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空心菜是受大众喜爱的蔬菜之一。可是网络上流传着空心菜是所有绿叶蔬菜里吸收农药和重金属最厉害的一种,因为空心菜等水生蔬菜都种植在郊区污染非常严重的菜地里;在国外,空心菜都被拿来净化土壤,没人吃。
真相:空心菜可能对某一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强,但不一定意味着它所含的重金属就一定超标。国内相关机构曾选取了包括空心菜在内的5种蔬菜送检,结果显示,每种重金属含量最高的蔬菜都不一样,但这些蔬菜的重金属含量都远远低于国家安全限量标准。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解释称,蔬菜重金属含量高低、是否超标由产地环境决定,只要生态环境中土壤、水源等的重金属含量不超标,消费者就不用担心。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蔬菜系教授黄科介绍,空心菜主要分水生和旱生两种,还有半水半旱类型。由于空心菜的种植环节对于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水生空心菜的产量无法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因此,目前大家吃到的空心菜基本都是土地种植或大棚种植的。
至于一些外国人不吃空心菜,完全是出于饮食习惯的原因。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蔬菜质量安全把控体系。只要在正规菜市场、商场、超市购买的空心菜,都可以放心食用。
流言:葡萄干是人们很喜欢的零食。但近日,不少微信群流传着一段“葡萄浸泡促干剂制作葡萄干”的视频。视频拍摄者称:“市场上买的葡萄干,不要直接拿出来就吃,里面有促干剂,直接吃会把肠胃都烧坏。”
真相:在制作葡萄干时,人们总是希望葡萄能够尽快失水变干,以便缩短制作周期,降低晾晒过程中葡萄干沉积灰尘、被细菌侵蚀、氧化变色的可能性。传统葡萄干制作工艺主要有晾晒和阴干两种,晾晒制得的葡萄干口味发酸、易褐变,目前普遍采用阴干方法,但阴干所需周期较长,短则30~45天,长则需要60天之久,并且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为扭转这一局面,科研人员研制出了促干剂。既可在葡萄上使用,也可在枸杞、杏等其他果品上使用。那么,促干剂到底含有哪些成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果蔬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继红表示:“促干剂是一种用于鲜果干制的粉末状化学制剂,将其放入水中就形成了促干剂水乳,其实质上是一种强碱溶液,能破坏果实表皮的蜡质层和果皮的韧性。”
有了促干剂,只需将鲜葡萄在浓度为3.5%左右的促干剂水乳中浸渍1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晾制15~20天,就能收获晶莹剔透的葡萄干。促干剂的使用,大大缩短了干制周期,最大限度地摆脱了气候因素的限制,还能让葡萄干的含糖量高达60%~70%,质量提升一两个等级。
对于其安全性问题,科研人员多年测试后发现,促干剂无毒,残留量很低。加之鲜葡萄在促干剂水乳中短时浸泡后,果农会对葡萄进行清洗,附着于葡萄表皮的强碱溶液很容易被水洗掉。
因此只要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葡萄干产品,就无需担心促干剂残留超标等潜在风险。
流言:去年12月初,网上有传言称“微信支付出现勒索病毒”,大家纷纷担心自己的微信会中招。
真相:所谓的“微信支付出现勒索病毒”说法纯属误导。其一,“勒索病毒”是电脑病毒,跟手机无关;其二,“勒索病毒”是使用微信支付的方式来要求用户支付赎金,而不是“微信支付”本身出现了病毒;其三,微信已第一时间对所涉勒索病毒作者账户进行封禁、收款二维码予以紧急冻结。微信支付用户的财产和账户安全不受任何威胁。
流言:近日,商场内出现一种名为“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的健康检测仪。该检测仪号称能在“不抽血、不化验”的情况下,只需将“双手覆盖手掌传感器上的电极片,面部正对摄像头”,用两分钟的时间就能检测70多种身体的健康指标。
真相:据了解,这款“健康筛查机器人”声称能一次性检测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骨骼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十大系统的营养状况、有害物质等70多项健康指标,对人体健康参数进行综合统计,通过“生物特征、生物节律、图像血压算法”得出健康报告。
随后,记者对该机器进行了测试。根据机器的提示操作后,记者在检测结束后收到了一份检测报告。这份报告一共分为综合分数、亚健康风险、快乐指数、睡眠质量、实施状况、BMI(身体质量指数)、营养状态、免疫能力、消化能力、吸收能力、代谢能力、女性功能、健康建议等多项内容。检测出的结果与真正的体检结果偏差较大,且不同的人使用同一账号所检测出的结果相同,同一个人使用不同的账号检测,检查结果却大相径庭。
國内某体检中心的医生告诉记者,该检测仪所能检测到的都是很表浅的粗略检查,没有可信的科学依据。“任何涉及健康指标,特别是人体成分含量的指标,最精准的还是血液生化的监测分析。”
流言:据媒体报道,日本如今正流行一种所谓的“DNA相亲”,单身男女不问年龄、职业、收入,只进行一个“HLA基因”的检测,就可以找到适合的另一半。
真相:早在2005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已基本完成,科学家第一次测定出了人类染色体所包含的60亿对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图谱。
基因,其实就是一段段具有特定功能的DNA序列。具体来说,这些DNA序列的本质就是四种核苷酸(代号分别是A、T、C、G)的排列组合。如果光看基因测序的结果,其实就是ATCG四个字母拼凑成的乱码一样的天书。科学家是不可能靠肉眼直接从基因序列中阅读出它们的作用和意义的,每一个基因到底有什么用,都需要靠工作量浩大的基础实验一点一点去破译。
很显然,这些破译工作需要时间,迄今为止,人们对基因的认识还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上。目前被研究得最多的,主要是与肿瘤有关的致癌基因。相对来说,致癌基因研究起来比较简单:因为致癌基因往往很“霸道”,一个基因通常对应一个致癌后果。
至于人们很关心的其他基因就没那么简单了。比如,能够影响身高的基因有很多个,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实在太过复杂,具体哪个基因怎么起作用、作用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在科学家还没能完全了解基因的作用时,做基因检测的意义很有限。因为花了重金之后拿到手里的测序结果,终究只不过是一大段不能被破译的核苷酸序列罢了。
话虽如此,基因检测的确是有一些可行的应用的。比如,基因检测在肿瘤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肿瘤治疗最尖端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都会要求检测患者的某些基因表达情况,以预先判定治疗会不会有效,从而节约时间和医疗费用。另外,人们也发现了某些单一的致病基因比如地中海贫血基因,可以通过筛查来避免下一代患病。
然而,基因检测的用处基本上也就到此为止,只局限在疾病的预测、治疗上。至于市面上大力宣传的基因检测项目,基本上都是夸大其词。基因检测根本就没有发展到可以测试性格、测试儿童天赋甚至测试爱情的地步。
日本所流行的DNA相亲测试中,使用到的是一个名为“HLA”的基因。相亲机构声称,HLA基因越“相容”的人,越容易成为默契的完美配偶。其实HLA基因大家都听说过,它与爱情压根毫无关系。在进行骨髓移植前,要做的配型其实就是HLA基因的检测。该基因与人类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该基因越相似的人,越不会出现排异反应。这也是为什么移植往往要家属先试着配型;假如HLA基因越相似就越容易产生爱情,那么潜台词不就等于推崇近亲结婚了吗?
这样的牵强附会就像是在说“两个人的指纹越相似,就越容易成为默契的伴侣”。
所谓的DNA相亲、基因检测寻找伴侣,其实都不过是骗钱赚吆喝的噱头。就算有朝一日科学家真的破译出了基因的全部意义,也不可能用基因来预测爱情。基因是受精卵形成时就配置好的先天條件,但一个人最终长成什么样子、会有怎么样的性格、喜好和追求,还要受到后天因素和人生经历的影响。爱情这种存在着亿万种可能、瞬息变化万千的复杂感情,更不可能用几个基因序列来预测。
(内容来源:人民网、《科技日报》《北京青年报》、蝌蚪五线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