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良军,邓祥明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660)
随着社会方式的改变,我国的疾病谱也由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转为慢性非传染性(慢非传疾病)为主[1]。影响慢非传疾病的因素有不可控因素或不良的生活方式,前者外力不可改变,如年龄、遗传等,后者为可转变因素,是慢非传疾病的主要原因如吸烟、不合理饮食、酗酒、缺乏运动等[2]。有研究表明[3],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慢非传疾病的发病率。所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慢非传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控制。本研究对所选取的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研究生活方式管理对慢非传疾病的防控,现报告如下。
本文选取2017年09月-2018年09月本中心预防保健科重点人群体检的100例慢非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人标准[4]:①长期缺乏运动、锻炼者;②≥35岁者;③实验室检查异常;④既住无慢病史。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②合并其他基础疾病;③患有肿瘤等恶性疾病者;④配合度较低或资料不全者。根据患者的异常指标将患者非为血压组(30例)、血糖病组(37例)和血脂组(33例),血压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岭(43.24±7.51)岁。血糖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岭(44.32±8.89)岁。血脂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岭(43.59±8.1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病人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三组患者进行以下内容干预,且由一位全科主治医师、两位公卫主管医师及两位社区护士共同组成的干预小组负责每月一次的随访活动,并根据每次随访内容调整患者方案的细节,干预时间8个月。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培训:向患者发放自制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册,并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设立微信平台公众号进行宣教和问题咨询;②定制个性化方案:对每位患者发放自制的问卷调查,统计每位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并予以记录,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③饮食管理:根据患者异常指标指导患者饮食习惯,避免病情恶化。血压异常患者,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同时辅助其减重并进行心理辅导;血糖异常患者,则应严格控制糖分摄入,并要求家属或医护人员工作者增加运动训练;血脂异常患者,应严格控制患者摄入高油脂和高胆固醇食物;④群体活动:定期开展群体健身活动,例如早晚锻炼、办公室健身操等,并开展单位食堂膳食结构分析完善营养与能量补充需要。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知信行评分,采用自制评分表,在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的健康知信行进行评分;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异常指标进行测定。
本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3组患者的健康知信行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知信行评分的比较
干预后,血压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血糖组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血脂组的总胆固醇也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疾病,有研究表明[5],慢非病在我国人数已达2.2亿,并逐年增加和呈逐渐年轻化发展。而慢非传疾病具有治愈率低、多并发症、复发率高等特点,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故对此疾病的治疗多以预防为主[6]。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加大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的发生,而静坐不运动则对机体的免疫力等均有负面影响[7]。
生活方式管理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和进行个性化健康干扰,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逐渐改变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本研究所制定的生活方式管理以饮食和运动干预为主。养成定期适量运动训练的习惯,不仅可以增加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血管系统,还可以增强呼吸系统功能[8]。而针对不同指标异常患者所制定的饮食计划,不仅可以纠正患者身体的异常现象,还可预防患者慢非病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3组患者的健康知信行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血压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血糖组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血脂组的总胆固醇也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这表明生活方式管理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信行,并明显优化患者异常指标。
综上所述,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管理可明显降低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预防慢非病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同时,立足社区,开展针对民众的科学健康指导与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等健康教育,触发其自我健康管理意识,防病于未然,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由“诊疗卫生中心”向“健康管理中心”过渡的角色转变,使其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