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延安大学 文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由著名编剧任宝茹、高璇执笔、刘江执导的电视剧《归去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黄金档播出后,网播量日均破亿,收视率一路高歌,连连破1。故事以书澈、萧清、缪盈、宁明、成然、绿卡等一群年轻人的美国旧金山留学生活为背景,展示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当下青年群体在面临求学、爱情、利益、家庭、亲情等问题时所呈现出的勇气、智慧、担当与正义感。随着剧情的徐徐展开,当书望、成伟之间官商勾结的阴谋逐渐浮出水面,关于对正义公平的伸张、对利益熏心者以权谋私的扭曲价值观的抨击、对坚持正义守护初心的呼吁、原生家庭教育对子女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国内留学生的真实状况等一列问题也引来无数观众的探讨与思考,令人深思。可以说,《归去来》以剧作的形式表达了编剧和导演对维护公平信义、勤劳勇敢的普通劳动者的致敬,对出淤泥而不染的赤子之心的赤诚呼唤,以及对远离嘈杂名利场、回归初心的美好希冀。
《归去来》是国内首部以留学生为叙事中心的电视作品,该剧讲述了来自不同阶层的六位留学生相遇美国,经过励志求学、情感碰撞、价值观冲突以及身陷理想主义和社会潜规则之间的剧烈撕扯等一系列现实磨砺之后逐渐觉醒、回归正确人生轨道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归去来》并未仅仅停留在对青年留学生读书生活的展现,也并非巧借留学主题来讲述陈旧的国产老故事。导演刘江继续发挥其现实题材的拍摄特长,用巧妙的构图、精致的画面塑造了一个个饱满鲜活的当代青年群像,以及围绕他们而出现的父辈人物。这些人物抛弃了一般电视制作时次要人物仅做“纸片化”展示的叙述惯例,编剧给每个角色都立了人物小传,确保剧中的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烙印,成为令观众过目不忘的“这一个”。[1]由此可见,《归去来》打造的是一部无比细致生动的群像作品。
这些反映时代精神面貌的人物群像中,有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坚决维护国家财产不受侵犯的反贪局检察官“何晏”;有遭遇车祸仍隐瞒病情唯恐影响女儿学业的中国式母亲“萧云”;有年轻时经历磨难,如今用心良苦积累财富以保障孩子未来生活优越性的副市长“书望”;有为家庭默默付出、忍受丈夫出轨、外表干练情感细腻的官太太“毓文”;有熟稔官场潜规则、坚定“利益共同体”的人际关系学、一心想成就伟业的当代商人“成伟”;有勤劳本分、克服一切困难支持孩子成就梦想的“宁鸣父母”;有健忘失忆、行动难以自理、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宁明爷爷”……而由这些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性格与身份的人组成的三个家庭,又衍生出了性格迥异的二代青年:萧清是法二代,法学硕士,正义感十足,独立勇敢,是当代知识女性的典范;书澈是富二代,拒绝啃老,拒绝父辈的价值观捆绑,勤学上进,想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丰富的人生价值;缪盈是商二代,但并非游手好闲,而是虚心向学,诚信善良,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宁明是工二代,但从未因自己的家庭感到自卑,勇敢理性,迎难而上,最终凭借自己的力量赢得了爱情,实现了个人价值。
《归去来》正是通过这些出身迥异、价值观多元的角色塑造,生动再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真实面向,并将上一代人权商勾结的剧情线索贯穿其中,聚焦人性与本心。作品直逼中国社会现实,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通过再现这些人物群像在面对金钱名利时的抉择、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迎难而上、勇敢无畏,以及面对情感与正义较量时的正确判断,集中表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批批鲜活生动的普通劳动者、业界精英和人民英雄。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2]而在《归去来》中,萧清父亲身上所表现出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萧清面对现实困境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自食其力的精神魄力,以及在作品中涌现出的一批自食其力、秉持正义、勇于创新、智慧果敢的青年群体,默默奉献、克己奉公、维护正义、敬老爱老的中年群体,他们的背后代表的正是无数为国家做出贡献、在生活中闪耀着真善美光芒的当代中国人民,他们都是“中国精神”的造就者,亦是“中国精神”的优秀传播者。
中国精神,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虚无缥缈的情感假设,也不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圣人哲学。它是具象的现实存在,存在于像萧清、书澈、宁鸣一样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骨子里,存在于自尊、自强、自立的青年人的热血青春里,在像反贪局检察官何晏一样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民族脊梁那里,在宁鸣父母一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普通人生儿育女、相濡以沫的温情再现里,在深植于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仁义礼智信里,在坚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平凡人的真善美里。正是这些彰显中国精神的人物凝聚在一起,支撑起了中国社会的一次次变革和进步,而对这些凝聚中国力量,传播“中国精神”的当代人物群象的塑造,正是该剧在角色塑造方面的成功之处与良苦用心。
《归去来》就选题而言,乍一看,观众很容易会将其理解为记录中国留学生美国学习生活的青春偶像剧。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会恍然发现,作品早已超越了偶像剧的表现范畴,而通过其直逼世俗社会的叙述视角、深入大胆的表现力度,彰显出现实主义剧作的制作实力与文化担当。
作品最耐人寻味的,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学中审美意蕴的无止境追求和选择性继承。中国古典文论自古以“滋味”“意蕴”“意境”来论文、论人,追求“无言之美”的留白,崇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讲究“深文隐蕴,余味曲包”的话语蕴藉,这正是东方美学始终遵循的“空灵蕴藉”之审美标准。《文心雕龙·定势》中刘勰在分析文体问题时就指出:“综意浅切者,类乏蕴藉”,把“蕴藉”作为评价文学作品成就的重要标准之一,强调“深文隐蕴,余味曲包”。如《三国演义》中为了暗示一向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庞士元的悲剧命运,作者别具匠心地将庞统(字凤雏)安排在“落凤坡”与他的卢宝马一起葬送于万箭之下。《红楼梦》用贾府四个女儿的名字“元、迎、探、惜”寓意金陵十二钗等一群女性的悲惨命运,而“黛玉葬花”的设置则通过“黛玉即花,花即黛玉”的双重话语蕴藉来暗示黛玉不日将要香消玉殒的命运走向。电视剧《归去来》中不论是剧中人名的设置,公司名称的选择、还是止于唇齿,掩于岁月的另类爱情呈现,都将中国古典诗学的话语蕴藉魅力呈现得淋漓尽致。首先,从剧名上看,《归去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部被誉为当年五柳先生与官场诀别的宣言书,几乎贯穿于整个剧作的始终:从书澈为自己研发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注册的公司名称——“田园”科技,到窥探到父亲与未来岳父的非法勾结,在家中的黑板上绝望地写下“田园将芜”,再到书望与成伟双双入狱后,书澈坚守的人生信条濒临坍塌而逃离到柬埔寨,萧清唤他回国时的竭力呼唤:“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无一不体现了编剧和导演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意蕴方面的努力和用心。此外,被业界誉为“手艺人”的导演刘江,对画面的选择也是十分讲究的,如故事一开场,为了烘托北大校园里的一场盛大暗恋,导演在宁明表达爱意时的情感处理、画面构造与环境烘托都十分细腻,极具年代感,颇有意境。再比如故事的结尾处,作品并未一味地选择情感“宣泄式”的大团圆方式欢乐收场,而是借用慢节奏的画面、抒情式的背景音乐等艺术语言,让结局充满了时浓时淡的惆怅感,与《归去来兮辞》起始句的意境相吻合。这样,经典诗词《归去来兮辞》与电视剧《归去来》就构成了在主题表达、人物设置、情节安排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互文,而作品对世俗成功学的矫正、对人类美好精神家园的守护以及对初心的坚守,都与陶渊明的文本形成了某种呼应和对照。
不仅如此,对话语蕴藉的巧妙使用,还体现在该剧人物角色的命名中,例如萧清、书澈这对“清澈”组合的出现,无疑是秉持世俗价值观的青年群体中的一股清流,通过这对“同一类人”身上所散发出的坚守公平与正义的初心呈现,将作品主题不露声色地表现出来。而绿卡将婚姻当成实现功利目的的交易,成然视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为炫耀的资本,将父辈创造的财富当做“理所当然”的个人财产肆意挥霍;书望这位父亲尽管名利熏心、以权谋私,但种种罪过却都出于“望子成龙”的父爱驱使等。作品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话语蕴藉”运用得恰到好处,与作品的主题表达和人物性格塑造水乳交融。包括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全程呼应,很难说这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是对文化自信的艺术化表达。可以说,该剧以影视实践的方式传递了当代影视编剧反映现实人生、再现当代社会的勇气和魄力,是当代知识群体以文艺的形式展示大国文化自信的经典范本。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的文艺发展愈来愈多元化,形成了“一元主导,多元共生”的文化格局。但与此同时,随着大众消费文化的普及,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思想观念正遭遇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针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思想危机与文化危机,习近平毫不讳言地指出:“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3]从这个意义上讲,《归去来》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与尖锐眼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做出了示范性尝试。可以说,《归去来》不仅仅关乎青春奋斗,更探讨信仰与社会公平正义。作品从青春题材入手,着眼留学生群体,通过他们身后的阶级与背景,探讨“公平与正义”这一社会问题,在“父与子”“新与旧”“是与非”的矛盾冲突中,聚焦人心、人性,观照社会现状。
通过人物之间价值观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物面对矛盾冲突时的艰难抉择,将我们引向了正确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显然是电视剧《归去来》彰显公平正义的独特方式。比如:以萧清为代表的国内高校精英凭借真才实学考取斯坦福商学院,与以成然为代表的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被国内高中开除后凭借父辈的商界地位逃到国外混文凭的知识观的冲撞。前者刻苦求学,凭实力赢取知名律所的见习机会;后者投机取巧,找人代考,剥夺了同类考生公平竞争的机会。前者自食其力,积极进取;后者啃老卖乖,享受堕落。萧清身上所表现出的青年留学海外后的积极乐观、勤奋进取,打破了此前整个社会对留学生一些固化的“富二代”“不学无术”“混文凭”等标签,从而消解了观众对留学生的偏见和误解。再比如:以书澈为代表的非典型官二代,努力挣脱父辈的庇护想要自食其力,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与以成然、绿卡为代表的商二代、煤二代想方设法讨取父辈的资金援助的差异。以成伟、书望为代表的信奉世俗处世哲学、认为最终将两人捆绑在一起的无非是利益二字,与以宁明为代表的坚信“我爱你,与你无关”的爱情观的不同,前者利益熏心、金钱至上,后者痴情蠢萌、坚信爱情,这无疑是对信奉“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后面笑”的年轻群体的一个讽刺,从而让观众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此外,书澈通过打工摆脱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援,与习惯性地享受骄纵溺爱、不劳而获的游客形成鲜明对比,让观众明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子女的爱不是一味地溺爱、纵惯与迁就,而是培养他们养成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能力。因为一种务实的品格、勇往直前的能力、敢于创新的精神会远远好过于将一切安排就绪、只等孩子坐吃山空的财富积累。
在当下信仰缺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盛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屡遭质疑,利益熏心、“不相信爱情”者不胜其数,青年群体精神视域雾霾重重的当代社会背景下,《归去来》给初入社会面对是非选择时的年轻人提供了正确的参考。让青年人相信:纵然人生有层出不穷的困境和坎坷,都应坚守独立正直的价值观走到最后。剧中的宁明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最终获得爱情,迎来成功,绿卡通过不断努力终于找准方向逆袭成功,成然经历了成长中的混沌迷惘最终醒悟,主人公的遭遇都会给观众以激励,让人们相信:不怕挫折,勇敢去追,终能通过奋斗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不论是巧借当代青年留学生群体在国外的学习生活经历凝聚中国精神,还是在表达主题意蕴中传承古代文化精髓,彰显文化自信,抑或是在矛盾的对立碰撞中坚守公平正义,可以说《归去来》无愧是近年来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美学重新回归后,国产电视剧的又一重要收获。尽管其乌托邦式的情感设置不那么尽善尽美,但起码表明了编剧及其导演想突破现实主义题材悬浮化的创作瓶颈,让其真正“落地”,也流露出当代文化人的责任担当和大胆尝试。作品用几近残忍、锋利的现实图像与温情、坚定的信念力量相抗衡,给我们描摹出一幅幅鲜活生动又颇具韵味的当代社会生活图景,将人性当中的善与恶、情与理、坦诚与伪饰、悲悯与冷漠、贪婪与知足、温情与冷酷等矛盾呈现在每位观众面前,直逼现实却也流露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