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考

2019-02-22 09:54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师生党组织党员

(上饶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这为新时代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高校基层党组织包括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生命力的根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尖力量,必须要以“站得高、看得远、走在前”为标准,下更大的决心、信心,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才能确保高校始终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强大阵地。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面临着很多问题与挑战,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已成为地方高校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一、组织力的概念、内涵和内在逻辑

(一)组织力的概念

关于组织力的研究最先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从表面层次上可以理解为企业开展组织工作的能力,更深层次方面则是指企业内部各种要素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股局限或强化企业竞争力和战斗力的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组织力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从企业管理视角拓展到了其他领域。如毛泽东同志在1929年《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提出了党的战斗力和组织力的问题[2];在1938年《论持久战》中又提出了“政治组织力”[3],并将其作为决定中日两国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给予探讨和分析。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4]。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的基本指向就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根据特定的目标任务以及在其职权范围内宣传上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带领和发动群众所焕发出来的动员力、发展力、监督力、管理力、执行力、知识力、战斗力、凝聚力形成的合力。其中, 每一种力都是构成整个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的一个方面, 每一种力之间都具有双向影响关系。当然,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并不只包括这些方面,它是一个具有一定层次感的、由不同力合成的立体化的力量体系[5]。

(二)组织力的内涵

一篇曾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评论文章《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形象地指出:“啥叫组织力,就是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你得能把大家吆喝起来、动员起来、整合起来。”[6]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相关要求来看,组织力是指党的基层组织在运行和发展中,为实现其目标任务、发挥其工作职能而将组织内部各种各样的要素进行整合所体现出来的合力。

党组织的组织力可以分为内部组织力和外部组织力。内部组织力是指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进行党员教育管理、引领群众开展学习、按时按质完成党组织任务等能力;外部组织力是指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实现奋斗目标、完成历史和时代使命的能力[7]。党组织的组织力是党的生命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内容,反映了党的自身力量和对社会的领导力量。

(三)组织力的内在逻辑

组织力的强弱对党治国理政具有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在逻辑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的历史逻辑,也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制约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的现实逻辑[8]。

1.历史逻辑

马克思在讨论组织工人的重要作用时提出,“只有当工人通过组织而联合起来并获得知识的指导时,人数才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9]。列宁在强调将无产阶级组织起来的重要性时也指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10]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注重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研究与运用。从土地革命时期“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到抗日战争时期“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再到解放战争时期“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等等思想,都深刻阐明了高度重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2.现实逻辑

我国的社会组织形态、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在40年的改革开放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衍生出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出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少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淡化,组织体系软弱涣散,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管党治党责任意识不强,出现“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现象;部分党员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以及党员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党组织组织力的发挥。这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提供了现实逻辑。

二、提升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党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是新陈代谢最迅速、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基层党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组织组织力提出了新要求、催生出新任务。因此,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建设就彰显出其必要性。

第一,这是推进实现新时代党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的执政根基,是推进高校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实践表明,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地方高校党组织的建设成效。大力提升组织力,才能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增强组织发展能力,彰显组织软实力,强化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为推进实现新时代党的“四个伟大”作贡献。

第二,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高度,在高校要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基层党组织和师生党员队伍抓起,在组织力提升方面下决心、出实招。

第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高校党员师生是高校师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党的形象,在体现党的先进性、伟大性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力。通过组织力建设,可以进一步强化党员师生的党性修养,引导党员师生主动走在普通群众的前面,发挥出强大的政治、思想、价值和业务引领作用。

第四,是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是党的细胞组织,作为广大师生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高校稳定的政治局面、扩大党组织队伍、推进教学科研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不可或缺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夯实其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支撑。

第五,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培养专业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也是高校党组织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加强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能够更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细致做好育人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组织力量。

三、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管理党员,组织和服务师生,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了较强的组织力,但在面对新时代下的新挑战、新需求、新要求时,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力建设方面也显现出了一些“短板”。

(一)组织作用“弱化”

一些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方面表现不佳,出现软弱涣散现象。有时机械性地传达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而真正落实则不全面、不到位,核心作用发挥不足;“三会一课”“两学一做”、主题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制度等没有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甚至有些时候追求简易、流于形式;在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科专业建设方面融入不深,发挥作用不明显。一些师生党员自身能力有限,接受党的新理论、新政策片面性、碎片化,思想观念更新滞后,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先锋模范意识薄弱,带头作用不强,缺乏联系、发动和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功能意识“淡化”

一些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自身站位不高、摆位不正,存在“多少干点意思意思”“不占用党员太多时间和精力”等错误思想,在对抓党建工作的认识上模糊不清,形式上创新不够,效果上成绩一般;尤其在对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方面,认知不够,措施不力。教工党员担任党组织骨干的积极性不强、动力不足,怕因党务工作耽误业务工作,影响教学科研,某种程度上形成“重业务,轻党务”的工作偏向。学生党员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学习、兼职、就业、考研等方面,关心和参与组织建设的热情不高。致使一些党建工作被边缘化,削弱了党建工作引领、服务和保障其他工作功能的发挥。

(三)队伍建设“软化”

地方高校关于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选任条件不明确,选任程序不规范,加上党建工作需要更多的无偿付出等原因,使得“双带头人”的要求难以落实到位,党支部领导班子的业务能力不强。有的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考核不够严格,失之于松,失之于软。部分高校党员自我要求不高,党员意识淡薄,使命感不强,喜欢满足于“独善其身”,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面对不良现象能避开就避开,不敢与之展开斗争;更有一些党员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未真正入党,在党不忧党,在党不为党,组织需要时“躲猫猫”,利益和荣誉来了就抢着要。发展新党员对学生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对教师过于注重学历与工作业绩,党员的条件、标准、要求难以保证全面、严谨、公正的落实,票选过程有时是在比较个人的人脉关系。

(四)管理制度“形式化”

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大多有一套较完整的组织管理制度,但更多的是念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在抓制度落实上不规范、不严格、不深入。党组织换届不及时;“三会一课”不规范;“两学一做”不常态;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内容乏味,形式单一;很少组织党员开展思想汇报、自我批评工作,即使开展了也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党员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多见于宣读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常见于召开会议、座谈交流的学习形式;党员管理缺少人文情怀,讲从严管理多、关心激励少;党员监督重心不平衡,监督学习工作多于日常生活。故而不能充分发挥党的制度优势。

(五)工作落实“虚化”

一些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宣传和动员群众工作不力,没能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特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开大会、发文件和说教式的方法上,有的甚至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组织内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从上向下,以通知、要求的方式加以推动,缺乏自下而上的联动,致使很多工作难以真正落地见效。有的党员更热衷于自身的专业业务,对于党建业务则是应付了事,满足于做表面文章,甚至连工作计划都不能及时完成。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责任落实机制和问责机制不完善,缺乏监督力度。党建工作创新浮在表面,零碎而不系统,注重抓“点”的选树,在“线”的延伸和“面”的拓展上做得不够。

四、新时代提升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策略

鉴于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力建设上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制约了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管党治党、领导学校治理、动员组织师生、推动改革发展方面作用的发挥。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提升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一)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力

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的基本功能。提升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将政治建设作为第一要求,加强办学政治方向引领,落实育人政治责任。

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结合院系实际、专业特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来强化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师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敏锐性,引导党员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同时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育人目标,强化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确保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地方高校得到贯彻落实,确保地方高校始终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构建组织文化,焕发组织凝聚力

拥有一定组织文化的企业,能够以其特有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同理,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否拥有组织文化以及组织文化的强弱,也能反映出组织的价值体系、价值观念,对加强组织建设、维持组织关系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对内能够团结、凝聚党员师生,共同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对外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使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因此提升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需要构建具有地域性、特色性、代表性、先进性的组织文化。应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基因,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发挥组织内领头羊的表率作用,加强内部成员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和谐、友爱、团结、奋进的组织氛围,实现组织文化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功能。

(三)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组织战斗力

党员队伍是基层党组织的肌体,其党性修养、素质能力、精神状态深刻影响着党组织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实现党组织各项功能的重要环节。

首先,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处在落实工作和服务师生的“最后一公里”,要抓住选好“双带头人”这个关键,把品德高、素质优、能力强、党员群众信任的党员选拔到带头人岗位上,打造党性强、作风实、业务精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其次,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师生的任务,既要敢抓敢管敢批评,又要常问候常关心,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注重挖掘和选树优秀党员代表,引导广大党员见贤思齐,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敢于担当作为。最后,把好党组织吸收新党员的“关卡”,摒弃唯“学习成绩论”和“工作业绩论”,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多方面、多维度对申请入党的师生进行考察和测评,发展真正优秀的师生入党,不断壮大党组织服务广大师生的力量。

(四)严格组织制度,提高组织发展力

完善的组织制度是提升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先行兵。在新时代下,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特色工作,都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要在地方高校内严格落实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及各项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保证各项制度能够发挥实效,以制度来凝聚组织的各项资源,提升组织力。二是要在地方高校内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党建工作模板,大到党组织工作计划、总结和报告,小到党员档案、会议记录,都应有统一的建设标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结合自身人才培养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各项规章制度创造性地落实到工作机制和组织生活中,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培养专门人才做出应有业绩。

(五)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组织创造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平台,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与方式,充分调动党员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提高创造力方面下狠功夫。

一要充分抓住校园师生常用、愿用、善用的今日头条、QQ、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探索地方高校党建工作的互联网模式,拓宽党组织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充分发挥网络党建工作的教育和引导作用。譬如根据需要创建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党建平台,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实时发布党建工作信息,供大家学习交流,增强党建工作的时效性、科学性。二要根据地方高校实际情况创新党组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减少传统开大会、念文件的组织生活方式。可以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党员分享会、“微党课”竞赛、“我与党建”网文比赛以及观看红色文化影片等活动,丰富活跃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党员教育成效。三要结合专业性质,依托地方资源,建立教育实践、志愿服务基地,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阵地。经常组织党员师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参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将党的会议、文件精神和方针政策潜移默化到党员师生的骨子里,达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从而促进党的建设与工作发展。

五、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新时代高校的发展与建设提出的新方向、新任务。

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组织力,充分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师生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麻辣师生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