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曹冉
随着日本日立制作所日前正式宣布冻结英国核电项目,几乎所有日本企业的海外重点核电投资都宣告终止。
尽管日本政府一直积极推动,但企业界在实际运作用层面却遇到了很大困难,日本核电出口受挫。
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在国内市场反核声音仍是主流,重启核电站项目也是困难重重。
日立制作所表示,由于安全保障费用大幅提高,英国核电项目总成本大幅提高,达到3万亿日元(约合1858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是当初预计的1.5倍。日立希望分担项目风险,将出资比例从之前的100%降低到30%,邀请东京电力公司等其他企业入股,但没有成功。
日立已经在该项目前期投入了约3000亿日元(约合186亿元人民币),为收回投资成本,建成后上网电价需要大幅提升。目前,英国因为脱欧前景不明,大幅提高电价几乎无法实现。冻结项目及时止损是日立的现实选择。
日本政府一向将核电出口视为对外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首相号称核电的“头号推销员”,与多国首脑商谈核电合作。但是,日本企业在具体操作层面却接连受挫。
2018年12月,三菱重工计划放弃土耳其核电项目,目前仍在与土耳其政府进行退出的艰难谈判。土耳其核电项目是日本核电出口的标志性项目。为与土耳其政府达成合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3年半年内两次访问土耳其,最终与土耳其达成了合作协议。
重启
日本全国核电站重启运行并没有如期推进,接近8 年时间只重启了9 座核反应堆,退役的老旧核电机组却在逐年增多,达成目标非常困难。
土耳其核电项目位于黑海沿岸城市锡诺普,原计划建设4座核电机组,由日本三菱重工和法国法马通(Framatome)组成的联合体共同建设。原计划2023年投入使用,但目前仍未开工。
与日立制作所冻结英国核电项目的原因类似,三菱重工土耳其项目进展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项目总成本大幅提高。为保证核安全,总的建设成本比之前提高了一倍,达到了5万亿日元(约合3097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去年土耳其里拉的大幅贬值也导致了成本增加。日本企业提出的建设报价和建成后售电价格土耳其政府都表示无法接受,项目进展陷入僵局。
英国核电项目和土耳其核电项目是日本核电出口的“脸面”。此前立陶宛和越南也先后否决了日本企业参与的核电站建设,日本核电企业在海外市场几乎颗粒无收。
在日本国内反核的大背景下,建设新的核电站几乎不可能,重启之前停运的核反应堆也困难重重。本国内核电发展不顺是其他国家引进日本核电的重大顾虑,也让日本国内核电企业承受巨大的经营压力。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日本全境的核反应堆均停止运作。截至目前,这些核反应堆中只重启了9座,12座的重启申请仍在审查当中,有23座计划进行废炉操作,有6座申请变更安全许可,另有10座尚未提交重启申请。
一方面重启核电遭到地方政府和民众的反对,审批程序复杂;另一方面,重启核电项目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安全升级,费用极高,一些核电站出于经济考虑直接对未到寿命的老旧核反应堆进行废堆作业。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會长、日立制作所会长中西宏明1月15日呼吁,日本应该积极推动核电重启,并增设新的核电站。许多核电站的安全性已经经过了充分的论证,但当地政府和当地居民反对,导致日本国内的核电问题迟迟无法解决。这一表态立刻遭到舆论批评,反核观念依然是日本舆论主流。
日本西南部佐贺县玄海核电站中央控制室。
执政的日本自民党和产业界一直致力于推动核电重启,但困难不小。在2018年最新版本的“国家能源基本计划”中,自民党和产业界原本希望写入新建核电站以及原有核电站更新换代等内容,迫于舆论压力,最终未能成功。
这份新的国家能源基本计划提出,到2030年核电比例达到20%~22%。有专家预估,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30个左右的核反应堆投入运行。但事实上,日本全国核电站重启运行并没有如期推进,接近8年时间只重启了9座核反应堆,退役的老旧核电机组却在逐年增多,达成目标非常困难。
目前,日本每重启一座核电站都困难重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民众、核电企业多方博弈。从法律上来说,通过审查后的机组是否重启、何时重启完全由核电业主自行决定。但事实上,重启核电站还要和当地自治体签订原子能安全协议,得到许可方可正常投入运行。
即便重启后,核电企业可能仍将面临司法诉讼。地方自治体和民众可以到法院起诉核电站,要求停运。例如,大津地方法院曾以安全为由要求暂停高浜核电站3、4号机组运营,虽然后来大阪高院驳回了地方法院的要求,但依然让核电企业遭受了很大经济损失。今后,地方自治体和民众通过诉讼手段阻挠核电重启可能成为常态。
在这种局面下,日本核电企业面临内外重压,不少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下游的相关配套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各大企业开始缩减规模,抱团取暖重组核电业务。如东部电力、中部电力、日立、东芝展开合作,在沸水堆的维护方面整合相关业务。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下,不少配套的中小企业索性关闭工厂,日本核电产业的产业链条完整性也受到了破坏。
日本另一核电巨头东芝收购美国西屋电气核电事业,原计划在核电领域大展身手,但因国内外核电工程均陷入停滞,2016财年损失超过1万亿日元(约合619.4亿元人民币),股票在东京证交所险些退市。2017年西屋电气宣告破产重组,东芝也已基本退出海外核电市场。
日本国内核电企业面临的又一困境是专业人才的逐年减少。事实上,留住人才是日本政府向海外积极推销核电的重要原因。海外市场接连受挫,日本企业只能专注于国内市场。但目前日本国内没有新建核电项目,现有项目都是围绕重启核反应堆和废堆作业展开,这导致能够承担建设新核电站任务的人才越来越少。随着日本企业国内外事业均屡屡受挫,核电人才的流失愈发严重。
日立制作所社长东原敏昭认为,核电技术的传承和人才培养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日本国内核电企业有必要就人才培养进行合作。他还暗示,不排除日本国内核电相关企业大规模重组渡过难关的可能性。
在日本原子能产业协会的一项调查中,有58%受访企业表示,技术实力的维持和传承是日本核电停运以来的最大负面影响。有核电企业表示,即使目前能够拿下海外订单,能够在建设现场独挡一面的人才也将面临严重不足的窘境。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培养都需要大量时间以积累经验,人才不足对未来日本国内反应堆维护和安全运营也将产生很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