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先钰
欣赏篆刻艺术,有几点基础性的认识。一是篆刻不一定是艺术,名章就有可能不是艺术。很多名章就是一种标识,清楚、美观即可。大街上刻戳子的匠人大多是这一类,表明用印者为谁就够了。法人章之类的必须是楷书,方方正正的,规范,但是这些与艺术没有什么关系。二是艺术篆刻如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最本质特征之一是美感,不好看不算,不让人产生观感上愉悦的不算;之二是个性化,与别人刻得一模一样的不算,没有独到创新的不算;之三是有意味,不耐看的不算,不给人带来联想和灵感的不算。三是艺术篆刻一般不用简体字,需要用繁体字或古字,必须符合汉字文字学的传统,胆大胡为生猛造字的不算,以古人偶然用过的冷僻字的不算,以古人误用讹传的字为通假的也不算。
石双樑的写意篆刻追求高古上行,以先秦和夏商周三代文字为指归,甚至更上追甲骨文和古代先民的陶文与岩画,其远古文化元素丰富,古朴直拙,耐人品味。这是欣赏石双梁篆刻最基本的文化艺术视角。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人类最早的文字都是刻在石头、骨头等硬质物体上的,汉字更是如此。因此,在汉字文化的篆刻艺术中,理解所谓的“高古”,可以考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远古时期刀具受当时冶炼技术的制约,其锋利一定不是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锋利,所以切刀冲刀为主的刀法对线条的造型,似乎只能定位在秦汉魏晋以降。先秦、夏商周三代及远古的刻字所呈现出的效果似乎多以划、磨、削、凿为主。第二,由于书写工具和材料等方面的原因,上古刻字的字形难以规范,纯方块形状的字形与匀称的线条,似乎只能定位在商周铜器上的铸字和秦汉以降的文字和印刻。第三,篆字中保留了很多象形的写法,特别是大篆及其以前的文字中,象形元素更多。流传下来的甲骨文单字在数量上不足以表达现代文化生活的内涵,向上汲取古代岩画、陶器中的文字和线条元素,是追求篆刻高古的有效途径。
石双樑篆刻从古代岩画、陶器和甲骨文中汲取而来的象形元素比较多,把象形元素提炼化用到意象化的层面,并使之具有诗意和审美趣味。这是欣赏石双樑篆刻艺术的又一文化艺术视角。
结合这方“游山泽观鱼鸟”印章,其中“观”字古体为“觀”,可以省略其“见”的部首;但是“欢”字古体为“歡”,就不能省略其“欠”的部首。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觀”字本来起源于“雚”,在远古有过通假的历史。石双樑对“雚(觀)”字的处理是这方印章的“眼位”,非常抢眼,也非常有味道,有鸟形,又像是脸的形状,眼睛和脸部似乎都有表情。“鱼”字“鸟”字更像是岩画,自不用说了。“游”字从造字上讲,本是旌旗的流苏的形状,下面的“子”代表着旗手的形象吧。“山泽”两字的造型更加直观生动。从岩画和先民造像的视角看石双梁的大写意篆刻,可以体会到其中丰富的艺术趣味和深远的文化时空感。
石雙樑
字文澍、怀玉,万石公,别署抱石斋。1970年生于天津,祖籍山东莱州。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河北美院特聘教授,西泠印社社员。师从童衍方先生,得到哈佩、孙伯翔诸位先生指教,中国国家画院高卉民工作室专业画家。出版《游刃——石双樑篆刻作品集》、《花开壶上》、《天印藏陶》等。举办“花非”、“花开壶上”、“墨点京华”、“净土花开”等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