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玲,李积涛,程 贝
(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阿拉善 750336)
化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化工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特性,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损失就会相当惨重,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所以,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管理水平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生存的基础,而隐患排查治理又是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消除隐患,减少危险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才能够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
针对化工企业的隐患排查工作,每一个化工企业都会有一定的经验和体会,整个行业的隐患排查能力,安全管理能力在不断地提升。在这里,我们总结了部分企业隐患排查的经验,以更好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化工企业的隐患在于隐患多、隐患治理难度大,隐患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控制,容易转化为化工事故,甚至有严重后果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面主要存在如下突出的问题:
(1)部分中小企业排查开展少,走形式。企业在管理体系上不完善,对隐患排查治理程序没有理解或理解不透,对隐患产生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有效组织这些工作的开展,更不用说找到隐患背后的根本原因。比如采购原因、设计原因或者施工安装原因。在根本上对安全问题的忽视,最终会引起各种小问题,大事故出现概率也极大升高。
(2)排查过程浅显,不专业。参加排查的人员经验不丰富,或只是在某一方面擅长,就会在排查过程中过分地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导致以偏盖全,放大或突出这方面的问题,而忽视了其他可能更严重的问题。隐患一直躺在摇篮里,因为未及时发现而导致最后变成事故。
(3)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各企业都制定自己的隐患排查程序或制度。但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操作性不强,用于应付检查的多,实施中的可操作性很难保证。企业内部将隐患排查制度按照导则进行了二次转化,但没有将排查方法,治理流程,相关责任方等相关方面打通,导致制度不落地。
如何有效地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企业来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提高安全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备的隐患排查工作能够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企业安全成本,同时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完善制度、落实效果,锻炼管理、安全和技术人员队伍。
首先,要将隐患治理作为化工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从安全角度强化隐患排查和治理的重要作用,形成从上而下的关注度,减少因企业不重视、不关注而导致的隐患排查工作流于表面或者开展不了的问题。
企业和安全负责人对隐患排查的高度重视,意味着企业认识到隐患的早期治理和控制,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发生。企业的重视和承诺,体现了企业良好的安全领导力和安全氛围,是企业注重安全文化引领作业的体现。提出 “隐患就是事故”,“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改”这样的安全理念,并且反复在公司各级会议上宣讲,在思想意识上高度认可隐患排查治理的意义,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排查工作深入有效的进行。即使有的时候,需要停车去整改隐患,也会以安全为重,坚决实施,这就是对待安全的态度。
制度是标准化的,是有序开展工作的前提。有了制度,安全生产的工作才能稳而不乱。
(1)明确管理人员安全职责。要建立清晰的责任分工制度。企业法人、安全生产负责人以及安全专员,谁负责安全的哪些部分管理具体事项,都应该进行明确,防止出现安全管理的盲区。在隐患排查中需要强调化工生产管理人员的属地管理职责。属地的主管是自己管辖的区域的所有隐患的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在整个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发挥项目经理的作用。做到计划、组织、控制、实施,形成PDCA闭环管理。
(2)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中的内容很多,包含所有的化工企业内容,需要企业识别出适合自己企业生产特性的隐患排查和治理程序,并针对企业特点进行补充和总结。
比如,设备点检制度,如何检、多久检一次,都要明确;设备保养制度,如何保养,保养哪些部分,也要进行明确;精细化学品的间歇生产,从操作切换、防护等方面重点识别和排查风险。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完成隐患排查。
(3)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制定要考虑如何落地,制度要成为安全及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操作指南。根据装置和企业现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同时制定的制度要有条理性,用语要简练,用词要准确,易记易懂,便于运用。
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排查方案和排查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排查前进行完善的准备工作,收集装置排查相关的技术资料,制定详细、可执行的检查表,表格内容涵盖需要排查的范围,并且突出重点,对需要确认的项目列出逐项确认清单,使排查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
(4)改变对隐患的惩罚态度。隐患的排查倡导全员参与,分级管理,重奖轻罚。根据企业情况设置各类额度奖励金,鼓励员工发现并上报隐患;上级检查出的隐患根据隐患级别对下级进行相应的处罚;下一级能够治理的隐患不报上一级去治理,但不影响事故隐患的上报。
重奖轻罚能够鼓励各岗位人员在发现隐患的情况下能够从企业利益的大局出发,遵守隐患排查的规章制度,避免出现为了逃避处罚而出现的瞒报少报的情况,而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每个企业在事故隐患排查中都有各种制度和方法,只要能达到很好的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可行的。以下各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同时也在不断地提升和改进。
3.3.1 按照隐患可能引发的事故事件危害分级
事故隐患分级非常重要,只有把事故隐患的分级标准划分好,才能根据其影响范围的大小、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明确事故隐患的治理主体及督办、验收单位。根据企业的特点,可以有不同的分级方式。
隐患可能造成的事故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非常严重,且治理难度较大,凡需要企业出面协调解决的,即可认定为A级事故隐患。
可能造成较大范围的影响、危害程度较严重,且治理比较困难,需要分管公司领导出面协调解决的事故隐患,即可认定为B级事故隐患。
影响范围不大,但危害程度较严重,需要由业务生产科室协调解决,或是必须有业务科室参与业务指导的事故隐患,即可认定为C级事故隐患。
影响范围较小、危害程度较轻,且隐患容易治理或能现场立即治理的事故隐患,即可认定为D级事故隐患。
对社会无影响、危害程度较轻,且班组能够治理的事故隐患,即可认定为E级事故隐患。
B级以上的事故隐患由企业评定并指定负责人、验证人及治理期限进行治理并验证。C级以下的隐患由厂安全科评定隐患级别后报企业领导审批,并根据隐患内容指定隐患负责人、验证人及治理期限进行治理。
3.3.2 按照专业分类
装置内各种隐患的存在形式,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才能够识别出来。这就需要不同的专业重点关注相关的设备或者元件。在各专业各自排查的过程中,再进行一定的结合,就能够全面的实现隐患的排查了。比如转动设备存在因机械故障出现的震动、泄漏等问题导致一定的运行参数偏离,机电专业的人员不一定能够及时发现,需要设备专业配合进行排查,找到隐患存在的根本原因。
3.3.3 按照时间周期分类
隐患排查具有长期性、周期性的特点,部分装置和地区也有季节性的特点,这样就要求企业持续关注隐患排查问题,以一定的周期制定排查计划,如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等,在不同的周期中可以关注不同的设备,突出重点的同时也不忽视细节。
比如,有的企业为了解决化工生产隐患,设立“安全工作日”,每周用一天的时间,讨论一些生产部门的隐患事故,每周调度会后对隐患事故进行专题讨论。每月对公司隐患进行专题讨论。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周期性隐患排查的方法和计划,企业可以根据装置工艺和设备情况,制定相应的周期计划。
3.3.4 隐患排查的治理
对排查出来的各类隐患要分类归档,对重大隐患及难以整改的隐患,逐级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进行攻关。对每一项隐患查找真正的原因,对症下药,重大隐患分级督办,使隐患得到监控和解决。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隐患排查的方式,比如:
(1)根据事故时间进行排查,这是很多企业常用的隐患排查方式,在事故事件发生后,启动相关类似装置和设备的排查工作,根据经验和教训减少事故事件再次发生的概率,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2)根据新发布的标准规范对现役装置进行排查,找出不合规的地方,经过专业的评估后确定是否整改。能够降低因为认知不足造成的隐患,更好地改进装置安全状况。
(3)参照同类型的装置,学习其在安全方面配置的比较完善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学习过程中减少隐患存在的可能。
(4)采用先进的安全系统理论,例如HAZOP等方式进行全流程详细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隐患排查。
从事故致因理论的海因里希法则和冰山理论模型来看,若干个小事件背后,会发生一个大事故。很多企业建立了未遂事件的提报程序,鼓励全员提报。并进行定期的统计分类,分析在哪些方面的“隐形”问题。这些“隐形”问题背后体现出在某一方面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缺陷,这些背后的问题就是需要改进的,如果这些方面去改进,改进的效果非常明显。
由危险源辨识和监控不足形成隐患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且往往是引发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员工的辨识危险源的能力,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非常必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可以从对员工进行HAZOP分析、what-if分析培训、高质量检查表应用、典型事故复盘、异常偏离总结、化工安全设计标准规范学习等方面入手。
国家安监总局制定印发了《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简称《判定标准》)。判定标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吸取了近年来化工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及典型事故教训,从人员要求、设备设施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列举了二十种应当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情形。各个企业应该根据所在企业特性,从这个判定标准中吸取教训,识别出重大隐患类型,运用到企业内部隐患排查和治理程序中。这样对重大隐患类型更有指导性。
综上所述,在建立良好的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文化的基础上,转变全员对待隐患的态度,从思想意识上促进隐患的排查治理。从一般方法上,建立有效的制度和完善流程。在一些特殊方法上,从奖罚、提高人员能力、未遂事件重视、重大隐患类型等技术层面上辨识风险,管控风险。通过以上方法,危险化学品企业能够有效地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避免安全、环保事故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