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从事自由职业意愿的调查及探讨
——以东莞市为例

2019-02-27 06:42赖润正李慧玲王斐凡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自由职业者东莞团体

赖润正 李慧玲 刘 颖 王斐凡 安 然

(广东医科大学,广东东莞,523808)

一、现状、调查对象与方法

自由职业在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雇佣方式。自由职业,是不与单位企业签订劳务关系,运用个体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对个别岗位提供合法的服务,可以理解为“个人工作室”。自由职业作为新兴的社会阶层,社会地位日益增长。

通过探索研究自由职业统战工作的新途径和载体,有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持久的生力军。[1]此外,通过研究未来潜在自由职业者的从事意愿以及影响其从事意愿的因素,有利于为自由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素材。

(一)现状

1.研究现状

我国现有的自由职业研究中,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同时呈现研究重点不突出,研究重复等问题。[2]另外,有关地区研究不足,其中对东莞地区自由职业的研究甚少,特别是针对青年从事意愿方面的研究不足。

2.制度现状

我国出台了相应的自由职业者政策制度,鼓励大学生从事多种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职业方式,其中包括自由职业。在保障制度上也有相应的政策,目前我国青年自由职业者可以参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险。但我国对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保障还不充分,自由职业青年的社会保障总体滞后于“体制内”的其他职业方式者,造成各地青年自由职业者对医疗保险的参保意愿不高。[3]

3.发展现状

自由职业在发达国家盛行,美国的自由职业者占美国工作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以每年10%的增长加速。自由职业的浪潮也正在向中国市场蔓延,[4]预计未来中国至少有5000 万人成为自由职业者。根据已有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从事自由职业人员正呈现向一线、新一线高校青年发展的趋势。

自由职业者有年轻化的趋势。据调查显示,我国的自由职业者人数集中在20-30 岁的年龄段,占比约64.2%。[3]

自由职业者有较高的学历基础。从自由职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来看,专科以上学历占比87.7%,其中本科生占比53.7%。[3]

自由职业的分布较为集中。从自由职业者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一线、新一线、以及二线城市,共占总体的62.3%,其中,自由职业者多分布于新一线城市,其比例占总体的38.5%。[7]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东莞市15-34 岁范围内的青年群体。

(三)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偶遇抽样法在5 所高校和社区街道共发放200 份问卷,回收122 份。并以随机抽样的形式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访谈。整理数据,运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交叉分析与差异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图1 东莞青年从事自由职业意愿

三、讨论

(一)东莞高校青年总体对从事自由职业意愿一般

图1 的数据显示,被调查者总体从事自由职业有较强意愿(包括强、很强)的人数占36.89%,明显多于意愿不强(包括不强、很不强)所占人数的10.66%,证明东莞地区高校发展自由职业具有一定的潜力。《大学生对自由职业的了解》这一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学生群体有49%的比例对从事自由职业意愿较强,且有80.5%的比例认为从事自由职业是一件很酷的事情。[8]

表1 从事自由职业意愿 ★ 青年不同群体 交叉分析

图2 四类不同青年群体从事自由职业意愿对比

表2 卡方检验

表3 从事自由职业意愿 ★ 性别 交叉分析

但本次被调查东莞高校青年对从事自由职业的意愿一般的比例占总体53.28%,占总体的一半以上。

从本次问卷调查中意愿一般与不强(包括不强和很不强)的东莞高校青年77 人里随机抽取30 人就其认为阻碍从事自由职业的因素进行访谈。结果显示:

1.群体认同度低

部分被访谈者认为,自由职业并不具有较高的群体认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从事自由职业的意愿。

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由于青年个体对其所在的群体有较高的依附性,而群体对自由职业的接受度不高,个体为了避免趋向压力,会选择与群体同样的态度以避免不平衡。

2.对自由职业缺乏认知

部分被采访者对自由职业没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认知偏差,影响其从事自由职业的意愿。其中主要表现在对自由职业的概念,雇佣方式以及报酬方式认识不清。《大学生对自由职业的了解》这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0.5%的比例并不太了解自由职业的概念。[8]

(二)大学生“已实习群体”与“未实习群体”从事自由职业意愿的差异

表1 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已实习群体与大学生未实习群体对从事自由职业的意愿区别不大。通过进一步的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在自由度=6 时,χ2值得显著小于α 为0.025 时卡方值,即大学在读群体对从事自由职业的意愿没有显著的差异,大学在读群体对从事自由职业的看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但大学已实习群体从事自由职业意愿不强和很不强的总比例为14.28%,大于大学未实习群体的9.46%的总比例,从大学生已实习群体对自由职业从事意愿不强(包括意愿一般、不强、很不强)的30 人中随机抽取12 人进行访谈得知,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自由职业目前存在较大的弊端。

1.高校实习群体认为自由职业存在的弊端

部分大学已实习群体对自由职业有初步的认识,但认为自由职业存在以下弊端:其一,自由职业没有固定的报酬,造成已实习青年较大的负担。其二,从事自由职业需要较高的职业技能,被访青年认为目前没有足够的专业技能支持参与自由职业。最后,自由职业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以及安全保障,造成已实习青年较大的不安全感。

2.高校实习群体对自由职业缺乏兴趣

部分大学已实习群体认为自由职业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导致其参与自由职业的动力不足。兴趣是社会性动机的部分,个体缺乏对自由职业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导致从事自由职业的动机不足。

四、建议

(一)群体态度的改变

综上所述,青年群体的态度会影响青年个体的态度。因此,需要改变群体对自由职业的态度,即提升群体的认同度。

团队作为群体中的一类,有一定的组织和凝聚力,因此,改变群体态度可以首先从改变团体态度入手。其中可以运用费斯延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从高校已有团体(包括创业团队、校园社团、校园组织团体等)出发,让其参与自由职业具体的工作,从而与其在认知上对自由职业认同度不高相矛盾,促使其行为和认知上产生矛盾,从而形成认知失调。团体成员为了改变这种认知失调的状态,会选择改变态度,即改变对自由职业的看法从而达到认知平衡。

其中,为了让团体参与具体的自由职业工作,可将部分个体自由职业工作团体化。并将团体参与自由职业的工作场景以及团体参与自由职业后的态度的改变的感悟进行跟踪拍摄报道,作为自由职业的信息的传播源,通过适合的信息呈现方式和传播途径传递到个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个体对从事自由职业的态度。

(二)自由职业概念获得

缺乏自由职业的概念是影响高校青年从事自由职业的因素之一,自由职业概念的获得往往需要以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形式为基础的感性认识作为前提,进而获得其概念的理性认识。因此,承接前文态度改变的方法,对团体参与自由职业工作时的场景进行跟踪拍摄,在自由职业服务平台上展示自由职业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报酬获得方式等内容,进而使得高校青年对自由职业能够获得以图像为表象方式的感性认识。其次,自由职业服务平台接下来可展示自由职业的特点,自由职业的概念。

(三)多诱因刺激

自由职业对部分青年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增加外部诱因来解决。

基于赫尔的诱因理论,诱因是外部刺激行为的驱力。因此通过外部诱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个体对自由职业的欲望,从而产生一定的参与动机,增强从事自由职业的兴趣和意愿。

1.克服自由职业弊端

(1)提高自由职业者的经济保障

高校青年认为自由职业收入不稳定是阻碍其从事自由职业的因素之一。需要自由职业者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产品服务意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水平,获得更高的收入。

高校青年认为需要较高的的职业技能是从事自由职业的条件之一,提升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是从事自由职业的条件之一。

(2)提高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保障

由于我国的自由职业起步较晚,对自由职业出台的社会保障政策还有待完善。按照目前出台的政策显示,东莞地区自由职业者可以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而社会保险还需要自由职业者本人缴纳。

在提高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保障方法上,自由职业服务平台可以按照接单的次数、工作的效率、收入的多少等指标定期发放社会保障补贴,或采取不定期的抽奖方式给予中奖者一个月的社会保障补贴。

(3)提高自由职业者的法律保障

在法律完善方面,自由职业平台可雇佣法律团队作为法律顾问,就平台纠纷提出解决处理办法,并展示法律团队的形象,提升平台有良好的法律保障的形象。其次,自由职业平台需制定完善的法律保障职业对接流程,并对青年用户的合法权利进行保障。最后,在可信赖的职业信息方面,自由职业平台作为企业信息质量管理的“守门人”,需要对企业的各种资质进行全面审核,并将更多企业信息公开透明化,让高校青年更放心参与。

猜你喜欢
自由职业者东莞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零工经济里的 自由职业者
新冠疫情让自由职业者增多,这可能成为未来趋势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英国一网站调查称:自由摄影师更易于接受免费干活
东莞可园琴事
新形势下自由职业者统战工作思考
东莞长联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