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舒予
记得小学时我们常常写一些歌颂母爱的文章,那时我在文章中对母亲的称呼都是“妈妈”,或许是因每每念这两个字,我的心中都仿佛流淌过一条满溢春光的涓涓细流,明媚、柔润、温暖;但如今,十年已过,再写文章时, “母亲”这个称呼更能表达我的情感,似乎它有更为庄重、深远的意味,如同宏伟壮阔的万古江河,只二字,便喚起了我的无尽怀思。
十八年了,十八年情感的积淀,十八年情感的升华,我该从何忆起,又该从何写起?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夜里,在这个春风沉醉的夜里,我默默地想着,慢慢地写着,百感交集……
我的母亲是个热爱旅游的人。她在南京念的大学,那时有空就常常和同学结伴游走于江南水乡。母亲毕业后,嫁给了父亲。母亲的结婚旅行可谓超凡脱俗——
“我和你爸坐着火车绕了中国一大圈。我那时候最想去天山啊,因为小时候总是在武侠小说里看到,后来就真的去了。我们还去了敦煌,我和你爸在鸣沙山上骑着骆驼看月亮,那天刚好是中秋……”
母亲说,当她看过广阔的山川大河,心里便不再那么留恋温婉的江南水乡了。
几年之后,我就出生了。从我一两岁开始,母亲就开始带我旅游了。母亲当真富有智慧和远见,她认为旅游的意义并非是要我记住什么,在走出世界的过程中我就已经能够收获良多了。事实也果真如此。
我突然想起三岁时在青岛的双层巴士上,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巴士兴奋不已,母亲温柔地把我抱到窗边,让充满好奇心的我看看沿途的风景,我一路大声嚷嚷个不停。
四五岁时游览玉龙雪山,我和父母坐在一辆非封闭式的缆车上,我的腿在半空中晃啊晃,鞋子差点掉到了深山里,母亲拼尽全力抓住我,生怕我溜出宽松的栏杆。现在想来好笑,却不知母亲当时有多担心。
慢慢地我跋涉过越来越多的山河,云南、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后来去的地方,我大体记得很清楚了。旅行最初对我来说,就是开阔眼界,但到后来,我们涉足了祖国无比广阔的浩荡天地,旅游对我的影响就渐渐深入骨髓了,无数次铭心刻骨的感动和震撼让我终生难忘。
前些日子,有一个夜晚我心情郁闷,走出教学楼看到夜空,蓦地想起我曾和母亲并肩走在草原上的那个夜晚,何其辽远、何其清旷,我们的头顶是世间最璀璨辉煌的星空,我们的身边是比晚风还要澈净温柔的赛里木湖。那一刻,我只想拥抱天地,眼前的烦恼一扫而空。
母亲说,她带我旅游,就是希望我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有十几天能够远离世俗,这样在余下三百五十多天的世俗生活中,我也常常有美好的念想,因为我深知,世界绝不只是眼前,世界何其辽阔,还有无尽的远方。
自由、潇洒、热爱自然万物,这些属于我在旅途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性格特征,也是我和母亲所共有的。旅游让我的心里慢慢有了如同山川大河般的气度和胸襟,即使是面对无数日常琐事,我也始终豁达。在旅途中,我渐渐从小我走向大我,更多关注他人和社会,有了奉献国家的人生理想。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热爱孕育了这片大好河山的泱泱华夏。而赋予我这一切丰富经历和美好品质的,便是我的母亲,只此一点,我便永远心怀最诚挚的感激了。
母亲陪伴我走过太多的岁月,我们一同经历了太多世俗以外的旅程,那些旅程洗髓灵魂、洞彻时空,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早已超越言语。常常在生命的某一瞬间,一句话、一个眼神,我与母亲的心灵就能够达到高度的契合,那些无言而深远的情感只有对方才能够理解、能够体悟。
如今,我早已深深地明白,母亲绝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了,她是我的知己,平生只此一人,苍茫天地间只此一人。
我喜欢花,而母亲爱种花。在没搬家前,母亲会在一方小阳台里种些花,我只记得种过海棠花,海棠花开得很灿烂,纤细的花枝在清风里微微摇曳,使整个屋子里都氤氲着鲜妍的美好。搬家后,母亲就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花草。院墙的东篱上攀绕着蜿蜒的红紫色藤花,檐下点缀几株淡色的月季、几朵娇艳的玫瑰,院角有一树小小的茉莉,清可绝尘。草地青青,很柔软。但鹅卵石路就有些凹凸不平了。
母亲常常在春天时节摘下初开的茉莉花,用淡雅的白瓷小茶杯装着,和点水,放在我的桌头,时有清香。也曾放过栀子花,香味更浓郁些,沁人心脾。
有一日母亲摘下一朵红玫瑰,把红玫瑰的花瓣轻轻撒在象牙白的茶几上,那时正值黄昏,幽长的暮色浓稠地染上玫瑰,玫瑰的美,变得经久不衰、厚重深沉。我和母亲静静凝望着这个场景,我不禁为母亲创造的美无言感叹。
母亲对生活总是怀有最纯粹的热爱。母亲对生活的细致关怀,让我明白真正长久的幸福绝非来自物质的满足,而是来自心灵对生活的装点。一方庭院可以赋予心灵无穷的淡泊与宁静、充实,但金钱不行。这是母亲教给我的生活态度,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时仅仅只是多花了些细微的心思,生活就会春意盎然了。
前些日子回家,我发现木架上多了两株风信子,一株桃红,一株天蓝,它们被装在透明的细腰玻璃瓶里,恣情盛放,如同早春雀儿最灵动的絮语,如同天边色彩斑斓的云霞。
那时,窗外是融融的暖黄色,母亲小心翼翼地帮它们转了个身,让它们可以更好地向阳生长,在明媚的春光里向阳生长。
母亲爱读书,这对我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在我心里,母亲是个温柔又坚韧的女子,是一个浪漫又知性的女子。我所认为的性格矛盾体和观念矛盾体,在她身上却能完美融合,而且自然和谐。也许,丰富的阅读经历也丰富了她的思想。
母亲有出世的心境,也有入世的精神。她崇尚道家的观点,常言其高深莫测,我自然也受到不少熏陶。我和母亲对天地之道都有着崇高的敬意,都会在万物的相对中找寻平衡,追求心灵的宁静。不过我的心境离母亲自然还是有十万八千里了。
母亲也常常读儒家的四书五经,教导我要有积极的入世精神。母亲认为,儒家的入世精神与佛家、道家的出世精神绝不是矛盾的,人生在世,我们身为世俗中人,自然要积极入世,为社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但在广阔的精神世界中,我们始终可以拥有自己的山河大地,永远可以追求最本真的灵魂,追求更深远的思想境界,获得超越本我的升华。
这是母亲教给我的处世之道,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琢磨、不断领悟,也受益无穷。
当然,我与母亲关于书籍的交流绝不限于此。我们会赏析共同读过的文学作品,挖掘文字背后的生命情感和时代背景,从中提炼出深刻的主题;有时我们交流无需言语,只是在某个清宁的夜晚,点一盏香,煮一壶绿茶,借着暖色的亮光,两人相坐在临窗的书吧旁,读着各自喜爱的书籍。窗外,新津河畔灯火零星,流水静静淌着,柔波微微荡漾。
这时我与母亲更多是精神上的交流,虽无一字却觉意蕴无穷了。
有时我看书看累了,就弹弹钢琴,母亲很爱听我弹钢琴,琴声在夜色里尤为空灵,如同清澈的月光温柔流淌。
后来有一次我与母亲、外婆共同旅游,外婆已过花甲之年,面对很多事情有些固执,但母亲处处体谅。回家后,我与母亲谈及此事,母亲告诉我,在《论语》中子夏问何为孝,孔子答“色难”。为什么说“色难”?因为要给予父母物质上的满足是简单的,而能够做到永遠对父母和颜悦色却是困难的。能够做到永远用温和的态度对待父母,做到“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需要对父母有深厚的爱,而在这份爱的基础上,还需要无限的理解与包容。只有做到这样,才是真正的孝,这是一种用最真挚的情感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孝,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用精神和心灵体贴父母的孝。
我在母亲身上渐渐读懂了孝道亘古不变的真谛,读懂了真正的爱与包容。
母亲告诉过我,不能依赖她,她终有一天会离开,我必须学会心灵上的独立,我会记得的。
母亲说她想在秋天的时候再去看看大兴安岭漫山遍野的金黄的白桦树,我会记得的。
母亲让我以后要多读些中国古典文学,它们会让我受益终生,我会记得的。
母亲甚至谈过若往后她年老了,生病了,也绝不想去医院,只想在家过些简单、平静、快乐的生活,我也会记得的。
只要是母亲说过的话,我都会记得。
刻骨铭心。
夜深了,我沉浸于往事,心里翻涌着深沉的爱。
在这样静谧的夜,恰有月光,恰有春风,恰有青草虫鸣,
想起这些往事,当真是令人动情,令人潸然泪下。
母爱是一片辽阔深厚的土地,我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向阳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高三(2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