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余(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整体上来看,高校审计教学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提升,教学创新环境较为良好的背景下,部分创新教学法也在整体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基于教学改革的视角看,高校审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状况并不良好,教学模式固化,教学环境较差等也削弱了教学创新的实际有效性。虽然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但高校审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改革本身难度较大,很多高校在审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中也十分茫然。鉴于此,探寻出高校审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的策略十分必要和重要。
高校审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整体教学改革层面的压力,对整体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1]。很多高校都在审计专业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尝试,但实际状况差强人意,一些难点性因素的制约性影响也十分明显。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都是整体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间也相互影响。现阶段,课堂教学是高校审计教学中的基本形式,教学模式则较为传统、固化,教师机械性讲解审计知识,学生被动获取和学习审计知识的现象十分常见。从教学环境上看,课堂教学环境可以看作是内部环境,整体教学同时也会受到社会审计人才需求偏好的影响,这则可以看作是教学的外部环境影响。对于高校以及审计专业教师而言,如何有效驱动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也是值得思考的现实性问题。
很多高校对审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缺乏完整认识,将相应改革事宜想的过于简单使得其并未就改革事宜进行系统规划,这也直接导致其很难在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中取得突破[2]。审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间具有密切关联,且相互影响,但审计教学状况却并不相同,这也导致审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带有了一定特殊性。由于散漫的教学改革习惯影响,大多数高校并未积极主动地进行审计教学状况分析,相应的审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规划也处于缺位或不完善的状态之中。缺少科学规划方案予以指导时,审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的盲目性特征会十分明显。审计教学压力相对较高,部分教师甚至要负责一些科研项目,一旦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缺乏系统规划,改革进程会十分迟滞。这也使得很多高校看似较为积极的进行审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但却无法取得较好的改革成效,
高校审计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十分固化,但很多审计教学对固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十分习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上的积极性也相对较低。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学生也习惯了固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节奏,这不仅表明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同时对教学模式改革产生了一些制约性影响。很多高校在审计教学模式改革上“模棱两可”,改革本身会带有一定的风险,且改革进程中常规教学势必会受到一些影响。部分高校忌惮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学的负面影响,其更加丧失了教学模式改革上的积极性,并单纯的借助教学方法创新来弥补固化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这一状态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变得不伦不类,审计教学模式改革层面自然也无法取得有效突破,而教学模式改革进程十分缓慢的情形下,审计教学环境改革事宜也会受到明显的制约性影响。
高校审计教学环境改革带有明显局限性,这实际上也成为了教学环境改革层面存在的一种问题。教学环境包含着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虽然高校很难进行外部教学环境的调整与优化,但在内部环境改革中,其并未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予以充分考量,这便导致教学环境改革变得十分片面和局限。教学环境改革的难度实际上要高于教学模式改革,且教学环境改革成效很难被量化分析与评价,即便教学环境改革层面存在一定不足,相关不足也很难被及时发现。因此,很多高校在审计教学改革进程中会忽视教学环境改革。即便进行了教学环境改革尝试,由于并未对各种因素进行充分考量,教学环境改革的成效也并不理想,教学环境改革上的不全面与不彻底也对教学模式改革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高校审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事宜需要得到有效规划,参照具体规划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改革也是不错选择。例如,吉林财经大学在2017年将审计学科教学改革作为了整体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审计学科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则被视作为核心。审计专业教师与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共同分析了既有教学模式与环境,并确立出了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方案。具体方案中包含着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目标、权责关系、一般内容、基本原则等。得益于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指导与规范,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相关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更好指导与规范,相应改革所需资源也得到了有效配置与应用。其它高校审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中也要进行科学的规划,避免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流于形式,更为具有条理性和目的性的进行相应教学改革尝试。
应用型培养视角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做法较为可取,这也可以成为高校审计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方向[3]。新时期,审计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当前的校企合作学习模式具有很多优势,本科高校也可以考虑进行校企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借此更为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例如,高校可以与一些审计机构等进行人才培养层面的合作,为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教学创设更多机会。不仅如此,课堂教学作为基本的审计教学形式,在教学模式改革下,课堂教学形式也应当进行一定调整,并结合创新教学法应用,将教学方法创新与课堂教学模式调整联系在一起。例如,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探究学习的做法较为可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与优化也可以看作是审计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途径。
高校审计教学环境改革不能陷入到较为局限的状态之中,从内外两个角度驱动教学改革则是有效选择,这一清情形下的教学环境改革也能为审计教学提供更多支持。从内部看,高校应当对审计教学改革事宜给予足够关注和支持,教师更是要通过教学互动、交流等形式向学生灌输一些教学改革思想,让学生群体能够对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学节奏等层面出现的变化予以较好适用。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下,良好的教学改革环境能够形成,其审计教学环境改革中的内部环境改革可以取得很大突破。从教学的外部环境看,高校不可能左右审计教学外部环境变动,但其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环境改革中可以对学科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变化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内外兼顾的进行教学环境改革。很多高校同时也将互联网+审计教学作为了一种教学环境改革,这种将教学信息化程度提升与教学环境改革联系在一起的做法也具有很多优势,其可以成为高校审计教学环境改革中的基本选择。
高校在思想意识层面需要给予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足够重视,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相应改革尝试。值得注意的是,可以对相应改革事宜产生影响的因素较为多样,且改革进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具体问题。因此,高校以及审计专业教师应当不断审视、回顾、分析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事宜。一方面不断发现相应改革层面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有效弥补,另一方面积累更多的改革经验。借助这一策略,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改革的针对性可以有效提升,改革层面也能取得更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