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与霉菌性鼻窦炎诊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2-26 12:20赵元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霉菌性化脓性鼻窦

赵元顺

(山东省淄博市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胜利分院 山东 淄博 255434)

慢性鼻窦炎属于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大部分患者会有真菌感染的症状。其中,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自觉症状程度不同,且初期临床症状和化脓性鼻窦炎类似,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增加了诊断的难度,直接提高了误诊几率,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了不利影响[1]。伴随鼻内窥镜检查技术与CT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应用,此疾病临床诊断几率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CT对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与霉菌性鼻窦炎诊断的应用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基础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40例患者家属知情后开展研究,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20例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20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实验组20例患者年龄为24~62(48.75±6.73)岁,男女分别为12(60%)、8(40%)例。

对照组20例患者年龄为22~60(48.80±6.69)岁,男女分别为11(55%)、9(45%)例。

纳入依据:①年龄在22~62岁之间;②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依据: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不同意本次研究。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资料,经对比显示统计值P>0.05,具有显著的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接受CT检查,具体的参数设置成电压120kV,电流250mA。CT扫描检查过程中,选择鼻窦水平位,且层距与层厚都是5毫米。对软组织骨窗进行选择,并且将窗位设置成30:300,窗宽设置成2000:200。随后,全面扫描鼻窦位置,对患者鼻窦CT影像学特征、病变部位、形态以及范围、骨质破坏状况等实施密切观察。

1.3 评价指标

对实验组、对照组病变范围情况、病变密度情况、窦壁骨质受累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的有关数据在计算以及整理时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为数据表现形式,卡方和t值为数据检验形式,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后,如P<0.05说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变范围情况分析

实验组中,累及单侧蝶窦患者有1例(5%),累及单侧上颌窦患者有3例(15%),累及双侧多鼻窦患者有16例(80%)。对照组中,累及上颌窦、筛窦、蝶窦患者有1例(5%),累及单侧蝶窦患者有5例(25%),累及上颌窦、筛窦患者有14例(70%)。

2.2 两组患者病变密度情况分析

根据CT扫描检查发现,实验组窦腔粘膜增厚且存在软组织团块影,均匀性明显,但并不存在钙化灶。对照组扫描结果显示,出现高密度团块状与带状钙化影且存在钙化灶的几率是80%(16/20)。

2.3 两组患者窦壁骨质受累情况分析

实验组的窦壁骨质并不存在损坏问题,骨质硬化轻度患者与增厚患者共3例,占比为15%(3/20)。对照组上颌窦内侧壁出现骨质受损患者8例,占比为40%(8/40),鼻窦骨质硬化与增厚患者有12例,占比60%(12/20)。

3 讨论

通常来讲,鼻窦真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就是孢子菌、曲真菌、念珠菌与毛真菌等等。而鼻窦真菌疾病则可以细化成侵袭型与非侵袭型两种类别,而最大的差异就是真菌对粘膜与骨壁的侵犯与否。而在真菌性鼻窦炎当中,最常见的就是非侵袭型与慢性侵袭型类型,临床症状的特征性不明显,很容易被误诊成慢性鼻炎与鼻窦炎。

而且,霉菌性鼻窦炎与化脓性鼻窦炎的表现均集中于流涕、鼻塞、异味涕、头痛与血性涕等等,自觉症状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仅凭借临床症状对疾病类型进行诊断具有较大的难度。

对于霉菌性鼻窦炎患者而言,其血性涕的主要原因就是霉菌感染,进而导致鼻窦黏膜组织血管内部有炎症并形成霉菌血栓,出现粘膜肉芽肿与粘膜溃疡性坏死。受霉菌内部溶血性毒素影响,使得涕中有血[2]。通过CT诊断霉菌性鼻窦炎,其影像学特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病变侧的鼻窦内部有高密度且不规则,均匀性较差的软组织结节状团块影,CT的表现则是受累鼻窦的窦腔存在不均匀性的实变,超过一半软组织肿块中心部位都有高密度影;

(2)以单侧单窦发病为主,受累部位主要是上颌窦,同时会对同侧相邻的鼻窦与鼻腔造成影响;(3)非侵袭性的病变还会并发鼻窦窦腔粘膜增厚的情况,而且骨质增生与硬化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4)针对特征性钙化斑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菌丝团块内部的霉菌代谢会形成钙盐颗粒;(5)如果是侵袭性病变并且并发鼻窦骨质吸收与破坏的情况,同时扩展至眼眶与颅内,则骨破坏和压迫坏死吸收、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存在一定关联性。在CT鉴别诊断霉菌性鼻窦炎方面,即便会体现出特征性CT表现,但同样和化脓性鼻窦炎存在类似情况,容易出现混淆。所以,在实际鉴别的过程中,应当强调以下几方面的鉴别要点:一方面,细菌性鼻窦炎。具有多发性特征,且窦腔粘膜增厚且光滑,偶尔会出现液气平面,而且窦腔粘膜密度相同,CT数值在30~40HU范围内,有钙化情况。另外,窦壁还会出现估值硬化的情况,程度不明显且没有骨质破坏。通常情况下,还会出现鼻甲肥大与鼻窦息肉等诸多炎症病变,如果是单侧发病患者,则以中鼻道变异与窦口阻塞为主要原因。对于高密度的钙化影,可以被当做霉菌性鼻窦炎特征性的具体表现,同样可以被当做细菌性鼻窦炎的鉴别标准。另一方面,恶性肿瘤。鼻窦恶性肿瘤的病史不长且病情进展速度较快,通过CT检查显示为窦壁骨质破坏严重,而溶骨最为常见,集中体现在融雪状骨质破坏与残存骨髓片,不存在骨质增生硬化的情况,而且窦腔扩大显著,很容易对临近组织造成影响,导致鼻腔内部有菜花状肿物,使得牙槽突被侵犯,导致牙齿松动,和周边组织的结构不清晰,且脂肪的间隙消失,软组织肿块密度十分均匀且一致,CT数值比霉菌状肿块低,钙化影不多。

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脓涕量较大。患者鼻涕通常是脓性亦或是黏脓性,以黄色或者是黄绿色呈现出来,涕量并不确定,一般会向咽喉部位流入;(2)鼻塞。阻塞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是因为鼻粘膜充血肿胀或者是分泌物增加所引起,且鼻塞会出现暂时性嗅觉障碍;(3)头痛。患有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患者,有局部疼痛或者是头痛的情况。如果是头痛,则以钝痛或者是头部沉痛为主,尤其是白天严重夜间缓解;(4)其他方面。因脓涕会向咽部流入,使患者不得不使用口腔呼吸,所以经常会并发慢性咽炎,特别是异物感、咽干痛与痰多症状明显。如果对咽鼓管产生影响,还会出现耳聋或者是耳鸣等情况。此疾病若发生黏膜病理改变,则以水肿、浆细胞浸润、血管增生、上皮 纤毛脱落和息肉样变为主。如果分泌腺管被阻塞,就很容易出现囊性改变的问题,甚至发生骨膜增厚亦或是骨质被吸收的情况。除此之外,黏膜还会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血管受阻且腺体萎缩,最终致使黏膜萎缩。一般情况下,可以结合病理变化的情况,将其细化成水肿浸润型、浸润纤维型与浸润型三种类型。

目前阶段,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发病几率不断提高,和鼻窦CT检查存在紧密联系。虽然在临床震旦鼻窦炎性病变中需通过病理活检证实,然而影像学检查中,尤其是CT检查与扫描,不仅无创伤,而且密度的分辨几率较高,而且鼻腔与鼻窦气腔的结构也为开展影像学检查提供良好条件,对比度理想,所以在鼻窦炎诊断中,CT扫描已经成为首选方法。对于慢性化脓性和霉菌性鼻窦炎患者而言,在CT影像学方面,最明显的差异就是病变密度、病变范围和窦壁骨质的受累状况等方面。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在病理改变方面体现在黏膜充血水肿与纤维组织增生,而且在息肉形成的基础上,脓性分泌物也会随之机具,所以,通过CT扫描检查所呈现的图像应当是窦腔黏膜增厚,且软组织团块影没有钙化灶,均匀性明显。如果是霉菌性鼻窦炎患者,会在霉菌的感染作用下产生霉菌血栓,导致鼻窦黏膜的组织血管内部出现炎症,特别是霉菌块内磷酸钙含量较多,致使含铁血红素出现沉着,且黏膜出血坏死,所以,通过CT扫描检查后,所呈现的图像应当是窦腔内部黏膜增厚程度不同,且存在息肉样软组织团块影,是临床诊断最基本的表现特征,发生几率在50~87%范围内[3]。

在此次研究中,针对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与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均实施CT扫描检查,在病变范围情况、病变密度情况、窦壁骨质受累情况三个方面做出了研究与分析可知,虽然两种类型鼻窦炎临床表现类似,但在CT检查成像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霉菌性鼻窦炎特征性的CT表现就是鼻窦腔内存在结节状团块影与不规则钙化斑点,通过CT扫描检查,能够将鼻窦腔内部的软组织形态、窦壁骨质变化和特点真实地表现出来,对周围软组织结构变化加以了解,为霉菌性鼻窦炎诊断提供了必要帮助。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病状体征则体现在多脓涕、比赛和头痛等方面,主要包括水肿浸润型、浸润纤维型与浸润型三种。总体来讲,通过对CT扫描检查的应用,对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与霉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对其病变的范围、密度与窦壁骨质的受累状况进行明确,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霉菌性化脓性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霉菌性阴道炎咨询案例剖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霉菌性阴道炎咨询案例剖析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