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与对策

2019-02-28 01:40曹晓阳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储蓄货币政策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与发展,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增长。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状况更趋严重。其中,内部失衡是主要的,内部失衡决定着外部失衡,同时,外部失衡反过来又加剧内部失衡,内外失衡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中国内外失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使中国经济回归内外均衡发展。

关键词:内外失衡;原因与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与发展,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增长,尤其是近十多年的发展,令世界为之震驚,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推动者和发展者。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状况趋yu]严重,内部失衡表现为储蓄过剩,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严重不足;外部失衡表现为“双顺差”持续增加,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人民币存在持续升值压力。其中,内部失衡是主要的,内部失衡决定着外部失衡,同时,外部失衡反过来又加剧内部失衡。由于货币政策出现利率和汇率目标的政策冲突,宏观经济调控顾此失彼,陷入政策困境。内外经济失衡不仅损害了国内居民的经济福利,而且经济失衡的压力逐渐积累,必然使经济硬着陆,最终造成国民经济大起大落。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内外失衡问题持续时间很长,亟待解决。

一、 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内部需求结构严重失衡

2000 年以来,中国 GDP 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至2011年3 月,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事实上,中国内部需求结构严重失衡,主要表现为“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及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总体上偏好将来消费,人民获得劳动报酬后习惯于储蓄而非消费,致使我国最终消费率严重偏低并持续走低。我国近年来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异常繁荣,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大量展开,投资增幅大大超过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单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战略,依靠自身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型工业。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连年增长,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导致了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国内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外资流入和出口增长,而国内储蓄运用不足,金融压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金融机构竞争力低下,其他产业发展缓慢。这也是造成中国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进而经济失衡的原因之一。

(三)财政政策风险大,货币政策收效甚微

根据 “丁伯根原则”,我们应该运用 N 种独立的工具进行配合来实现 N 个独立的政策目标。根据蒙代尔模型的 “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我们应该采取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平衡目标、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的指派方案。事实上,在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政府于2008年宣布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抵御经济衰退,政府抛出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旨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各种政策都有一定的时滞性,随着2008年以来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在不断扩大。我们可以发现2002—2008年财政赤字基本恒定且逐渐下降,而在2009年财政赤字 急剧膨胀,同比上升300%,主要财政状况指标已出现恶化趋势。在财政政策风险趋大的同时,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也面临着困境,2008年的中国上半年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下半年5次下调利率的货币政策的表现显得颇具戏剧性。在中国,虽然金融监管方面拥有政治优势———由国务院在统筹,但央行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也恰恰被这种制度所弱化,长此以往,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会产生更大的弊病。此外,我国国际收支常年的 “双顺差”弱化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四)外部因素

2004 年以来世界经济在经历快速扩张的同时,中国等亚洲国家大量出口和美国大规模的双赤字等问题也日益严峻。而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全球失衡不可避免地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影响。此外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对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二、我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治理对策

(一) 优化经济发展模式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使其由传统粗放型发展逐渐变为以科学技术指引的集约型发展上来。实现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经济、社会和自然相协调,效率与公平相协调。在强调扩大消费和内需的同时,强调通过技术进步,依靠要素质量改进和优化配置来提高产量与产品质量,实现经济增长。

(二) 深化体制改革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要缩小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范围,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尊重央行的独立性,改变四大国有银行 “一统天下”的局面,鼓励设立中小型银行。使储蓄资本得到更充分的应用。再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 加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我国居民储蓄率之所以如此之高,除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外,更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极度不健全,很大一部分的教育、医疗等支出还需要居民个人承担,致使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没有安全感。为了防范退休风险、医疗支出风险、失业风险和教育支出风险,中国居民不得不以较多的储蓄来应对。如果中国居民获得了这些社会保障,那么将有助于降低居民的私人储蓄,增加消费,增加国内需求。

(四)合理使用政策搭配

在我国目前处于外部经济 “双顺差”和内部通货膨胀压力巨大的失衡状况下,我们应当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结合理论模型采取符合我国现实状况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根据改进型斯旺模型的政策搭配原则,中国应采取紧缩的支出增减政策搭配紧缩的支出转换政策,其中支出增减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出转换政策指汇率政策。这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张彩丽,近15年我国内外经济失衡的成因分析[J], 价格月刊,2009 ( 11) .

[2]郭红蕾,赵俊燕 . 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失衡现状、影响及对策研究[J],行政论坛,2010 (2).

[3]郭树清,中国经济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问题[J],经济研究,2007第12期.

[4]李 毅,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的探讨[J],经济问题,2017第五期.

作者简介:

曹晓阳(1994—),女,山西晋中人,山西财经大学2016(金融学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储蓄货币政策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