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角下 健身文化高校传播路径探析

2019-02-25 03:23任安众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12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高校学生体育

任安众,冯 瑞,王 珊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1)

2016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将健康问题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并明确提出“到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要达到25%以上”的发展目标,一时间“健身”成为时代热点。在全民健身日益壮大的浪潮中,我国现代健身文化逐渐成形。本研究针对高校体育用户,以个体切实健身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究我国当代健身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路径。

1 当代健身文化传播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人们体育参与需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线上关注,而是意识到体育健身文化对保持身体健康、释放压力和建立现实社会交往的重要意义,但其实现路径仍需进一步探索。

在我国学者对体育健身和健身文化的研究探索中,刘平浩认为健身在广义层面可以认为是所有与健康息息相关体育运动的总称。赵歌以莫里斯·梅洛—庞蒂和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思想为理论依据,深度分析健身文化内涵,认为体育健身对于人们良好“生活品质”的达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研究中存在:(1)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嫁接”体育健身文化传播问题的现象,能够解决现代人生存的困境,但对传播学的规律认识还有待提升;(2)传播对象多为青少年、老年人等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弱势群体的人群,这导致了高校体育用户健身参与路径没有完整理论体系的支撑。

2 “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健身文化的传播价值与意义

2.1 彰显中国体育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健身体育文化的复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健身体育文化作为以身体实践表达国家记忆、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文化形式在新时代承载着走向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体育是全球共通的五大语言之一,它可以使人们轻易地跨越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地域限制,进行良好地沟通和交流。高校学生是世界学生组织中体育参与用户第一团体,围绕体育健身这一社会文化活动开展打造中国特色高校健身文化是彰显我国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2.2 为当代大学生体质敲响“警钟”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危机,面临亟待解决的现实发展困境。体质健康状况低下是如今公众对大学生群体一种近乎标签化的认识。例如,1 000 m跑测试导致猝死,课余时间打篮球导致晕厥,即便入学前的军训站1h军姿,也会有成片的大学生因体力不支而倒下。《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指出,近年来中学生体质水平呈现止跌回升的趋势,而大学生在各项身体素质测试中仍处于较低水平,同一项目的测试成绩往往还不如中学生。

2.3 开拓高校体育健身“第二课堂”

高等院校是培养新时代综合性人才的重要基地。除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而进行的“第一课堂”教育外,第二课堂以其活动主体的自主性、内容的广泛性、参与的实践性等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高校学生体育课规划中,每周1节的课时很难满足学生体育健身需求,需要通过开设高校健身“第二课堂”的有效途径传播正确的健身知识,使高校学生能够依据正确的健身方式,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体育健身。

3 “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健身文化传播困境

3.1 传播内容受外来体育文化侵蚀

中国体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保持自身体育文化的鲜明特色并向世界传播不仅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需要,也是保持世界体育文化的多元化,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但由于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东西方存在巨大的差异,体育健身文化误读在体育健身文化交流中无法避免。在东西方健身文化深度交流互相影响的过程中,许多民族特色健身文化容易在外来健身文化的冲击下丧失文化自信,从而随波逐流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3.2 高校健身新媒体传播热度不足

新媒体的产生对高校健身体育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切实提升了外界对它的了解,但由于新媒体“流量至上”的生存属性,导致新媒体传播更倾向于参与人数多、文化特点突出、商业价值高的体育领域。这就使高校健身项目不会被当成主流而传播,因此要进行传播高校健身文化还需要拓展更多的传播手段和形式。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适合于高校健身领域的文章、视频等相关资料还不完善。

3.3 互联网虚假健身信息众多

随着第三次互联网浪潮的来临,互联网信息日新月异,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寻找到正确健身知识成为新时代难题。互联网体育信息内容和主题由于“微时代”社交媒体的“颠覆性”创新变得复杂而多元。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导致大量虚假健身信息分布在互联网上,为体育用户带来糟糕的体验。在实际高校走访中发现,由于受网络虚假健身信息的影响出现“佛系健身”“公平健身”“功利健身”等扭曲健身理念,以狭隘的幻想观点对自己进行催眠(表1)。

表1 网络不良健身文化理念汇总表

4 “健康中国”高校健身文化传播路径

4.1 高校体育健身课堂传统教育传播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由印第安纳大学创建了体育传播专业,为高校内体育建设文化的传播打下良好基础。教育传播是高校内最基本、普及使用的教育手段和传播方式。在高校体制中体育健身教育传播有目的明确、手段丰富、系统科学及效率最大化等特点。因此,当体育健身文化上升到学校教育热点问题时,它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会很快在高校中流行起来。所以,高校体育健身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学校政策的影响,需要高校决策者对体育健身文化更加重视,使其能够高效、可持续发展,为高校学生传播正确、可操作性强的健身信息与理念。

4.2 高校体育健身文化活动人际传播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个体或群体之间发生关系的一种中介。人际传播就是通过这种中介进行的,它在维系和形成人类社会、孕育和延续文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行为。 高校因其人群密度大、体育文化活动多等特点受人际传播的影响更大。在线下体育健身文化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途径接收体育健身信息,通过多重感官的体验,全面了解和认识动作要领和精神意境等。之后受播者会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将已习得的健身理念、健身文化等正确的健身信息传播给另一个个体,从而实现高校内体育健身文化的人际传播。

4.3 高校健身文化互联网平台线上传播

高校健身传播作为信息传播中的一个分支,在近年来十分活跃。高校学生作为互联网体育人口中的忠实用户需要建立针对其自身体育需求的互联网智能健身平台传播切实可行的健身知识与方法。利用互联网智能平台的高效性、实时性、便捷性激发学生对体育健身文化的认知兴趣。我国现阶段互联网事业发展迅速,全国进入多媒体时代。调查显示,高校学生使用“两微一抖”的占比高达到96%,已成为现代化互联网应用的代表群体。依托微信、微博等大流量互联网智能平台,根据高校学生健身特点、作息规律、体育健身需求,综合前沿健身理念,构建高校健身文化互联网智能平台成为新媒体时代必然选择。

5 结 语

我国高校健身文化的发展目前还处于打基础、探索路径、扩大普及率的初级阶段,不能因为社会经济物质的高速发展盲目扩张。要在高校普及正确、可行的健身方式,形成终身体育健身观念,就必须积极推广健身文化,引领健身运动持续、良性、健康地发展。高校健身文化发展还存在传播内容受外来体育文化侵蚀、传播手段和形式有待创新拓展、互联网虚假健身信息繁多的问题,需要坚持我国传统健身文化自信,在汲取国外优秀健身文化的同时保持自身特色优势,利用“微时代”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健身文化传播形式,建立网络监管机制,及时筛出网络虚假健身文化信息。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高校学生体育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