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2019-02-25 20:56李金任苗海生
云南畜牧兽医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产区规模化猪群

李金任,苗海生

(1.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云南省热带亚热带动物病毒病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2.凤庆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云南 凤庆 6759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猪养殖已经实现了质的跨越,规模化生猪养殖已是必然趋势,由此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经过高度选育的猪群对疾病的特异和非特异抵抗的免疫记忆逐代减少,规模化猪场有限的空间和较高的饲养密度进一步加剧了猪群抵抗力的降低[1]。因此,猪群健康问题是规模化养猪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近年来大量的事实表明,凡是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并长期严格执行的规模化猪场均未发病,反之则损失惨重,甚至破产。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猪场爆发疫病的风险,这是国外发达国家若干年前形成的共识。

1 新形势下的养殖环境

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猪瘟疫情屡次见诸报端,并呈现高频率、影响范围广和持续时间长的特征[2]。猪肉及其制品是我国居民消费量最大的肉食品,非洲猪瘟疫情的持续爆发造成我国生猪供应量大幅减少,极大阻碍了生猪养殖和猪肉制品加工产业的发展。

目前,规模化生猪养殖面临诸多风险,例如:猪病复杂、疫情多发、疫病防控困难、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药物滥用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管理滞后、效率不高等。非洲猪瘟、猪瘟、口蹄疫、伪狂犬、圆环病毒、蓝耳病等在规模化猪场时有发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2018年8月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2019年4月22日,我国共发生了129起非洲猪瘟,目前疫情累计扑杀生猪达到102万头,2019年前4个月,发生疫情30起,将近4个月时间里有23个省份疫情已经解除[3]。口蹄疫、伪狂犬、圆环病毒、蓝耳病等在规模化猪场难以净化,加之养殖业主风险意识不到位,认为净化成本较高,不愿承担检测费用和淘汰种猪的损失,对猪场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2 规模化猪场存在的问题

2.1 引种不合理

从不同猪场引进多批次种猪,会导致猪场疫病复杂化,如呼吸道综合征、继发性及混合感染的疾病增多;不同批次、不同猪场引进的种猪记录不完善,配种不科学。因此,引种一定要针对性的调查引种场的疫病状况,最简单的做法是对对方的“免疫程序”和“药物保健程序”进行基本了解和分析,不明疫病的感染可能会给猪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如果“药物保健程序”过密、用药量过大、药物类别过多,则证明此场疫病复杂、病菌耐药性极强,则不宜在此场引种。

2.2 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

没有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制度,生产管理随意性大。外来人员和车辆未经严格消毒就进入生产区,增大了疫病传入的风险;饲养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平时的消毒措施不到位,出现串猪舍的现象,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

2.3 盲目用药

防疫技术人员疏于管理,药物和疫苗使用混乱,平时不重视预防,猪发病时,大量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物,过度相信疫苗的作用,随意加大疫苗的剂量及滥用未经批准的疫苗,造成不必要的应激及免疫麻痹,导致免疫失败。有相当部分猪场用药过量及接种疫苗过多,应引起重视。

3 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是所有疫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也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健康管理措施。特别在当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严峻形势下,加强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切断病原传播链条,对于控制、扑灭和根除非洲猪瘟有重大意义。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指识别威胁养猪生产的风险因素,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以控制,防止或阻断病原体侵入、侵袭猪群,确保养猪生产的健康、稳定[4]。生物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动物健康、防止病原体的介入和传播、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优化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养殖产业效益、简化日常管理工作等。猪场生物安全涉及场址选择、环境控制、猪群健康管理、饲养管理、卫生防疫、消毒管理、药物保健、污物处理、免疫监测等诸多方面[5]。

3.1 场址选择

猪场选址要符合当地发展和禁(限)养区规划。远离工业园区、高速路、水库、机场等在建或规划建设项目地点,避免被征占或拆除。猪场场址选择主要包括猪场周围养殖环境和地理位置。猪场周围养殖环境包括周围猪只存栏和高风险场所;猪场地理位置包括天然地理条件和交通布局等。猪场距离水源地、村庄、农贸市场、主干道、河流、其他畜禽养殖场、屠宰场、垃圾处理场等应在1km以上,周围宜有树林或农场土地,可以消化粪污,地势略平坦,坡度不宜过大。猪场须每年对周围养殖环境进行调查评估,了解周围生物安全风险,根据生物安全风险点的变化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

3.2 猪场建设规划

猪场建设是整个养殖场的核心内容,国外许多先进的猪场在建设之初就已经对整个猪场作了全面的分析,建成之后能按部就班地开展饲养管理,避免了许多场地、圈舍、养殖人员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而国内有些猪场没有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有的甚至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又继续扩建,严重影响了生产发展。

3.2.1功能区的合理划分

合理划分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环保区。目前严重危害猪群的病原大部分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同时,由于场内各阶段猪群的健康等级存在差别,在设计猪舍布局时,如果场址面积许可,生活区和生产区应完全分开。办公区是猪场员工及外来人员活动的地方,是进入猪场的第一区,车辆和人员需经大门消毒;生活区是场内人员下班后活动的区域,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返场员工需在生活区3d以上才能进入生产区;隔离区是引进后备猪时隔离使用区域;环保区是粪污处理、无害化处理和垃圾处理的地方。各区域要分开且保持距离,依风向和坡向而建,风险大的建在下风向和坡下部,防止进一步污染。

3.2.2控制生物媒介

猪场外围应有1m以上实心墙和1.8m以上栏杆,粘贴禁止进入标志,牛、羊、犬、猫、野猪、鸟、鼠、蜱及蚊蝇等动物可能携带危害猪群健康的病原,防止在猪场内和周围出现。一是经常性整治舍内外环境,要疏通排水道,填平污水沟,及时清除积粪,猪舍要保持通风良好,地面要干燥,铲除猪舍内外垃圾、乱草堆,防止蚊蝇孽生;二是用捕蚊器、捕蝇器、捕鼠器等;三是使用养殖场专用杀灭蝇蚊等昆虫的药物,杀灭猪场的苍蝇、蚊子、虱、跳蚤、蟑螂、蚂蚁、臭虫等害虫;四是猪场内禁止养宠物。

3.2.3猪场大门设计要求

门口设消毒通道和消毒池。消毒通道地面有消毒液,通道内有自动喷雾装置,时间应在30 s以上。车辆消毒池设置在猪场大门口,宽度根据进出车辆的宽度确定,一般为3~5m,长度要使车轮在池内药液中滚动一周,通常为5~9m,池边应高出消毒液30mm以上,液面深度达30mm。有条件的应安装车辆烘干设备,进场车辆在密闭的环境下高温烘干,温度控制在70℃左右[6]。设立门岗值班室,采用电动伸缩门或开合铁门,平时应保持关闭状态。

3.2.4生产区布局

猪场生产区功能主要包括:种猪舍、后备猪培育舍、配怀舍、分娩舍、保育舍及育肥舍等。各分区应提前做好生产预计,避免造成圈舍浪费。净道和污道分开,做到雨污分离。猪只转群过程中存在疫病传播风险,需对猪群经过的道路进行清洗、消毒,对猪舍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及空栏。

3.3 加强人员管理

成立生物安全体系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定期召开培训会议,检查执行情况,确保生物安全规程执行到位。外来人员一般情况下禁止进入猪场,如需进入场区,必须经过淋浴、更换生产区工作服、鞋(靴)等。如果来人访问过其他养殖场,必须隔离3d以上。内部人员不能进入其他猪场,不能将外面与猪相关的任何产品或是食品带入猪场,且消费的猪产品必须煮熟,要在远离猪舍的区域用餐。管理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淋浴、更换生产区工作服、鞋(靴)等,严禁饲养人员串猪舍。另外,生产区人员流向要做到先健康猪群后发病猪群、先小日龄猪群后大日龄猪群、先清洁区后污染区。

3.4 细化污物处理

猪场污物主要包括病死猪、粪便、污水、餐厨垃圾以及医疗废弃物和其他生活垃圾等。

3.4.1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方法

猪场死猪、死胎及胎衣严禁出售和随意丢弃,应及时清理并放置在指定位置。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建立场内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

3.4.2粪污处理

粪便、污水的处理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对于水泡粪或干清粪均可采用干湿分离机进行处理,干粪可还田作为有机肥料,也可在堆粪场通过生物发酵处理,废液应经沉淀池沉淀,达到排放标准的才能排放。

3.4.3餐厨垃圾以及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理

鉴于非洲猪瘟(ASF)疫情的发作有5~15d的潜伏期,且肉制品可能存在加工不充分的情况,若生猪食用了携带有ASFV的餐厨剩余物,就会发生ASFV的传播,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7]。基于此,应防止餐厨垃圾和外来餐厨剩余物进入猪场,禁止饲喂含有血清、血液的猪饲料。医疗费弃物和其他生活垃圾应固定放置,定期清理,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及处置等过程须防扬散、流失及渗漏。

3.5 做好生产防疫

根据地方疫病流行特点、本场猪群疫病抗体效价水平、猪场所在区域的疫病防控与净化要求等,建立本场免疫和监测制度,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和监测方案。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猪场重点监测净化的动物疫病。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开展疫病的监测工作,是疫病防控、净化的基础,是保持动物群体健康状态的关键。同时注意免疫时尽量做到一猪一针头,避免因免疫接种造成交叉感染。

全进全出是整个猪舍同时进猪、同时出栏的养殖方式,是猪场饲养管理、控制疫病的核心。猪舍建设应满足隔热、采光、通风、保温要求,配置降温、防寒、通风设施,夏季应减少热辐射、通风、降温,猪舍温度、湿度、气流、光照应满足猪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同时控制饲养密度,为猪群创建舒适的生长环境。

3.6 重视引进猪的隔离

原则上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优良种猪时,应从非疫区引进,并且引进的种猪应提供《动物防疫合格证》。引进的猪必须隔离饲养6周以上,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隔离区应有专人负责饲养管理,人员、物品、废弃物未经严格消毒禁止进入生产区;隔离期间发病的猪,要及时报告当地兽医防疫部门,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的要及时无害化处理,并配合当地兽医主管部门进行疫情溯源工作,并对隔离区和涉及的物品、人员进行严格消毒。

3.7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消毒是杀灭和消除停留在媒介物上的病原体、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实施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规模化猪场的消毒首先要明确消毒对象,然后选用不同的消毒药物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应考虑:能否迅速高效杀灭常见病原;能否与清洁剂共同使用,或自身是否具有清洁能力;最适温度范围、有效作用时间;不同用途的稀释比例;能否适应较硬的水质;是否刺激性小,无毒性、染色性及腐蚀性等。猪场外围至少每两个月消毒一次,换下的工作服、鞋(靴)要放在指定位置,经臭氧或熏蒸处理后入场;场内道路和空栏舍视情况应在猪只转群后及时彻底消毒;出猪台转猪结束后立即对出猪台、过道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先清洗、消毒场内净区与灰区,后清洗、消毒场外污区,方向由内向外,严禁人员交叉、污水逆流回净区;定期更换消毒剂,长期使用单一的消毒药容易使场内环境中的病原体形成耐药性,对该药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建议每月更换一次消毒药。

4 总结

总之,只有不断完善生物安全措施,才能保障猪场健康发展,创造更大效益,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猪肉产品,满足人们安全、高效、绿色食品的要求。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更需要养殖业主的全力配合,应按照法律法规及各级职能部门管理规定,切实履行好企业职责。

猜你喜欢
生产区规模化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标准化羊场建设要点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