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颖(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所谓的“大学生就业”,结合现实情况来看,也不再是大学生为了毕业以后能进行一场简单的生存游戏,更在意其兴趣和含金量并把它当成一场职业生涯规划的伊始。就业本身就是国家民生之根本,而大学生的出路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所以各大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思政教育的基础上,更要搭建好大学生就业的平台并建立良好的沟通,一方面是为了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另一方面更是要让学生们对于毕业以后的选择有一个具体规划,才能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首先,为什么要在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主要也是建立在两个大环境的基础之下,其一是目前大学生的群体多是90年代后亦或是00后,他们是在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极富个性且对知识认知、情感认知等方面超前的一代,虽说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意识和独具一格的性格特色,但由于大多是是家庭独生子女难免在价值观塑造方面或多或少都会有认知不足的问题,因此大多数学生毕业以后都难以看得清自己的定位,导致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严重。其二也是从现实意义出发,很多学生在学校进行课程学习的时候得心应手,但在找工作的时候却屡屡碰壁,自信心无法建立,对个人能力把握也不到位,导致在毕业以后真正面对社会困境时难以坚持初衷,所以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才会出现“老大难”的问题。可见缺少了这样一个提前预热的步骤,却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学生进入大学求学的意义有失。由此可见,将专业课程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科学合理的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包括人品塑造、个性化培养乃至人际交往技能方面,更能在最大程度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对职业规划产生一个全面合理且清晰的认知,那么学生在日常也会更关注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改进方式,学习的过程也更加的具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考验,专业教师和创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认知必须要稳步提高,如何为国家各大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也成了各大教师的教学终极意义,让学生高效的学习专业技能亦是建立在一个周到精细的教育手段之上,当代大学生思想先进,接受能力强,喜欢新鲜事物。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但要提升课程授课质量,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也是要不断的完善,通过新颖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的去加以引导,最终达到专业技能与创业技能的有效融合,才能为各大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实现教学意义。
从理论层面出发,新教学模式的开展都是要循序渐进的去进行,那么在高校实行就业指导教育也不例外,大学生本身学期较长,整个就业指导过程完全也可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整个大学时期,在学业逐步加强的同时使得就业指导的工作也得到逐步深入。两条线同步进行的状态下,互相调节互相渗透,彼时在学习生涯结束之际,发挥的作用往往也是最大的。
大一时期是青少年结束刚高考重压后经历两个月的暑期自我释放,踏入大学校园的初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大学校园生活的热情最高,同时也是进行就业心理建设最好的时候,开启一个全新的启蒙教育,从心理教育开始着手,引导学生建设一个健全、成熟的心理边界,结合专业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初步可实现的规划,鼓励学生通过适当的社会实践去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人生观的一个初步探索,为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正确的就业理想打基础,大一阶段通常专业课程教育占据的课时会比较多,可匹配专业指导创业的辅导员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在学业亦或是心理方面遇到问题也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心态,亦可配合国情教育鼓励学生走进“大西北”,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与心理做好铺垫之笔。
大二时期的学生已经对自身优势与不足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不再是只图新鲜的懵懂少年,就拿社团来讲,大一时候可能会报很多社团,但是到了大二往往只会坚持对其中一到两个社团活动比较感兴趣并且用心对待,这也是侧面反映出作为大二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样的对于职业规划也有经过一定的筛选,而通过一些简单的社会实践学生对自我认知也同步上升了一个高度,心理边界逐渐清晰,不在一味追求新鲜感事物,更注重精神层次能力的培养,此时在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的自主性,提供合理的平台,让学生们自主的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增强自主择业能力,接受科学合理的竞争,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就业创业的技能,再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加以分析,最终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将岗位需求求职能力都慢慢的进行渗透到规划当中去,让学生对自己专业和职业不断的作出改善和调整。
大学生彼时已经进入大学生活的终极阶段,心智也已经逐步成熟起来,专业知识的积累也完成有余,这个时期对于就业的选择上却也是最有紧迫感和危机感的时候,前期的陪练和演练差不多到了要真枪实战的时候,因此这个时期的就业指导教育要变得更紧密起来,与学生进行更温暖的互动,掌握好他们目前的思想动态,做出实时的建议,针对性的邀请一些各行各业的精英做一次职业演讲,将这个社会对该职业的需求、该职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及必须要承受的压力和面对的挑战,通过每一位职场精英的真实经历的分享,让学生更近一步的了解自己的职业,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去更好的做好应对的准备,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能增强个人在同领域的行业竞争力,为自己以后的职场生涯创造更多的机会。
就目前了解,基本各大高校在学生毕业之前都为其准备了3个月左右的实习期,作为临近毕业前的一个实战,很多高校也将其实习状态作为最终结业的一个标准。那么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怎么去进行就业指导呢?指导老师一样可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在线进行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分享,按照专业细化就业创业指导内容,学生在这个踏入职场的初步阶段,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最多,不管是从职场心理还是职场能力亦或是与从同学变成同事所要调整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适时的接受到指导老师对于职场的建议包括现实情况里职场里最新的就业形势,在实践中做到政治思想教育理论应用,也是时刻让学生时刻保持自身道德素质培养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做到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相生相融互相渗透的话,那学生们在整个大学校园时期所收获的不仅仅只是专业相关知识的积累,更能在以后的心仪工作中更得心应手的运用,在自己职场生活建立强大的自信与保障。既体现了“德”的主线,因为职场生活所包含的不光是职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在精神层面帮助学生们梳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更好的实现每个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这才是最终的学习的目的。
毕业生的能力和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高校教学模式和就业管理的能力高低和教学质量的好坏,而就业指导跟思政教育在一起科学合理的融合以后,也是为了匹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让个人目标和社会发展在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也是使得职业生活与现实目标的完美融合。在如此激烈的职业竞争的大环境下,高校的老师更在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要稳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教育点,在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也能调整出不同但合适教学模式,全方面的激发他们对于专业和职业规划的学习热情,更好的做到传道解惑。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大学生涯不仅只是一场专业知识的收获,也是学习生活与职场生活的分界点,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职场技能也是必须要进行提前预热提前加强的。新时期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完美整合,亦是大学课程体系调整的必然之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顺应发展需求做好学业规划的同时提高自身对于职业的辨识度才能全面的应对学业结束以后的进入职场的各项挑战,更好的去在自己擅长的职业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