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武 周敏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89.3%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存在“文化缺失”的现象,并且 61.0%的受访者希望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制作更多类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央视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播出,正是响应了时代的号召,把握了当下年轻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1]《国家宝藏》是一个带领人们去了解文化的节目,其和《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个纪录片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画面向人们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它们让国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好评。它的热度不仅体现在播放量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和文创产业的发展。
在博物馆文化的引领下,各类和博物馆有关的旅游被带动起来。不仅如此,一些书籍、期刊、影视作品以及文创用品也被带动着向传统文化靠拢。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2]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目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早期人们的需求以物质需求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转变为文化需要,而博物馆就是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场所。博物馆的发展应该注重创新,《国家宝藏》节目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为人们提供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在文化传承方面也起到了开拓作用。
文物不僅是单独的物体,更是蕴含历史意义的载体。博物馆建立目的不仅在于保存这些藏品,更在于向世人展示我国优秀的历史遗产,让人们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历史,并切身感受古人的所思所想。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可以从博物馆中进一步了解历史,但并非所有博物馆都能将展品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不少博物馆只是将展品展出,并没有将其内涵加以挖掘并呈现出来。《国家宝藏》作为一个优秀的案例,将博物馆的藏品和新媒体结合在一起,展示文物的历史价值。既做到了文化的传承,又向世人展示了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桥梁。同时,节目把展品从尘封的角落推向大舞台,展示其美的蕴涵,对于艺术界来说也是一个创举。作为一种节目形式,也通过文物的展示和解读,实现了与观众的沟通。
从零出发,开创“纪录式综艺”的先河,用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表达。[3]《国家宝藏》节目之所以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原因之一在于它做到了文化的创新,让文物能够灵动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并为人们所喜爱。曾经也有一些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虽然想法很好,但是它们没有做到艺术上的创新,使得其节目形式老套,无法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也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潮流。《国家宝藏》节目既拥有优良的质量,也在表达形式上下功夫,它敢于打破陈旧的模式,对节目进行发散性思维创作。
节目组在策划之初,就推翻了以往沉闷呆板的节目形态,经过多次打磨,创造性地提出集真人秀、舞台剧、纪录片、演播室综艺等于一体的“纪录片+综艺”模式与“多媒体影像+文物”的制作方式,它将厚重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既保留了纪录片的科普性与真实性,又增加了综艺节目的趣味性与亲民性。[4]一方面它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枷锁,另一方面又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例如运用新形式表现文物的历史故事,同时又采用文字介绍和人声旁白,声情并茂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意义。《国家宝藏》创新运用了舞台剧的形式,以第一人称视角的方式,将文物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表现出来。节目有目的地邀请了一些明星加入,为自己带来粉丝,另一方面它也带动了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发展。
由此,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不能仅依靠传统形式,内容上也要和时代接轨。文化的传承同样要依靠当代人的创新,需借助年轻人跳跃性的思维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在了解时代特色的同时向世人展现其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促进人们对文化的追求。
节目中展示的藏品《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博物院本就有众多参观者,一些游客表示,排了几个小时的队也只能看到这幅画的一角,时间上受到了限制。而电视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了解文物,人们可以通过镜头近距离地感受这些文物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节目中感受宋徽宗对山水的热爱,王希孟对自然的向往,越王勾践的悲壮,护送战国石鼓的艰辛,人们也可以从乾隆时期各类釉彩大瓶中,感受到乾隆海纳百川的气魄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在对这些展品和文物故事的讲述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时华夏广袤的河山,也可以了解到古人对艺术的热爱,还可以知道颜料的发展历程和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秘密……《国家宝藏》的舞美设计使用了 LED 开合车台、天轨吊装及移动设备、全息影像、巨型环幕以及冰屏柱矩阵等技术,打造出极具未来感、科技感的舞台效果,[5]让舞台展现兼具真实感与艺术性,“多媒体影像 + 文物”的结合,利用科技手段突破时空距离,最直观地展现和还原文物本体,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与冲击性的视觉震撼。
作为一档综艺节目,节目引入一些演员进行小剧场式的表演,角色的某些台词十分风趣幽默,按常理来说,观众会发出笑声,节目也通常会将观众的表情展现出来,但是《国家宝藏》节目没有这样去做,而是对节目进行了剪辑,将镜头重点放在演员身上,减少对观众细节表情的呈现。节目组导演表示,这样做是为了告诉大众,明星并不是只会表演,明星和普通人一样,也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认识。明星可能有独特的艺术见解,能够将作品的含义表现出来。并且导演认为节目的整体格调是庄严的,如果将观众的笑声和表情展现出来,就有违和感,相对于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更偏向于纪录片,更需要有气势。
另一方面,具有科普性的《国家宝藏》也可把其作为一种科教类节目,导演想向世人展示的是国宝的艺术价值,其艺术性远高于娱乐性。拍摄这一节目,更多的是想向世人展示艺术品最真实的样貌,而不是经过刻意修饰后的一面。如,《千里江山图》最初是以它的颜色而出名,因为它选用的宝石颜料具有持久性,如果节目组过于追求效果,利用后期调光调色等方式改变了其颜色,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此外,《国家宝藏》节目在对演员的挑选和对艺术品的斟酌上都下了一番功夫。节目组追求以最真实的状态展示藏品的美,让导演、演员、观众三者构成一个和谐的主体,使导演更好地创作节目,使演员更好地表现节目,使观众更好地观看节目。
《国家宝藏》将创作者情感的表达和艺术品的展示结合在一起,使之更能够贴近观众让其产生共鸣。例如,节目组邀请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传承人仇庆年先生,他用熟练的技巧展示了古代颜料制作工艺的困难之处,还向观众讲述了自己为了寻找矿石而去深山老林探索的故事,由此体现他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制作颜料事业的尊重。另外,节目组还邀请了一批故宫志愿者,从少年儿童到中老年人,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虔诚之心。同样,运用这种打“温情牌”方式的节目还有《舌尖上的中国》,它在展示美食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美食背后的含义,以及故事中所蕴含的人情世故。比食物本身更能够打动人的是它包含的温情,而比文物本身更能够吸引人的是它背后的故事。
《国家宝藏》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也不能一味地依靠传统形式。只有将艺术品用最贴合人们文化需要的方式展现其魅力,才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也才能在媒体的激烈竞争中让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注释:
[1]人民网.中国青年报调查:86.4%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EB/OL].[2017-03-07].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7/0307/c22219-29128025.html.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EB/OL].[2015-12-31].http://cpc.people.com.cn/n1/2015/1231/64094-27997763.html.
[3]毛芳瑶,彭雨晴.寻道: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以《国家宝藏》为例[J].传媒,2018(10):70-71.
[4]程亚文,樊传果.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创新探索及启示——以《国家宝藏》为例[J/OL].戏剧之家.[2019-01
-0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410.J.20181229.
0843.008.html.
[5]王艳玲,郄新卓.文博探索節目《国家宝藏》创新特色[J].电视研究,2018(09):47-48+77.
(作者:卢武,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周敏,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