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鱼”与“熊掌”

2019-02-26 02:23刘燕
知识就是力量 2019年2期
关键词:刘欣若尔盖生态旅游

刘燕

 湿地旅游开发区域驳岸设计意向图(绘图 /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瑞典T?kern湖 (摄影 / 刘欣 )

 北欧Rosenkallasjon湿地公园 (摄影 / 刘欣 )

水是生命的源泉,润泽世界。不仅我们人类喜欢水,喜欢银浪翻滚的海滩,喜欢苍凉壮阔的高山湖泊,喜欢瑰丽无比的湿地水景,就连动物们也喜欢水,水域充沛的地方也定会聚集更多的动物。“稻花香里说丰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最好的写照。湿地,水生世界与陆生世界衔接的完美过渡,因此,湿地也被誉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湿地除了景色宜人之外,众多植物、鱼类及水禽的生长聚集也让它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投其所需”是目标

美景自带吸引人的光环,这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面。湿地的旅游开发模式从那些成功的旅游自然保护区就可获得些许经验。以日本的钏路湿地为例,它因野生丹顶鹤而享誉世界,这里栖息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野生丹顶鹤,区域内除了主要的河道,还包括众多的池塘和湖泊,是鸟类与鱼类生活的天堂。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湿地内是不允许游客进入的,只可通过生物保护中心、瞭望台、栈道、浮桥、观景台、景观廊架等方式观察湿地生物,感受湿地美景。这些根据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特点设置的构筑物已能够满足游客基本的观光、游玩、休息、娱乐及学习等旅游需求。

游客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还要增加游客的体验感,透水性铺装改造的景观路径和慢行空间系统就可达到亲水休闲步行的效果;绿植修补生态驳岸则可起到水畔休闲的作用,再在其中融入地域文化与风土人情,这也就更能体现自然与人文的地标性。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南美洲巴西的潘塔纳尔湿地,不仅栖息着大量的鳄鱼及食人鱼等凶猛的水生动物,也聚集着大量如犀鸟一样奇特而珍贵的鸟类。在那里,随处可见渗水和透水性较好的土路,不仅减少了硬质铺装对环境的影响,也给游人带来恬适宁静的荒野意境,这也是成功构建野生动物、家畜和牧人一起共享的水乡泽国的典范。

“标本兼治”是根本

湿地的景观设计,除了有赏心悦目的要求外,还要有生态环境的完善与修复的作用。湿地生态修复主要着眼点在于水,调理水源,减少和控制源头污染是关键。对植物的修复常采用的方法是顶级植物配置法、宫协昭法和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组织法,通俗点说,就是以人工的方式营造自然植物群落,利用自然的方式构建生态系统。中国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是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但它地处于少雨的宁夏地区,所以保护区采用了湿地人工补水、退牧还草等修复和补偿方式来防止生态退化。针对湖泊地区的水源不足问题,科学家们则采用再生水补水方法(再生水是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指标,可以再次使用的水)。

 湿地旅游开发区域栈道设计意向参考图(绘图 /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浮桥栈道(摄影 / 刘欣 )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水景(摄影 / 刘欣 )

“可持续发展”是永久

从成功的湿地旅游建设学到经验之后,也要从失败的湿地旅游建设模式中汲取教训。天津七里海国家湿地保护区由于过度开发导致自然湿地损失超过万亩,因不当的旅游开发和建设生态环境被破坏,于2015年9月开始关闭并整改。这让我们意识到,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建设之间的杠杆平衡问题上,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建设技术方面做到科学合理,在规章制度方面做到严格规范。以生态保护为主,旅游利用为辅,这是我们的共识。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感召下,对湿地试验区进行生态旅游建设,不仅能有效改善中国湿地的生态环境,对湿地进行全面科学的保护,还能更好地挖掘湿地资源价值,提升湿地生态旅游建设水平,使游客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湿地,欣赏湿地,同时提高湿地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1+1>2的生态旅游价值。

猜你喜欢
刘欣若尔盖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清明节与介子推
小年赶集
近30年来若尔盖高寒湿地变化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在若尔盖草原(外一首〕
The use of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to improve Chinese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基于SPI指数的若尔盖及其临近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