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颖
摘 要:我们应用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油层动用状况,指导稠油老区剩余油挖潜及超稠油新区科学开发,取得了较好效果,达到了为油藏开发提供技术支持的目的。
一、地质概况
杜813块位于盘锦市新生农场境内,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四周被断层所封闭,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
杜813块沙一、二段兴隆台油层埋藏深度在765-920m,含油井段长46-105m,兴Ⅰ-Ⅳ组油层有效厚度平均27.7m。储层孔隙度平均为32.4%,渗透率平均为1664×10-3μm2。上报石油地质储量为2568×104t,含油面积4.6km2。
原油物性属超稠油,原油密度(20℃)1.0098g /cm3,原油粘度(50℃)165405mPa.s。兴隆台油层地层水水型为NaHCO3型,总矿化度为3171mg/L,Na++k+的含量为701.3 mg/L,Ca++的含量为59.3mg/L,CI-的含量为471.2mg/L,HCO3-含量为50mg/L。
二、开发现状
截止2018年底,杜813兴隆台总井数316口,开井数为216口,日产液2726t/d,日产油678t/d,综合含水75% 。累计采油370.7297×104t,累计注汽1044.6196×104t,累计油汽比0.35,回采水率80%。平均吞吐周期为18.5,平均地层压力1.7Mpa。
三、区块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受油藏自生条件影响,常规吞吐效果差
区域上从杜84主体转向外围扩展,储层类型由巨厚块状、厚层状转为互层状;沉积相带变化,由主河道转移至河道边部、前缘薄层砂及分流河口坝。由于所处地质位置不同,区块间物性存在差异,总体上具有较明显变化趋势,从构造高部位向低部位物性变差。
3.2油井注汽干扰现象逐步加剧
汽窜是超稠油蒸汽吞吐開采方式下,制约生产的主要矛盾之一。由于杜813兴隆台原油粘度大,流动性能差,而油层物性纵向差异大,层内非均质现象突出,再加之开发井距小,汽窜现象较为严重,且随着区块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老井周边新井投产即与老井发生严重汽窜,严重影响新井开发效果。
区域汽窜井比例占整个注汽井次的40%,而且由于没有实现降压开采,汽窜比例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杜813区块自2002年大规模投产以来,汽窜井次和汽窜比率不断上升。
3.3吸汽不均现象严重
吸汽剖面资料统计结果:不吸汽和吸汽强度小于60t/m的厚度占47.6%,层数占49.3%;吸汽强度60-80t/m的厚度占16.6%,层数占14.3%;吸汽强度80-100t/m的厚度层占12.1%,层数占10.2%;吸汽强度100t/m以上的厚度层占23.7%,层数占26.5%。并且在纵向上主要表现为上部1/3-1/2的油层吸汽,下部油层不吸汽。油井吸汽不均现象严重,在新井中尤为明显。
四、动态监测效果分析
4.1、高温四参数吸汽剖面测试资料的应用
杜813块油藏动态监测应用主要体现于油藏动用程度评价和配套措施的优选,达到提高平面、纵向动用程度,改善油藏中后期开发效果的目的。认识油藏动用状况所采用的动态监测方法主要有吸汽剖面测试、产液剖面测试和C/O比测试,现场应用较多的是吸汽剖面测试。具体办法是将每一口油井的射孔井段按所测得的吸汽量的多少分为强吸汽层、弱吸汽层和不吸汽层。强吸汽层、弱吸汽层视为动用,不吸汽层视为未动用。杜813块历年吸汽剖面测试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纵向动用程度69.9%。根据吸汽剖面了解油藏动用程度,优选选配注、调剖等措施。
4.2应用油藏纵向动用规律研究结果,优化射孔方案
根据动用规律研究结果,在油井射孔时,充分考虑油层的各项参数、井段长度等对油井吸汽和动用程度会产生影响的问题,在射孔时尽量做到在保证产能的同时:选择渗透率级差不大的油层组合射孔、低渗油层优先射孔、射孔段不过长、预留出选配注位置,为后期配套措施做好准备。研究表明,不同层段组合、净总厚度比对互层状超稠油井吸汽和动用程度影响较大。以杜813兴隆台油层为例,在射孔层位组合时,以Ⅲ组中间大段泥岩隔层为分界,基本采取两段式方式,避免射孔段中间夹厚隔层。
4.3综合应用多种监测资料,促进超稠油开发水平提高
根据水平井井温资料,确定出汽口位置,提高油井的吞吐效果
杜813-H306井生产井段:957.2-1332m,280.3m/1层。井温测试结果显示,水平段中间动用较好,两端较差,对该井实施分段注汽,封堵中间动用较好的井段1070-1200m,对较差井段进行注汽,效果较好。该井于2019年9月5日下泵开井,初期日产油16.4t,平均日产油14.5t,效果比较明显。
五、结论
1、应用高温测试资料能较好的评价油层动用状况,揭示蒸汽吞吐油层纵向动用规律。
2、动态监测资料为措施优选提供可靠依据,为措施效果提供可靠保证。
3、动态监测资料为稠油老区剩余油挖潜及超稠油新区科学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