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
去电影院挑了一部看起来很阳光的电影,《老爸102岁》。102岁,就算死了,也不会难过吧?
这部电影无关情爱,也无关奋斗,两个男主角,一个70多岁的儿子,一个102岁的爸爸。儿子巴布,70多岁,生活充满各种健康指南,乃好死不如赖活的典范,他爹达特利,102岁,奉行另一种长寿方案,开心才会长寿,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冰箱放满蛋糕,看着就特别开心,到102岁,依然想痛痛快快人生无悔。
做人要怎么样才开心?老爷子告诉活得很紧张,很小心翼翼的儿子,要做所有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写封情书给已经过世的老婆,爱情很美的,就算曾经拥有的爱情也很美,回忆自己的童年,回忆带着自己小孩的童年。
剧情忽然从此处急转直下,变成了另一个挑战,老头跟儿子说:你儿子不怎么样,去美国念大学花光你所有的钱,还老是惦记着你的家产,这些年他从来没回来过。为什么要这种儿子?
就是在这个地方,我忽然觉得中年人的焦虑得到了某种不可思议的缓解。
我这样的成年人,最大的焦虑来自小孩。拼命工作努力养家,有时候目的很单纯,想给小孩一个更好的未来。心想小孩一定要混得比我好才行,为了这个,很多人倾其所有在所不惜。
我以前一直觉得,我不需要孝顺的小孩,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灵魂,我好好抚养你,将来相忘于江湖也不错啊!
是看了这部电影才发现,不是说要培养小孩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制造出一个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的浑蛋精英,到底有什么用呢?
人的确是自私的动物,可“我们在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呢?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结底,是为了他人的爱和认同”。
102岁的老头,都看不下去老人像乞丐一样,乞讨子女的爱。
很奇怪,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老人,每次在公益短片里,经常看见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或者老太,在家包着饺子,做出一大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喧嚣过后,沉默下来,一个人坐在桌边,没有一个孩子回来。
老人很可怜,短片末尾大致都是一样的呼吁:常回家看看,过年记得回去吃顿饭。
原因都是一样的,小的时候,拼命想要培养小孩的优秀,忘了培养小孩,爱很重要。
再过四十年,谁在乎这个小孩到底是不是能赚很多钱?
只会在乎一件事,他幸福吗?不会成长为一个自以为是的浑蛋吧?
巴布的儿子千里迢迢从美国飞回来,想要争点家产,看着那张脸,我脑海中浮起了一些人的面孔,永远有理由,永远不真诚……
电影看到末尾,想到有一阵经常跟朋友说:想要变老。
三十而立,每天忙得像狗一样,有时候觉得自己是悬浮的,那个原本大大的我,被小孩、老公、工作、堵车……各种事情挤压得只剩下小小的百分之五,夜里一点躺下想到第二天早上七点要早起。什么也不剩的我,越发觉得,如果退休就好了。
退休后,我要像《老爸102岁》一样,只做快乐的事情,反正死了未必是坏事,活着也未必是好事。
看完这部电影,回家看儿子,心情轻松许多。
爱比优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