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医疗,北京 100031)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骨科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骨密度、骨质量下降,骨的脆性增加所致,也就是说中老年人群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但值得关注的是,骨质疏松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一般很难发现,为预防和及早检出疾病,研究者们提出多种筛查方法[1]。国际上通用的骨质疏松诊断是基于骨密度水平的,骨密度的测量目前比较通用的是双能X线扫描髋部和椎体等获得的。但是此方法在社区推广不变且筛查设备要求环境条件比较高。故本次研究以某社区在管的426例中老年居民为例,分别利用问卷筛查法和超声骨密度检查法判断高危人群,具体如下[3]。
以某社区2015年-2018年在管的总计426名40~70岁常住居民为例,其中男性228例、女性198例,平均年龄为(56.37±10.23)岁,小学文化144例、初中文化217例、大学及以上文化48例、文盲17例。排除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者,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4]。
研究对象均进行桡骨超声骨密度检查,并向研究对象发放1分钟风险评估调查问卷进行填写。参照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设计的1分钟测试题,结合当前我地区实际情况和我国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特殊情况,自制风险评估调查问卷,总共10个简易问题,在服务人员协助下真实填写[2]。填写完成后,随即进行超声波骨密度检查,以Soundscan 2000型超声高密度检测仪,取患者仰卧位,对左侧桡骨远端进行检查(如左侧上肢曾发生过骨折测试者则选用右侧桡骨远端),以超声传播速度反应骨骼密度和强度,当超声速度相应下降时即表示骨密度减少,最终得到检测数据后由仪器自行处理分析,最后打印出来[5]。骨密度主要有两种衡量形式,与同龄同性别人群预期骨密度值比较(Z值);与年轻健康同性别人群比较(T值)。患者骨密度值与正常标准的差异通过正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表示,通常一个SD意味着10%-15%骨密度值的变化。
问卷评估表中,回答“是”超过5个的视为高危人群;骨密度检测T≤-1.0的视为高危人群。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表示计数资料作χ2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1分钟问卷筛查检出高危率为45.07%,超声骨密度检查法检出高危率为47.8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详见表1。
表1 两种筛查方法检出率比较
从骨质疏松的病理性质上来说,病人骨密度和骨量的下降导致了骨的退行性病变,从而易发生骨折、脱位、骨性关节炎等多种并发症。美国国立卫生院有调查显示,骨质疏松在50~59岁的人群中发病率达到27%,60~69岁甚至高达32%[7]。这也再次证明,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了解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探索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方法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国际上常用1分钟问卷风险评估法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这种方式快速、便捷,且安全无害,成本低廉,是目前公认的筛查工具。[8]其次,应用超声波检查骨密度也是临床和门诊确定骨质疏松疾病的主要诊断手法,根据超声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反映出骨骼强度,测量骨量和骨密度,帮助医师判断[6]。本组研究结果显示,1分钟问卷筛查检出高危率为45.07%,超声骨密度检查法检出高危率为47.8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无论是1分钟风险评估问卷筛查法还是超声波骨密度检查筛查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检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但事实上两者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9]一方面,1分钟测试问卷筛查法首先要求患者识字,有的患者对部分问题回答不清;另一方面,超声波骨密度检查需要受检者的密切配合,消耗的时间较长,检查还需要一定的费用。因此,在实际的筛查中,针对不同背景的调查对象可选择更适合的筛查方法,必要时联合两种筛查方法的检出率更高[10]。
综上所述,两种筛查方法均能一定程度上检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情况,而在实际运用中,可联合两者筛查,提高检出率。随着社区卫生的健康宣传工作的深入和个体化,尤其对中老年健康管理的特色化,骨质疏松预防工作一定要得到重视。[11]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中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早期对中老年人从膳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进行指导,预防骨质疏松带来的骨痛、骨折等影响,从而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