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动作技能学习对学龄前儿童身体成分与形态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9-02-25 03:23魏小雯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重评分身体

张 珂 ,魏小雯 ,刘 鎏

(1.华侨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2.华侨大学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福建 泉州 362021;3.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基本动作技能(Fundamental Motor Skills,FMS)是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参加各类集体或个人运动项目的基础,其主要由3部分组成:移动技能、对象控制技能和稳定技能。这些技能的学习能够对儿童包括身高、体重及其相关的BMI值等生长发育指标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关于FMS对学龄前儿童基本身体成分和形态影响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探讨在我国文化情境下对学龄前儿童进行FMS训练的干预是否会对其身体成分和形态产生影响,以及不同的身体成分和形态是否会对FMS学习产生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本动作技能学习对学龄前儿童身体成分与形态发展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200名3~6岁的学龄前儿童(平均年龄4.5岁)为实验对象,其中100名为实验组,最后完成实验的儿童为90人(男童69人,女童21人);100名为对照组,最后完成测试的儿童为96人(男童47人,女童49人)。研究根据西澳大利亚教育部门编制的《FMS:Learning,Teaching and Assessment》 对实验对象进行了3个月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跳跃、冲刺跑和单手投掷3个基本动作。具体实验步骤如下:6名经过1个月培养的体教专业研究生对参加教学实验的儿童进行每周2次、每次40 min的教学,每个动作教学时间为8个学时。本研究身体成分指标测试采用TANITA(百利达)MC-980MA身体成分测试仪。

2 结果与分析

2.1 FMS学习对儿童身高增长的影响

通过对2次测试的身高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表1),第2次测试的身高显著高于第1次(P=0.44<0.50)。为了排除这个年龄阶段儿童本身身高增长的因素,研究将参与教学实验的儿童身高增加值与我国儿童(4.5岁)身高参考指标的平均增加值进行单样本t检验发现(表2),参与教学实验的男性儿童的身高增加值极其显著高于我国儿童身高平均增加值(P=0.003<0.01);女性儿童身高增加值显著高于我国女性儿童身高平均增加值(P=0.18<0.50)。

表 1 FMS训练前后身高对比

表 2 参加训练儿童的身高增加值与我国标准值的比较

2.2 FMS学习对儿童体重和肌肉含量的影响

通过对测试前后儿童体重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测试前后儿童的体重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46>0.05),肌肉质量也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24>0.05)。通过对体重变化值(平均增加0.32 kg)和肌肉变化值(平均增加0.35 kg)的相关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存在及其显著相关(P=0.00<0.01)。由此可以看出,通过FMS学习以后,儿童体重的变化主要来源于肌肉质量的变化。

2.3 FMS学习与儿童BMI指数的关系

为了考察FMS学习对儿童BMI指数的影响,研究根据学龄前儿童BMI大样本测试结果,对所有参加实验的儿童前后2次测试结果进行了评分,在正常值区间内的赋分为3分,偏瘦或者偏胖区间的赋分为2分,超瘦或者肥胖区间赋分为1分。对前后2次测试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2次测试结果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8>0.05)。从结果可以看到,测试前后儿童BMI值分布还是出现了一些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在超瘦或肥胖儿童数量的明显减少,有超过50%的超瘦或肥胖儿童在训练后体型都发生了向好的变化。

2.4 训练后儿童与未训练儿童身高体重的比较

将参加训练的儿童与未参加训练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进行比较发现参加训练的儿童身高显著高于未参加训练的儿童(P=0.05),而体重则极其显著低于未参加训练的儿童(P=0.00< 0.01)。

2.5 儿童身体形态对FMS学习的影响

为了探讨体重对于FMS学习的影响,研究运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与训练部门编制的儿童FMS评价工具对所有儿童跳跃动作进行了评分。评分采用双盲法,2位经过训练的评分者对每位儿童的跳跃动作录像片段(包括正面和侧面)进行了评分,评分者一致性达到了0.77(P<0.01)。将评分结果与儿童的BMI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偏瘦和偏胖组(包括超瘦和超胖组)跳跃技术评分极其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组(t=3.12,P<0.01)。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以FMS训练为核心的体育锻炼能够显著促进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增长分析证明,FMS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龄前儿童身高的增长。这样的调查结果印证了Fuchs等人(2001,2002)的研究结果。他们的研究认为,学龄前儿童进行FMS训练特别是跳跃动作的训练可以显著地增加下肢和脊柱骨的骨量,提高骨密度,一方面促进了身高的增长,同时减少骨折的发生率。

3.1.2 以FMS训练为核心的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改变学龄前儿童身体成分分析发现,训练前后参与训练的儿童肌肉质量出现了显著的增加,其中超瘦和肥胖儿童的身体成分也出现了向好发展。另外测试显示,儿童随着身高的增加体重也随之发生变化,而体重的增加更多地表现在肌肉质量的增长上,有部分偏胖的儿童身高增加后体重下降,但肌肉质量也出现增加的情况,与肌肉质量增加相对应的就是体内脂肪质量的下降。这充分说明以FMS训练为核心的体育锻炼对儿童身体成分带来了良性影响。

3.1.3 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会影响FMS的学习Lubans(2010)的研究表明,FMS的熟练度与儿童身体形态呈负相关,正常体重的儿童掌握良好FMS的可能性是超重儿童的2~3倍。本研究结果与该结论基本一致,不过本研究还发现不仅超重会对儿童学习FMS产生影响,偏瘦的儿童学习FMS也比正常身体形态儿童表现差。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腿部力量和手脚协调性问题以及左右侧肢体发育不均衡等。

3.2 建 议

3.2.1 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有规律的FMS训练人类在2~7岁是学习FMS的阶段,这些技能的学习是他们未来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同时有规律、有计划和有科学指导的FMS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促进儿童身体形态的向好发展。因此,FMS是学龄前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最佳选择。

3.2.2 将FMS训练列入幼儿园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在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学龄前儿童提出了平衡能力、协调、灵敏及一定的力量与耐力目标的要求。建议我国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幼儿园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幼儿教师体育知识相对薄弱等问题,将FMS的训练有选择性地纳入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中,不断促进学龄前儿童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

3.2.3 培养更多的专业幼儿体育师资目前,缺乏专业幼儿体育教育人员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短板。建议一些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专科学校招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利用已有的学前教育优势培养专业的幼儿体育教师。另外,专业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培养出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也可以通过再培训进行幼儿体育教育知识的培训。

3.2.4 通过社区和家庭促进学龄前儿童FMS训练社区和家庭是儿童FMS训练的重要环境。社区可以同社会组织合作创办公益或商业性质的学龄前儿童FMS培训班;父母可以带领儿童在家中进行FMS的训练。这类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的体质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家庭生活,促进家庭体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重评分身体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体重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