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创新

2019-02-22 01:59莫思祁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当代价值优秀传统文化

摘 要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比如服饰文化、建筑文化、节日文化等。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有利于加强个体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传承民族历史、增强民族认同感等当代价值。可以从利用苗族传统节日发展旅游,重视传统节日的经济价值、实施苗族“文化传承工程”,重视学校、社区的宣传作用、积极引进人才,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角度推动苗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关键词 苗族 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传承创新

作者简介:莫思祁,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1.208

苗族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主要聚居于贵州、湖南、湖北、广西、云南等省。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服饰文化、建筑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制度文化、礼仪文化等。苗族传统文化是矛盾的统一体,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积极因素,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加强个体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传承民族历史、增强民族认同感等方面。也有消极因素,比如巫术。因此,对于苗族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我们应当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重视学校和社区的作用,对苗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

一、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可以分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有形文化常以物质为载体,比如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对苗族优饮食文化。无形文化通过节日、制度体现,比如节日文化、制度文化。本文主要介绍服饰文化、建筑文化、节日文化。

(一)服饰文化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指出苗族的服饰是“中国服装史上的活标本”。苗族的服装款式众多、图案多样、颜色丰富并配有银饰。苗族服饰的图案相当丰富,不仅有花、鸟、虫、鱼、蝶等动植物形象,而且有锯齿纹、同心圆纹、雷纹和云纹等表示祖先崇拜和图腾的形象,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人物画和岩画也有出现。黔西北妇女裙角绣上的三条横线表明祖先之前生活在黄河长江平原。“黄河”、“长江”、“洞庭湖”等图案也被使用于黔东南苗族服饰中,这些图案表明了苗族历史发展的轨迹,苗族服饰图案既包括记载祖先的战争迁徙图案,也有缅怀祖先的祭祀图案等。苗族叙事性服饰图案能够再现历史,成为苗族的“无字史书”。这种体现在衣服上,穿在身上的“历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功能堪比文字。苗族是注重衣着服饰的民族,苗族服饰以丰富的颜色闻名于世,苗族先民只好“五色服”的记载出现在《搜神记》中,苗族人民对“五色彩衣”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据说这种彩衣是用种类不同的兽皮或彩布制成的,颜色由白、青、蓝、黄、红这五种颜色的混合搭配。苗族喜欢银饰,她们认为银饰是苗族的一种服饰配件,也象征着她们的财富,因此银饰在苗族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苗族的银饰品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银耳环、银项圈和银项链,银牌、银披肩、银羽、银泡在节庆祭祀中被使用,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是银筷、银牙签和银耳掏等。苗族传统特色四大工艺(银饰、挑花、刺绣、蜡染)的产生与苗族服饰在苗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巨大的需求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苗族服饰既有日常生活的实用性,也有极高的艺术性,体现了苗族传统文化。

(二)建筑文化

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苗族建筑文化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藴、较高的人文历史价值,稳重、古典、均衡是苗族建筑的美学特色。苗族建筑是苗族村寨的灵魂,也是苗族文化的精髓。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处湘桂黔边陲,保留了众多的古民居和村落,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北民居建筑风格不同,县城北部是开阔地带,居民大都建筑四合院,这种四合院建筑以矩形、方形庭院为主,四面修造房屋,各房屋的外墙形成对外封闭的“马头墙”,走廊贯穿其中,院内通常设有小天井,用于采光和聚客,地面是用鹅卵石铺成圆形、柳叶形图案,堂屋门上是精雕的花鸟虫鱼、吉祥动物。县城南部地区地势险峻、山多田少,为了节省耕地,苗民建筑一般以吊脚楼为主,注重地理朝向,吊脚楼房向山顶延伸,场面壮观。这种吊脚楼设计巧秒,横屋和正屋配置合理,且枋柱之间以木榫相扣。楼屋一般为四层,正屋顶层是天楼,用来置放杂物。最底层的下楼通常用于圈养猪、牛、羊、鸡、鸭、鹅等禽畜,或者用来堆放柴草、粪肥。堂屋位于正屋中楼中间,左侧为茶堂,右侧为住房;横屋中楼通常为客房。正屋上楼为仓库,储放稻谷杂粮,摆放石磨、风车、谷桶等;横屋上楼为子女住房,外有走马栏杆,用于姑娘绣花、缝衣,也可观赏风景,对唱山歌。

(三)节日文化

苗族传统节日是苗族节日文化的重要载体,苗族传统节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跟劳动生产活动相关的节日。苗族是我国进行农业生产最早的民族之一,苗族大多是分布在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的地区,并且耕作技术落后,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这类节日的目的主要是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比如活路节、赶秋节、开秧门、跳香会、敬秧等;跟纪念民族英雄相关的节日。统治阶级过度压迫,有压迫就会有反抗,苗族人们会在民族英雄的带领下爆发起义,由于实力悬殊,大多情况下起义都失败了,就产生了纪念民族英雄的节日,如湘西苗区纪念苗族起义首领亚努的“四月八”;跟祭祀相关的节日。苗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在原始社会,人们认知水平有限,会敬畏自然、相信神灵,形成了许多跟祭祀相关的节日,如六月六、跳马节等;跟社交游乐相关的节日。苗区大多分布山区,受地形的影响,苗民居住地比较分散,为了增进了解,产生如七月七、樱桃会、上刀梯、讨树秧等。

二、苗族優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历史悠久的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加强个体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传承民族历史,增强民族认同感等当代价值,我们应当挖掘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合理利用。

(一)加强个体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

苗族主要分布在山区,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民居也比较分散,平日里彼此间交流较少,为了满足情感交流的需要,产生了很多传统节日,比如赶秋节、跳香会、七月七、樱桃会、上刀梯等。在节日期间,全村或者几个村的居民聚到一起参加活动,有对歌、竞技比赛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村民之间可以加强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苗族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苗族传统节日时间的确定是与自然天象、气候、生产的节律相关的。其次,节日期间人们通常不劳作,充分享受活动带给他们的娱乐。樱桃会上,青年男女会对歌,以此寻找合适的伴侣。苗族女性,也尽情展示她们的才情和舞姿。由此可见,苗族传统节日所营造的热闹的氛围能够让参与者释放自己的情绪,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所以我们要挖掘苗家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和谐理念,充分利用这一精神资源,以构筑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三)传承民族历史,增强民族认同感

苗族擅长纺纱织布、刺绣、蜡染,并极具特色。节庆活动期间,苗族人民都会盛装打扮,并在节日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技能,这能够传承民族服饰文化。苗族传统节日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对历史的创造和传承。苗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过很多节日,只有部分节日能够保留至今。在节日中,族长会向后人讲述本族的起源、传说等,能够让苗族子孙了解自己的民族,从而传承民族历史、增强民族认同感。

三、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在城镇化过程中,部分地区过度重视经济建设,不重视苗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导致苗族文化没有很好地被传承利用,甚至使苗族優秀传统文化存在面临消亡的危险。很多苗族人不会说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不会纺纱织布、刺绣、蜡染,人们生活中不会穿颜色绚丽的苗族服饰、也不会佩戴银饰,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极具苗族特色的建筑也被拆除。因此,急需对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一)利用传统节日发展旅游,重视传统节日的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增多,也向往体验不同的文化。苗族传统节日众多,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发展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旅游做好准备。湘西苗族绝大部分传统节日是以村、乡为单位进行的。苗族传统节日一般是在特定的地点举行的,活动当天人们会盛装出席,参加节日的欢庆活动。牯藏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招龙”仪式,“招龙”仪式通常在第一年二月申日举办,届时,全村男女老幼聚集在迎龙场的枫树脚下,观看“牯藏头”主持“招龙”仪式,祈祷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可以在节日期间,举行一些适合游客参观的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进来,体验苗族传统文化,从而发展经济。

(二) 实施苗族“文化传承工程”,重视学校、社区的宣传作用

现在很多苗族人不了解自己本民族文化,不会说苗语、唱苗歌,苗族文化在他们生活中逐渐淡化。针对这种现状,可以开展苗族文化进学校和社区系列活动,在政府的主导下培养能说苗话、能唱苗歌的文化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可以到学校担任兼职老师,苗族地区的学校可以编订苗族文化课本,向学生传授苗族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本民族历史文化。在社区建设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所”,开办苗族工艺传承培训班,政府可以给举办社区、参与者适当的补贴。同时利用苗族传统节日活动,在社区内开展中小型苗族的节庆活动。学校和社区共同配合,形成合力,为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做出贡献。

(三)积极引进人才,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

对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要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要积极引进人才,因为人才对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至关重要,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其次,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补贴,支持对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改善苗族地区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发挥政府投入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本地区旅游开发建设。制定有利于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领导,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同时,注重对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应该对苗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发掘和整理,从而使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吴安丽.一种自觉的生活艺术——植物蓝染与贵州苗族传统蜡染服饰文化.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

[2]周梦.贵州苗族女性民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功能研究.纺织导报.2017(7).

[3]李宏妮.苗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机制探析——评《贵州苗族地区教育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变迁》.中国教育学刊.2017(6).

[4]蒋涤非、黄春华.湘西苗族传统聚落空间结构的均衡.求索.2016(10).

[5]宋艳辉、丁晨.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内蕴的“穿”承研究.包装工程.2016,37(18).

[6]向瑞、张俊豪.湘西苗族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传承特性.民族教育研究.2014,25(2).

[7]罗连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保护——以黔东南苗族传统节日文化为例.兰州学刊.2011(3).

[8]王孔敬.西南地区苗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内容特点及其保护传承研究.前沿.2010(21).

[9]吴晓秋.论贵州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旅游价值.贵州民族研究.2009,29(5).

[10]杨铭华、向东.浅谈当代湘西土家苗族传统道德文化的转型.民族论坛.1997(3).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当代价值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