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眉生致刘湘函札考析

2019-02-27 01:59杜明明
文史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张澜刘湘四川

杜明明

刘甫公,即刘湘,字甫澄,时人尊称“甫公”。刘湘是民国时期四川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二刘大战”后,川省庶政亟待整理。如何打破防区恶习,组织强有力之省政府,渐使川政趋于正规——刘湘清醒地认识到,这皆有待于广纳省内外有识之士建言献策。

试问作为“四川王”的刘湘,何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呢?从张澜祭刘湘文中可探知一二:“川中将领,皆澜旧好,不少雄奇。惟公对人,具有诚意,择善而师。度量宽大,能容忠直,不拒予违。”正因为如此,便有了接下来这封苏眉生致刘湘函札。有时我就奇想,像苏眉生这样敢于上书信直言不讳且能指责刘湘之过者,如果按照春秋战国田姓齐国时代的封赏,苏眉生当由刘湘给予中等奖赏;因为《战国策》记载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追溯函札正面“刘督办”称谓之来源,便可窥见时代背景。1930年,中原大战正处于焦灼拉锯期,张学良的最终选择将决定战争的胜败。此时张府变得异常热闹,各方势力接踵而至,有探听虚实的,也有做拉拢工作。张学良便摆出一副待价而沽暂不发言的态度以便伺机而动。刘湘是一个善于观察和运用政治风向的地方军阀,这时便派出与张学良结识较深的邓汉祥去摸底。张对邓无所隐秘,告知已决议助蒋的消息。邓探得真情,紧急电告刘湘,使得原本一直暗中徘徊观望的刘湘转而进一步大做拥蒋文章。这时身为四川省主席的刘文辉却认定阎、冯势将获胜,迫不及待地发出反蒋通电。事发后,刘湘更获蒋的青睐,而刘文辉则十分被动。1931年2月17日,南京中央特派刘湘为四川善后督办,明令所有四川各军,统归该督办全权编遣,这便是函札上“劉督办”称谓之来源。

此时的刘湘名义上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却极力维持自己在四川“自治”地位。刘督办按照南京国民政府民政机构设内政科(或称民政科),这从函札背面“内政科 政字第3773号廿三年五月七日到”字迹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每一个防区负责民事行政的是隶属于军司令部的政务处或政务委员会,主席就是军长本人。其各自为政程度甚至达到举凡官吏之任用,制度之废置,行政之设使,赋税之征收,皆以部队长官发布命令行之。无论省政府或中央政府之法令,不得此部队长官许可,皆不得有效通行于区内。

早在1925年,在张澜时任国立成都大学(今四川大学前身)校长期间,苏眉生考入该校中文系,1928年毕业,应聘县立蓬安中学任国文教员至1931年。尔后,他辗转于云阳、万县、江安、成都、南充、广汉等地中学任教。又恰在1934年,张澜出任四川安抚委员会委员长,苏眉生此时也在成都。此安抚会是一个民办非官办组织,不仅具有救济、安置、团务功能,还是教育民众、组织民众,实行民治建设的重要场所。此时苏眉生正可为张澜救济乡亲难民之得力助手。

苏眉生为人善良、正直。他审时度势,陈函刘湘凡三条意见。他写道:

函陈意见:(一)方今物质欲盛,礼节败坏,恳饬官吏以身作则,勿得穷奢极侈;(二)剿赤完结,所有军人皆宜施以良好教育以储为救国人材;(三)用人之法宜重荐举,尤重公开荐举,被荐举之能力皆须荐举者确切负责,并公布社会俾人民晓其能力及用途,以杜幸进各由。

物质欲盛而不是物质匮乏也常常引起人精神层面的问题。物质欲盛促使地方资本发展经济的愿望不断膨胀,这就与官吏私欲放纵、礼节法度败坏(自当影响经济发展)产生矛盾,导致官商经济利益出现裂痕,显然不利于川内安定团结。而刘湘的当务之急则是营造一个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川内新秩序。在此之际,苏眉生急刘湘之所急,特向刘湘建言,竭力促成“二刘大战”后的新的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利于拓展资本市场。他在函札中提出:“方今物质欲盛,礼节败坏,恳饬官吏以身作则,勿得穷奢极侈”的建议。早在1934年2月16日《新世界》第40期《整个四川的五个要求》一文中,四川防区官员卢作孚就曾喊出“统一是此日四川的需要,亦是此日中国的需要。长久安定之局,须仰赖着整个的秩序。如何开发四川,尤须确定出整个的秩序。整个秩序的完成,即是川局统一的完成;然而不可以急切求之,需由各方面相安,办到各方面相信,最后办到各方不再依赖武力,依赖秩序须从最高领袖提倡起,从现状起,着手整理。”可见当时有识之士对川局统一之策乃不谋而合。

意见二中的“剿赤”背景是:1932年12月17日,红四方面军的红四军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和二十五军七十三师,在总指挥徐向前的指挥下,趁二刘正在荣、威地区进行决战时,川北防务空虚之机,越过巴山,进入川北,解放了通江、巴中和南江。1933年2月7日,红军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员会,2月中旬又成立了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积极领导川陕苏区人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的运动。1933年8月至10月,红四方面军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主动对仪南、营渠、绥宣发起三次进攻,歼敌两万多人,进一步打击了四川军阀势力。为防止红军北上,蒋介石又委任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统一指挥川军,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刘湘借机将全川各路军阀部队完全统帅在他手中,积极策划六路围剿川陕苏区。然而自六路围攻以来,非刘湘直系部队,大都不愿硬拼,以避免牺牲,保存实力;而各路军阀以及民团、保甲长乘机抢劫残杀,成为迫使川北通、南、巴三县一带人民大量外流的主要原因。随着“围剿”的发展,难民越来越多。刘湘深知张澜在川北人民中声望很高。为了防止难民大量涌入川东,刘湘便想借张澜的声望,将难民安置在川北境内,因而请张澜即往成都出任四川安抚委员会委员长。

苏眉生意见二里的“救国”,其实是想传达“国家统一”的政治理念。从1913年来,四川先后遭受北洋军阀、黔军、滇军和省内各派系大小军阀割据的祸害,全国舆论对四川军阀的抨击亦连续不断。1931 年日寇侵华。翌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二刘大战”在四川爆发,全国舆论遂以更加猛烈的抨击。南京中央政府也强烈指责:“罔顾国难,借故交兵,军旅因内战而捐精英,黎庶因兵劫而膏锋镝”。刘湘迫于压力,不断向公众表明心迹:“首先实现四川的统一”,然后“统一于中央权威之下”。

苏眉生致刘湘函

由是,这才有苏眉生在函札中提到的“所有军人皆宜施以良好教育”,这主要针对救国方略中的人才储备而言。其时刘湘开办军官教育团,轮训所属各师在职干部,其中旅、团、营长编入军官研究班,连以下的军官编入学员队;再从学员队中,挑选文化较高学员,编为参谋班。苏眉生于函札中强调的“良好教育”的内容,就是本着实用为主,从实效出发的方针,大胆突破“典范令全讲,四大教程全学”的陈规,以培养战术能力为主;再加上刘湘提倡“急学急用”“吹糠见米”,“不走过场”的练兵方法,故使训练收到实效。

刘相统一全川之后,在整军练兵方面更加用心。他通过“施以良好教育”,直接掌握旅团近况,于自任“讲话精神”课程外,适时召集旅团长,面授机宜,使蒋介石的分化下级将领的企图不能得逞。刘湘请来“活神仙”刘从云,以神道设教,加强迷信统治,从而确保了个人地位的稳固。经过刘湘多年经营,川军比起以前更加团结、巩固,战斗力也有所提升,为日后刘湘出川抗日,在战略战术上的进退有序,攻防有法,打下良好基础。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当时某些军阀在忙于军备之余,也懂得要维系并扩大势力不能仅靠穷兵黩武——发展才是硬道理;而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人才。于是归国的“洋學生”便成了他们争先拉拢和利用的对象。刘湘督川之初,为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从省外或国外学成归来的大学毕业生一律委任为挂名的省府秘书,并发给薪俸。后来这样的秘书愈来愈多,竟达上百号人(其中不乏滥竽充数之辈),最终的结果是省府财政难以负担。从苏眉生的第二条意见到刘湘整军练兵的实践,都说明一个朴素的道理:治川理政,最重要的内容当是选拔出优秀人才来各司其职。“二刘大战”后,川内社会问题丛生,急需广泛招揽人才。而苏眉生意见之第三条,便采用老祖宗早已行过的古法“公开荐举”,这是选贤任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苏眉生的意见中“所有军人皆宜施以良好教育以储为救国人材”,是有感于蜀中历来将帅平庸,不断起兵作乱而发。毫无疑问,苏眉生对文武双全、颇具大局观的刘湘很是敬佩。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刘湘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主张联共抗日,以抱病之躯,请缨率部出川抗战,且留下“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之遗嘱,让张澜无不动容。后者借用杜甫《诸将五首》其五“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之意,写下祭文最后一段:“今公之死,国故损失,川亦险巇,为国为川,出群材仗,继公伊谁。”

作者单位:丽水市教育技术中心

猜你喜欢
张澜刘湘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礼敬民盟“教育世家”奠基人——张澜——纪念张澜诞辰150周年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张澜:拒用公款做长袍
图志
成绩是最好的颜值
刘湘打破世界纪录
NONLINEAR STABILITY OF VISCOUS SHOCK WAVES FOR ONE-DIMENSIONAL NONISENTROPIC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A CLASS OF LARGE INITIAL PERTURBATION∗
许愿幸福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