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科学”精神的传承与践行

2019-02-24 07:08方炎
民主与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技界科教兴国九三学社

方炎

“民主与科学”是百年五四运动的思想旗帜,是成立70多年的九三学社的宗旨,也是创刊至今30年的《民主与科学》杂志的灵魂。

《九三学社章程》开篇第一句话: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社章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即科技界知识分子。科技界知识分子是九三学社社员的身份特征。

饶毅先生曾提出“科学知识分子”的概念(《民主与科学》2019年第1期),具有重要的原创和指导意义。“科技界知识分子”的概念用来描述九三学社社员的特征更为准确。

在中国,科技界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出现得很晚,在20世纪初才逐步形成。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称为书生,遵循的是儒家思想。19世纪末中国被迫打开国门,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痛定思痛,当年的有识之士认为,尽管儒家思想对整个人类文明具有重大贡献,但我们的历史文化中缺乏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要想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必须引入“德先生”和“赛先生”。于是,“民主与科学”成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自19世纪末以来,大批青年学子远赴海外,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回国后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科技体系,形成了科技界知识分子这个新兴群体。

从中西比较也可以体现出中国科技界知识分子的特征。科技界知识分子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科学传播工作,从职业形态上来看,与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业人士大致相同,但是,其形成过程决定了这个群体有别于西方的特征。

西方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主要是出于兴趣驱动和职业选择。而那个时代的中国青年学子大多是受到“民主与科学”精神的洗礼,以“科学救国”为目标远赴海外留学,临别时总有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之情。学业有成之后,许多人放弃国外舒适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回国从事教育和科技事业,成为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奠基者。可以说,中国早期的科技界知识分子是出于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而进行的事业追求,“科学救国”是他们共同的信念和追求。早期的“科学救国”与当代的“科教兴国”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的科技界知识分子以救亡和启蒙为己任,继承了古代知识分子“家国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民主与科学”精神成为这个群体的基因。20世纪40年代在抗战之都重庆组织了“民主与科学座谈会”,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九三学社” 这个以科技界知识分子为主的民主党派,形成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七十多年来,无论世事如何變幻,无论道路怎样崎岖坎坷,“民主与科学”始终是九三人心中不灭的明灯,为之奉献,为之奋斗。

新中国成立前后,大批科技界知识分子选择加入了九三学社,为发展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许多开拓性和基础性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九三学社就科技进步、高等教育改革、三峡工程建设、知识分子权益保护、西部大开发、非典防治、三江源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南水北调等重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并开展民主监督,在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为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王淦昌、陈芳允等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技术,推动了“863”计划的出台,对我国高科技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众多九三学社成员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有些研究项目实现了国际领跑。

王选先生不仅研制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中国印刷史上的技术革命,还身体力行,组建方正集团,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先行者。

《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30年来,始终以知识界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弘扬民主科学精神,刊登的近5000篇文章,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发展、法治建设、科技进步以及教育、文化、医疗、三农、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凝聚了几代科技界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民主与科学”不仅是科技界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更要成为科教兴国的践行动力。九三学社中央组建“促进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就是倡导科技界知识分子既要开展科学研究,也要重视科技创新和科学传播。《民主与科学》杂志2019年的几位封面人物,如“天麻之父”“养猪院士”“肉苁蓉种植专家”,也是体现了本杂志鲜明的导向性,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之中。

中国科技界知识分子是“民主与科学”精神的传承者,也是科教兴国的践行者,《民主与科学》杂志永远在讲述这个群体的心声。

责任编辑:尚国敏

猜你喜欢
科技界科教兴国九三学社
毛泽东阻止九三学社解散
庆祝九三学社创建75周年
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
又见面了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材解读方法探析
2016国家科技奖和技术发明奖初评名单发布
broadband与wideband译名中出现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