家人认为对方是狮子大开口,双方发生激烈争执。面对双方情绪的严重对立,张兴无先采用背对背沟通,经过不厌其烦地耐心劝说,终于使双方情绪趋于缓和。这时,张兴无再将双方当事人召集到一起开展面对面调解,以案释法,向双方解读《侵权责任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关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定,并以“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劝导双方顾及邻里情。双方在张兴无的开导下,最终彼此谅解,并达成了一致意见:冯某一次性赔偿邓某某住院治疗费、护理费等5万元。此后双方作为邻居,友好相处。
张兴无幸福了千万家,却忽略了自己的小家。“家里的事情我都顾不上管,每天都忙着调解,一点儿时间也没有。”张兴无的女儿刚生了小孩,虽然两家离得不远,但过了半年张兴无才见了外孙一面。儿子家在汉中,孙子很少见到爷爷,张兴无成了孙子口中的“西安爷爷”。
今年4月23日是张兴无60岁生日,刚好是星期天,一家人约好中午在酒店为他庆祝。当天早上6点,张兴无像往常一样出门调解去了,中午在工作室急乎乎地吃了一碗凉皮又继续调解,一直忙碌到晚上8点多,直到回到家才想起与孩子们的约定,最后与孩子们简单地吃了蛋糕就算过完了自己的六十大寿。
张兴无的时间表里没有上下班和节假日概念,每天早上六点多出门,晚上十一点多回家对张兴无来说已是家常便饭。2014年2月9日是大年三十,丈八街道东滩社区的何某与一菜摊摊主发生争执,何某一气之下将摊主的秤给砸了。张兴无急忙赶到现场,认真听取双方的意见,说“咱们可别在大年三十,做出让家人操心的事啊”。一句话,说到了当事人的心坎,双方冷静了下来,张兴无趁热打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使纠纷化解。双方握住张兴无的手感激地说:“没有您,我们这个春节就甭想过好了!”两人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去了,可一直奔波在调解一线的张兴无已经连续6年没有在家过过一个完整的春节了。
2017年3月,张兴无生病了,无法正常行走的他在医院里也“闲不住”,住院期间仍继续调解。他不能走路,当事人就到医院来。张兴无曾在病床上连续趴上8个小时听双方倾诉,帮双方调解,最终成功化解了夫妻分居3年的家庭纠纷及退休老职工之间的经济纠纷。
袁旗寨村转为社区时,张兴无又被群众推选为社区干部,参与社区卫生、治安等管理工作。身兼数职的张兴无白天处理社区事务、调处矛盾纠纷,晚上还要到当事人家中进行调查和调解,经常一忙就是十五六个小时。他说:“有时候我也感到疲惫,但是看到纠纷当事人和好了,我的疲惫也就一扫而光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兴无的调解工作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认可,2017年他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2018年11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
纠纷当事人为张兴无(右一)送来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