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财,黄 静,王 迪
(1.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O三队,吉林 延吉 133000;2.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O二队,吉林 白山 134300)
研究区位于吉林省临江市,地处于鸭绿江右岸。通过老岭地区岩体分布和鸭绿江断裂及次级构造控矿范围得知,已知的五道阳岔金矿、花山铅矿、青沟子锑矿、帽儿山铁矿、趟子沟含金磁黄铁矿、大栗子铁矿、小栗子铁及银多金属矿、苇沙河银多金属矿等均赋存在岩体的周边和鸭绿江断裂及次级构造上,都是典型的铁、金银多金属矿床[1]。本次工作查明了临江市大栗子——吊打地区地层序列及岩性特征,为今后该地区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资料。
本次研究,分别在吉林省临江市大栗子——吊打地区南西部与北东部进行了实测剖面[2]。
剖面起点坐标:X:4634252,Y:22320314,H:988m;终点坐标:X:4634283,Y:22325570,H:591m(图1),其地层层序如下:
未见顶
12层 :千枚岩(Pt1ladl1) >92m
11层:长石石英砂岩、页岩(Qndl) 119m
10层 :千枚岩(Pt1ladl1) 36m
9层:长石石英砂岩、页岩(Qndl) 364m
8层: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J3g) 463m
7层:闪长岩(δ) 4m
6层: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J3g) 223m
5层:闪长岩(δ) 69m
4层:安山岩(J3g) 250m
3层 :千枚岩(Pt1ladl1) 254m
2层 :石英岩(Qz) 17m
1层 :千枚岩(Pt1ladl1) >34m
未见底
剖面起点坐标:X:4642375,Y:22330150,H:537m;终点坐标:X:4640185,Y:22332740,H:453m(图2),其地层层序如下:
未见顶
9层: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T3c1) >428m
8层:正长岩(επ) 3m
7层:安山质凝灰岩(T3c1) 368m
6层:正长岩(επ) 15m
5层: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角砾凝灰岩(T3c1) 916m
4层:斜长花岗斑岩(γοπ) 602m
3层 :千枚岩(Pt1ladl1) 23m
2层:斜长花岗斑(γοπ) 6m
1层 :千枚岩(Pt1ladl1) >142m
未见底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元古界老龄群临江组、早元古界老龄群大栗子组一段、晚元古界青白口系大罗圈河组、中生界三叠系长白组一段、中生界侏罗系果松组[3]。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主要分布在临江市城区一带,北东向展布。岩性主要为厚层石英岩夹二云片岩、二云片岩夹石英岩、十字石二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等。
主要分布在大栗子沟~石灰沟一带,北东向展布,分布较广。岩性以二云片岩、绢云千枚岩为主,底部为二云片岩夹千枚岩,上部为千枚岩夹白云质大理岩。上部是银、铅锌矿主要赋矿层位,其下部是磁铁矿赤铁矿的赋存层位。
图1 吉林省临江市大栗子——吊打地区P1实测地层剖面图
图2 吉林省临江市大栗子——吊打地区P2实测地层剖面图
分布在三道河子~小栗子沟~大栗子沟一带,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局部近东西。岩性为一套杂色长石石英砂岩、黑灰色粉砂岩、页岩等,产“临江式”铁矿。
主要分布在吊打沟一带,为一套陆相中性火山岩,以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为主,局部见角砾凝灰岩。
分布在临江帽儿山附近。岩性主要为厚层状安山岩、含砾安山质凝灰岩、玄武安山岩、薄层状安山岩等。
(1)重新划分了研究区内各地层的出露范围。
(2)对研究区内今后的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