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2019-02-27 15:24杨洋
医疗装备 2019年4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注射液

杨洋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天津 300000)

运动神经元病作为神经系统疾病之一,通常起病隐匿,且多为散发性,少数为家族性。目前,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运动神经元病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对症支持治疗。由于该病变异大,类型多,以致预后往往不理想,影响患者生命质量[1]。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引起国内外医师的一致关注。基于现代医学对运动神经元病的不断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见解,为疾病治疗提供了良好的依据。我们就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如下阐述。

1 药物治疗

1.1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药

临床试验证明,利鲁唑(2-氨基-6-三氟甲氧基苯并噻唑)作为一种谷氨酸拮抗药,能延长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生存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利鲁唑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抑制谷氨酸释放、稳定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失活状态、干扰神经递质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结合后细胞内事件有关。赵建法和于苏文[3]关于利鲁唑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两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一组将155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治疗组服用利鲁唑,结果显示,治疗组生存率较对照组高,且生存时间较长;另外一组将959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分为安慰剂组和治疗组,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采用利鲁唑治疗的患者,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气管切开率。由此说明,利鲁唑能延长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生存期,且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但利鲁唑服用后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故临床使用过程中需注意患者有无不适,要定期检测相关临床指标。

1.2 神经营养治疗

1.2.1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是一种肽类激素,由焦谷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酰胺组成,能促使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并影响甲状腺的分泌和大脑功能。相关研究发现,采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可使患者恢复部分肌力,缓解肢体强直症状,但其远期疗效并不理想[4]。目前,关于此类报道较少,仍需临床进一步证实。

1.2.2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对神经元的发育、生存和凋亡均可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主要包括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神经营养因子4等,这些蛋白质均是治疗神经损伤等疾病的潜在药物标靶。神经营养因子由靶细胞产生,通过轴突逆向转运至支配其神经元。神经元一旦失去神经营养因子的保护,则会死亡并引起临床症状。肖向建等[5]的研究中,分别对1日龄SD乳鼠和8日龄SD乳鼠进行脑片培养和脊髓片培养,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不同浓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组,分析脑片中皮层运动神经元和脊髓片中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变化,并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结果显示,模型组SMI-32阳性的皮层运动神经元数目和脊髓运动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少,而GDNF各组神经元生存数目较模型组多;模型组乳酸脱氢酶含量较对照组高,GDNF各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较对照组高。由此可见,神经营养因子能保护运动神经元免受谷氨酸兴奋毒性的损伤,为临床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提供依据。但是该实验证据尚不充分,仍需进一步探讨。

1.3 抗氧化剂

在国外随机对照试验中,将家族性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散发性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免疫反应性与自由基清除酶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布和密度。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脊髓运动神经元中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的表达丰富,表明这些酶在该细胞群的神经保护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6]。目前,关于抗氧化剂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在研究中。

1.4 参麦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之功效,可兴奋肾上腺皮质系统及增加网状内皮系统。丁凤玲[7]随机将45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治疗组采用参麦注射液结合综合疗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有效率较高,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优。说明参麦注射液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5 肌萎灵注射液

齐跃[8]对医院收治的50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肌萎灵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优,可见采取肌萎灵注射液治疗可提高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2 干细胞移植治疗

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被称为“万用细胞”。干细胞移植是现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先进技术,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入神经系统内可以修复或代替损伤的神经细胞,执行正常神经功能。沈华超等[9]对11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发现患者部分肌力有所改善。由此表明,干细胞移植治疗能缓解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部分神经系统症状,近期疗效明显,且无不良反应,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3 中医治疗

3.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疾病进行辨证分型,结合实际情况拟定药方,能有效治疗疾病。中医学理论中,根据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痿症”的范畴,其发生与肝、肾、脾三脏相关。相关研究表明,运动神经元病的致病因素、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复杂且多样化,由于切入点不同,造成该病的分型也各不相同,但无论采取何种分型,均应从疾病本质出发,做到辨证论治[10-11]。(1)从肺脾论治。《素问·痿论》中“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发为痿躄”。因外邪入内,首先侵犯肺经,造成肺中郁热,津液干涸,肺叶枯萎,可引起痿症。同时脾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脾气不足,津液气血之源不足,则筋脉失于营养则出现痿症。由此可见,肺脾失调与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12]。因而,治以补益脾肺、扶正固本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保元汤合清燥汤等加减。(2)从脾肾论治。《医宗必读》中有“肾为先天之本…”,因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如肾精不足,肾元亏虚,则易导致脊髓和骨发生病变[13]。因而,应用健脾补肾、疏肝解郁之品。(3)从虚论治。张丽萍等[14]认为,运动神经元病应从虚论治,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阴虚火旺型和气虚血瘀型4种类型。治疗中遵循虚者补之、随证选方的原则,其中肝肾阴虚型可用地黄饮子加减;脾肾阳虚型方用右归丸加减;阴虚火旺型方用虎潜丸加减;气虚血瘀型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3.2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郜文霞和徐世芬[15]指出,针灸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运动神经元病属神经科疑难症之一,目前尚无实质性延缓疾病进展的治疗手段。总结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中医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缺乏一定的临床数据支持。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以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命质量。同时,开展中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大样本临床试验,为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实证基础。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注射液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A Miracle of Love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