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志芳,刘婷婷,李 敏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上海 200234)
当代中学生具有个性强、敢于创新、崇尚民主、喜欢新事物等特点,所以传统的篮球教学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存在学生没有兴趣、锻炼效果不佳的现象。众所周知,观赏性的运动往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想去了解、学习这项运动,花式篮球就是其中之一。在篮球教学中合理运用花式篮球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和想象力,更容易让他们进入学习篮球的氛围中去,起到一种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学习篮球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学课程,不是把知识技能硬塞入学生的脑海中,而是让学生主动地想要学习这个知识技能。从理论上讲,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有可能改变学生的锻炼态度。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在篮球教学中合理运用花式篮球教学对初中生的锻炼态度的影响效果。
花式篮球融入体育教学对初中生锻炼态度的影响。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以“花式篮球”“锻炼态度”等为关键词进行相关资料的检索。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寻找合适的花式篮球教学模式以及开展研究的思路。
1.2.2 问卷调查法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究研究目的,采用毛荣建的《锻炼态度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68~0.90。发放问卷60份,按评测要求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评测。总分越高,锻炼态度越高。
1.2.3 实验法(1)实验时间和地点。实验时间为2019年3月1日—4月30日,共2个月。实验地点在上海市某初中。(2)实验对象与分组。实验对象为该校2个篮球平行班(均未参加过篮球正规学习),每班30人,共60人,分别为实验组(男14,女16)与对照组(男14,女16),之后进行分组教学实验。(3)实验教学的组织。①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锻炼态度量表》调查,收集数据,比较2组差异性,发现2组无显著性差异。②实验中:实验组采用花式篮球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篮球教学方法进行篮球教学,每周安排2节篮球课。③实验后:2个月后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锻炼态度量表》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中,2组由同一教师进行教学,教学时教师不能向学生讲解2种教学方法的不同实施计划,尽量避免差异性,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2.4 数理统计法对锻炼态度量表逐份打分标记之后进行归纳、总结,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在实验前期对2个组进行锻炼态度量表统计和数据分析,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条件的相同性,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实验完成后,同样采用锻炼态度量表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通过统计学结果说明实验是否可靠有效。
2个月的教学实验后,对2个篮球平行班的学生的锻炼态度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在目标态度、行为态度、行为意向、行为习惯、行为控制感、情感体验和主观标准等均值都要好于对照班,只有在行为认知上均值略小于对照班,P值为0.541>0.05,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行为意向方面t检验的P值等于0.001<0.01,表明在教学实验后,实验班的行为意向情况与对照班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然而在目标态度上,P值为0.024<0.05,表明试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目标态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要显著优于对照班。
表1 实验后锻炼态度量表测试检验结果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将对照组实验前后锻炼态度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表2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对照班的均值仅在行为认知上略有降低,其他的均值都有一定的提高,除行为意向以外的其他维度上的t检验P值都>0.05,说明实验前后对照班锻炼态度在这些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只在行为意向维度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表2 实验前后对照班锻炼态度情况检验结果
对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体育锻炼态度情况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各个维度均有一定的提高,在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态度以及行为控制感等P值均>0.05,表明实验前后实验组在这些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在情感体验上,t检验P值为0.010<0.05,表明实验班在实验前后的情感体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后实验组在目标态度和行为意向方面P值均<0.01,表明实验前后实验组在这3个维度上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形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明显超越了对照组。学生的自主性提升了,学生通过花式篮球的教学,对运动产生了兴趣,认识到了锻炼对自己的好处。
表3 实验前后实验班锻炼态度情况检验结果
3.1 实验组在各个维度上都优于对照班,特别在目标态度和行为意向维度上,实验班要明显优于对照班,表明花式篮球教学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锻炼态度。
3.2 对照组实验前后只在行为意向上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实验组在情感体验、目标态度和行为意向等维度上都发生了明显的提高,表明花式篮球教学比常规教学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更有效、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