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佳艳
摘 要:据调查发现,社会中大学生消费群体占总消费群体的45%,从数据显示大学生网络消费具有某种动机,在这种动机的影响下,网络购物的发展具有了突飞猛进的势头。我们针对大学生购物清单做了简单对比,有一半数量的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电子产品的购买,并且多数是以分期形式购买,其中有20%的学生是以日常化妆品以及衣物为主要购买类型,剩下的则是以杂物为主。针对此现象,我们对大学生在网络购物时所具备的心理因素和行为方式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心理因素;行为方式;研究
引言:大学生是即将要踏入社会的社会人才,为了使社会整体消费趋于稳定化发展,大学生消费状态应该进行合理把控。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我们应该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准确分析,本文将带着案例进行仔细阐述。
一、大学生日常消费统计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导致大学生消费差异的最大因素是性别,其次是生活状态。我们针对男女性别,以及专业分类和生源地,进行了调查统计出以下表图仅供参考:
根据以上表图显示,男生与女生之间,女生进行网购的比例明显比男生居多,从学科专业来看,艺术类占比最突出。而相较于城市和农村来讲,两者之间相差不大。根据上述调查我们先从性别入手进行分析,有心理学者明确指出,由于性别的不同,所产生的心理反射与性格特征也大不相同,这种由生理到心里的特殊差异也会造成消费心理的差异。“需要”促进消费,在任何情况下,消费的直接主导心理都是物体的必要性[1]。
(一)从性别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状态从需要逐渐变为喜欢。拿大学生的消费状态来讲,女生购物居多主要包括两点,生活需要与心情需要,女生的心理活动较男生而言比较细腻,思虑周全,大部分情况下存在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状态,加之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方式,导致女生在购物方面需要能够满足生活大小琐事的物品。而男生的心理特征趋于活跃,喜钻研,做事果敢决断,在这种心理特征的驱使下导致男生的消费占比低于女生,并且消费种类也较为简单。
(二)从专业分析
大学生的学科专业属性较强,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思维气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理工学科的学生逻辑能力较强,具备归类分析的思维能力,在购物方面具备从简择优的心理素质,因此理工科的学生消费心理较为明朗。文史类学生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具备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但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讲他们又具备缅怀的心理特征,对人文与历史充满好奇,促使他们进行消费的往往是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艺术类专业投资较大,并且对学生的要求相当严格,比如说教学器具、学生整体气质、学生眼光等等,艺术专业以音乐与美术为主,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对美的独特见解,在对乐器以及绘画工具的要求相对较高,相较而言艺术类学生的消费心理具有独特性,在手头宽裕的情况下会毫不吝啬的购买具有艺术价值的物品,因此艺术类学生相较于上述二者消费心理较为随性,导致消费占比相对较大。
二、大学生日常消费的主要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尚未形成体系,部分大学生由于刚刚踏入社会对消费不具备完整的认识,习惯随心而为,此现象是根據下列调查总结:
从图表中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存在诸多不成熟现象,从调查总人数占比来看,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购买时不具备自我管理的购买素质[2]。从社会大环境来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主要受到个性的支配,喜欢时尚新元素,部分学生还具有盲目攀比的消费观念,我们根据几点大学生的消费支配因素具体分析:
(一)个性较强,冲淡了理智消费的思想观念
社会的全面发展趋向于年轻化,大学生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熏陶,思想难免会比较进步。加之新一代的家庭教育具有特色化,孩子的教育被家庭视为头等大事,况且大学生已经具备自我思考能力,部分学生开始真正树立自我独立意识,在这种现状下,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在逐渐开始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个性凸显,在消费理念上也容易受到这方面的影响。比如说在生活交际方面,吃饭应酬,撑场面等事件,根据近五年大学新生的消费统计来看,几乎都处于“月底光”的行列,某节目组根据这一现象专门设立了采访组,其中一位男同学说:“家里每个月月初打钱,生活费平均在1300左右,每月初宿舍会组织聚餐或者外出游玩,平均每人每次消费大概在300元左右,剩下1000元,其中200元用来上网,剩下800几乎就是紧巴巴的在学校食堂吃饭,不足以买对自己来说有价值的东西。”根据这一则采访,我们简单总结了大学生的消费情况,盲目看中义气,不具有明确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来讲月初的聚餐是不可忽视的,刚进入大学想凸显自己的性格和名气,不知不觉间就会花光所有积蓄,导致出现“月光族”“月底穷”的现象。
(二)把持不住诱惑,盲目崇尚标新立异
如今的社会趋于多元化发展,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涌入学校涌入社会,教学元素的新颖也逐渐刺激学生的思维方式,政治教育的除旧观念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无法将真性情与消费观念完全分开,以至于学生在消费观念中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随着文化的新颖化,社会潮流更新最快的当属装扮和形象了,服装的款式和色泽几乎每一个季度都在发生着大的变化,诸多诱惑摆在心性未完全稳定的学生身边会促使学生盲目的标新立异,此现象可以从部分未定制校服的学校来看,学生的穿衣打扮过于张扬,从女生的面目装扮以及穿衣风格来评定,学生的消费心理过于趋向于张扬和个性。
(三)过度盲目攀比
盲目攀比是大学生消费观念混乱的最大缺点,学生们受教育环境的影响,在心里总有高人一头的思想观念。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盲目攀比的心理现象,它是复杂的具有多方面情感因素集结合成,攀比心理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心生嫉妒,从犯罪心理学来讲嫉妒可以使人建立害人之心。而从消费心理学来讲嫉妒会使人存在不服气的怨恨心理导致买卖时丧失理智,进行自我催眠的效应[3]。在这种心理的刺激下,学生在购买时就会暂时忽略购买经费、购买意愿、购买价值的因素了,这种情况的导致下一时欢愉买下的东西便不再具有价值。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念
(一)开设消费心理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消费
根据大学现状中具体实例发现,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按专业、按性别、按家庭来讲,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针对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的缺陷,我们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心理疏通。传统的硬教育不具备良好的效果,通过客观调控消费市场也未必行得通,网络消费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便捷性,当今社会下互联网运用于每一个行业之中,网购的兴起解决了学生不出门就能获得心仪事物的困扰,徒增了便利。针对学生的消费心理不成熟现象,学校应该定期开设消费心里的课堂,通过实例和新型教育方法,诱导学生进行自我完善,通过实例启发,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从根本上贯彻最适合学生的理财意识,使学生的钱财用的对,用的值。
(二)从社会风气抓起,杜绝不良消费风气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大多是受影响,不论是家庭影响还是社会影响,对大学生而言都是无形的。在日常的大学生教育中,我们除了从消费心理教育方面抓起,还应该对整体的社会消费风起抓起,建立不铺张浪费,不奢靡,不投面子的健康消费方式,消费原本是用来圆满生活质量的,一时的铺张浪费就会引得无数人学习效仿,这对大学生而言是負面教材。家庭教育应该时刻从自我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榜样,从在学习氛围制造潜在的心理暗示,对孩子进行无形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消费心理具有根本意义上的改变。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消费心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拿网络消费来讲,网络消费具有更好的隐私性,又具有更加方便的快捷性。在这层基础上,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不强,电子消费的钱财流失不具有明显性,因此导致大学生对金钱的流逝报以宽恕的心理,在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里还存在各种不正风气影响下的消费事失误。如攀比和过分标新立异,这些因素的导致是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趋于浮夸,本文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案例研究,并通过客观调控的方法进行简单总结。
参考文献:
[1]杨劲,张雪净.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6):74-77.
[2]谢晋,李旭东.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J].商情, 2013(31):16-16.
[3]高芳放.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与行为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 2015(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