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风德
摘 要:现阶段,因为黄芪根病,也就是麻口病以及根腐病的出现,导致黄芪的产量逐渐下降,并且品质逐渐降低,市场价格越来越低,对药农的收入造成严重影响。黄芪麻口病和黄芪根腐病的致病因素不同,所产生的症状也是存在差异的,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新农藥防治黄芪根病效果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农药;防治;黄芪根病;效果
对于黄芪来说,这是豆科非常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在应用中,栽培种是指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以根入药,补气固表和利尿退肿的效果非常好。除此之外,黄芪你鞥个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并使得抗体加速合成,同时,还有很好的抗衰老以及抗疲劳效果,药用价值非常高。
一.一般资料和方法研究
(一)选择试验地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试验地是某某村庄的农户地块,该区域海拔2009m,平均每年的气温是在5.2℃,平均的年降水量是512mm,每年有140天的无霜期。该地块前面是玉米地,土壤是川地黄麻土,土地为中壤,非常地肥沃,试验地的面积为999m2。此外,在0-20 cm以内的土壤理化的性状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13.2 g/kg,土壤中的有效磷的含量是14.9 mg/kg,土壤的pH值是8.2。
(二)选择材料
黄芪种苗是该地区出产的,所选择的品种是陇芪1号。新农药的品种是32.5%的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25%的嘧菌酯的悬浮剂以及35%的噻虫嗪,还有29%的噻虫咯霜灵的悬浮剂和62.5%的精甲?咯菌腈的悬浮剂,这些农药成分都是正达投资企业所提供的,和5%丁硫克的百威颗粒剂的药效进行对比,在各个门市部就可以买到。
(三)开展试验
在处理的过程中,要根据用药量加入水进行稀释,成为900倍液,之后在塑料洗衣盆中对苗进行30 min的侵泡,在2018年的5月3日选择微耕机进行开沟,开展人工栽植。工作人员需要将黄芪苗在沟内进行平摆,其中的行距是30cm一个,沟深为10cm,其中的株距是15cm,在栽植之后覆土并对地面进行耱平,其与的田间管理策略和大田是一致的。
二.确定调查内容和方法
选择一个时间进行3点取样,所有的样点要选择30株对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下列分级标准对黄芪的根部病害进行统计。一是,0级是主根的无病斑状态;二是,1级的是病斑面积占到50%以内的主根面积;三是,2级的是病斑面积为6%-10%的主根面积;四是,3级的是病斑面积占到11%-20%的主根面积;五是,4级的是指病斑面积占到21%-50%的主根面积;六是,5级的是病斑面积占到大于51%的主根面积。
三.分析新农药防治黄芪病的效果
(一)产量的对比
可以从表一中看出,对A、B、C的具体产量和健根重与健根率进行处理,明显高于CK,在健根率的对比上,比CK高出很多百分点,具体数据如表一所示。
(二)防效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对A、B、C的发病率进行处理明显低于CK,为30.2%和39.7%与44.5%,CK是59.4%。对A、B、C的病情指数进行处理的时候,数据为3.34和6.11与10.25,CK是35.59。(三)效益对比的分析
可以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A、B、C的处理,明显高于CK,增收分别为6 156和4 752与4 626元/hm2,其增幅为24.71%和19.08%与18.57%。
四.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新农药防治黄芪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从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实施32.5%的苯甲·嘧菌酯的悬浮剂1.5 L/hm2+35%的噻虫嗪1.5 L/hm2+62.5%精甲·咯菌腈悬浮剂1.5 L/hm2、25%的嘧菌酯的悬浮剂吗,1.5 L/hm2+35%噻虫嗪1.5 L/hm2+62.5%精甲·咯菌腈悬浮剂900 m L/hm2、25%嘧菌酯悬浮剂1.5 L/hm2+35%噻虫嗪1.5 L/hm2+29%的噻虫咯霜灵的悬浮剂900 m L/hm2处理黄芪统货,其在具体的产量和健根重与健根率以及收益方面比喷施5%的丁硫克百的威颗粒剂60 kg/hm2进行处理,在产值增幅度上分别是24.71%和19.08%以及18.57%,因此可以看出,对32.5%苯甲·嘧菌酯的悬浮剂1.5 L/hm2+35%噻虫嗪1.5 L/hm2+62.5%精甲·咯菌腈悬浮剂1.5 L/hm2进行防治,所获得的防治效果最好,可以在黄芪大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示范性地推广。
五.新农药防治黄芪根病的方法
(一)黄芪根病的症状分析
黄芪的染病植株的叶片会逐渐变黄和枯萎,其茎基与主根向红褐色转变,并且成为干腐状态,上面出现纵裂或者是红色的条纹,并且侧根已经开始腐烂,并且非常地少,从中拔出病株,主根的维管束成为褐色,如果湿度比较大的话,其根部就会出现粉霉现象。
(二)发病的诱因
我国很多研究人员都认为这一病虫害的发病原因是因为茄腐皮镰孢,很多地区的报道中还包括串珠镰孢和木贼镰孢等,例如,内蒙古的分离根腐病主要包括Rhizoctonia solani kuhn称立枯丝核菌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茄类镰孢,都是半知菌的亚门真菌范畴,分离的频率主要是76.5%和17.0%与5.9%。
(三)发病的规律分析
镰刀菌属于土壤习居菌的一种,长期在土壤当中腐生,其病菌通过水流和耕作进行传播,利用根部伤口直接由叉根分枝的裂缝和老化幼苗茎基部裂口处进入。其中,地下的害虫和线虫都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因素,帮助病菌进行侵入。还有的是因为粗放的管理和不良的通风以及湿气滞留等出现的。我国江苏省在4月中旬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6月份和7月份阴雨天气开始转晴,突然升高的气温容易引发病种,导致植株成片地死亡。
(四)防治的主要方法分析
一是,加强土壤温度的控制,并对湿气滞留进行防治;二是,加强轮作效率,为其实施条播和高畦栽培;三是,避免在贮运以及移栽的时候种苗出现伤口,关注地下害虫的防治;四是,通过50%的多菌灵以及利克菌1:1的混配200倍液对苗进行5分钟的侵泡,并且晾1—2小时之后进行移栽,具有非常高的防治效率,为黄芪的产量和质量进行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加大了黄芪生产质量的研究,黄芪根病对于其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黄芪很好地生产,因此,需要全面研究,制定新的农药,有效防止这一病虫害,在此基础上,与实际情况结合,制定针对性地药剂,提升黄芪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郑豆豆,牛世全,周璇,王彦,朱学泰,孔维宝,张爱梅.黄芪根腐病复合生防放线菌筛选鉴定及其防治作用[J/OL].生态学杂志:201903.006.
[2]徐福祥,何秀萍,杨小斌.新农药防治黄芪根病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17):106-107.
[3]王楠,高静,唐志书,宋忠兴,黄文静,李铂.黄芪生理生态、品质与环境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7,40(06):1482-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