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强,于沁,张晓磊,薛小军,丘广明
东莞广济医院,广东 东莞 523690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颈源性头痛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1]。近随着人们对这一疾病认识和了解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的得到了广泛实践,目前临床上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法较多[2],本研究探讨颈枕部肌筋膜激痛点大剂量注射0.9%氯化钠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本组患者均符合颈源性头痛临床诊断标准,均经X线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患者均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类疾病、颅内肿瘤、青光眼、凝血功能障碍。所有入组患者均配合合理保护颈椎的健康宣教康复指导。如合理使用颈椎保健枕,合理调整电脑显示器的高度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7.2±3.9)岁,病程5-28年,平均病程(18.4±7.0)年;治疗组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35.5±4.4)岁,病程5-28年,平均病程(17.8±6.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采用颈枕部激痛点注射0.9%氯化钠的方法治疗。患者明确诊断,仔细查体用标记笔标出最明显的激痛点1个。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胸部垫枕,使头部尽量屈曲,充分暴露颈枕部。颈枕部皮肤常规消毒,医生带无菌手套抽0.9%氯化钠8-10mL在标记处(激痛点)穿刺注射,穿刺完成后按压3-5分钟。观察10分钟如患者无特殊不适即完成本次治疗。如仍有新的激痛点存,再按相同方法在激痛点注射一次,如无新的激痛点则终止治疗。4天后再次复诊。分别观察并记录其经首次治疗后的第3天,7天,30天的疗效。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针灸加中频治疗。针灸取穴(双侧风池;双侧太阳穴;双侧合谷穴加阿是穴),治疗每次20分钟;中频一对(电极对置于上颈段两侧)每次治疗20分钟,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治疗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分别观察并记录患者初次治疗开始后第3天,7天,30天的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以及X线片对比,通过《头痛疗效评分表》评价其治疗效果其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价,将疼痛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即重度、中度和轻度。其中,重度VAS大于等于7;中度VAS在3-7之间;轻度VAS小于等于3。颈椎活动度评分:1分,活动自如;2分,活动程度、范围受限;3分,影响很大,活动时僵硬、费力;4分,基本不能活动。
1.4 疗效标准 良好:头部疼痛消失。有效:疼痛缓解,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无效:即疼痛无缓解。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Mean±SD)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颈椎活动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Mean±SD)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3、7、30天效果对比 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7、30天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良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表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3天效果对比[n/%]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7天效果对比[n/%]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30天效果对比[n/%]
颈源性头痛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理疗;神经阻滞、小针刀松解等。但上述疗法中针灸、推拿、理疗具有疗程较长,复发率高的缺点。针刀松解、神经阻滞疗法虽然起效快但具有血管神经损伤及瘢痕增生的隐患[3]。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中首要因素为颈椎或/和颈部肌肉病损,而肌筋膜对枕部神经压迫因素非常重要[4]。有学者[5]统计从枕部压痛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患者(99.9%)均有枕神经卡压的表现,说明枕神经卡压这一病理因素在颈源性头痛的发病中极为重要。局部注射大剂量0.9%氯化钠(8-10 mL)可提供较强的物理性刺激,可以使局部肌筋膜张力得到降低,解除肌筋膜痉挛,从而减轻对神经的压迫,同时大剂量氯化钠还可稀释局部的炎性物质。局部注射0.9%氯化钠是一种极其安全的治疗,盐水可自行吸收,基本不会产生副损伤。我们现采用颈枕部激痛点注射0.9%氯化钠的方法(每次8-10 mL)以松解枕后肌群,降低枕后肌群的张力,减少对颈枕部神经血管的卡压,从而治疗颈源性头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证实该疗法在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中切实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对照组,将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及思路。而且该疗法具有起效快,安全,收费低廉,易于学习掌握等诸多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