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社会职能实现途径

2019-02-22 08:14杨丽英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精准图书馆信息

杨丽英

(绥化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绥化 152061)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举措,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指示时首次提出的。在《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紧紧扭住包括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住房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基本保障”。[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保障法》)中设立多项扶助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及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责任归属的条款,为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社会职能与社会价值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与良好发展契机。

一、参与推进精准扶贫是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

(一)参与推进精准扶贫是图书馆的基本社会责任。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参与推进文化精准扶贫”。[2]精准扶贫是针对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提出的重要方略,是图书馆应自觉承担的社会责任。辅助解决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积极推进精准扶贫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独有教育科学文化资源存储优势,在履行基本职能前提下起到知识转移与传播作用,充分实现服务于公共文化事业的基本功能,最大程度地担负起应有社会责任。

“以政府、公民和图书馆为主体的责任感‘共同体’为公共图书馆社会责任的形成和履行提供了前提保证。”[3]图书馆助力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发挥涵盖馆员、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等个体的职业道德、事业精神和理想追求,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参与关乎公民基本权益的精准扶贫工作,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二)参与推进精准扶贫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体现。政策法律法规、教育人才输送、行业间的统筹协调、对抗竞争与合作互补等因素,对图书馆共同赋予了社会责任。这种基于社会契约的责任,涵盖了法律法规及社会道德层面,体现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图书馆参与推进精准扶贫,对于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服务于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发展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促进这些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经济发展,提高公民综合文化素质,精准扶贫是落实的关键举措。据此,图书馆因自身性质、责任和职能所在,成为了担负起助推我国精准扶贫任务的一个重要分子。

二、图书馆实践有效精准扶贫中的困难

(一)需要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软硬件支持。通畅的网络信息高速路是图书馆实现存储功能优化释放的重要条件。精准扶贫定位对象虽然体现为个体,但因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原因,信息传播沟通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备,甚至不具备基本条件,在这样条件下,信息的传播、开发和整合受到的限制更大,需求也就更加迫切。

(二)精准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完全。“互联网+”环境和大数据时代背景决定了图书馆需要尽快建立高效的精准扶贫服务体系。但贫困人口信息数据的精确采集和细致管理,实时分析变化、信息整合输出并产生成效,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单位与个体打通数据信息壁垒,和谐推动相关联的信息数据库发展,服务对象要具有明确的靶向意识,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发展。

(三)精准扶贫信息管理体系仍需发展完善。大数据的精细管理、精准定位是建立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依托。虽然系统已经建立起来,但借助于系统进行跟踪评估、实时观测、分析对比、研判数据等实施过程仍需不断完善。有效推进精准扶贫的前提是扶贫对象定位要精准,这是一个复杂立体、不断探索的过程。发展完善这个体系,需要考虑地域性因素,如某些农村边区的现状;需要考虑经济性问题,如疾病、意外导致的个别贫困人口;需要考虑文化性原因,如我国农民的基础文化水平;需要考虑生理性原因,如残障人士身体的特殊性。只有精准定位了扶贫对象,建立起分类科学、信息完善、管理规范的信息管理体系,才能实现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扶贫机制的长效性,最终达到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战略的根本目的。

三、图书馆实现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可行性途径

(一)以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托。《保障法》指出,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是主要目的。具体服务内容包括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活动及其他服务。图书馆具备参与调节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以满足老少边穷地区人民对公共文化教育服务的迫切需求,是服务于脱贫致富信息重要文化机构。《保障法》从法律层面确定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合理合法性,从根本上为服务于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事业提供了保障,为图书馆借助自身优势参与精准扶贫提供了法律理论依据。国家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援助投入在不断增加,支持专业人才到基层从事服务工作,这些举措为图书馆拓宽服务功能、实现自身社会价值提供了更广阔的公益平台。因此,促使图书馆馆员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学习贯彻《保障法》,深刻认识精准扶贫思想观念,积极担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职责,真正将《保障法》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切实落实相关方略措施,通过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服务于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事业,为公民平等提供文化知识信息服务,拓宽了图书馆自身的服务领域,保存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实现了基本社会职能,提升了社会价值。

(二)优化释放信息存储资源。文化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是“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背景下扶贫脱贫工作的指导性思想。丰富的信息存储使图书馆能够为老少边穷地区提供内容繁多、针对性明确的文化、教育、经济信息。“互联网+”环境和大数据时代让图书馆具备了采取多种方式、提供类型多样的实物文化、经济信息资源或数字资源的技术条件,并根据地方人民实际需求实现局部地区资源共享。在文化服务领域、经济发展方面,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和老少边穷地区文化经济发展贡献不可替代的技术条件支持。具体实施过程中,图书馆组织与管理信息资源的专业特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如贫困人口信息采集、针对不同对象或群体特征进行有效归类、建立贫困人口档案、建立相关数据库、精准识别扶贫脱贫对象等,让图书馆在完善社会服务职能同时丰富自身功能。

图书馆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组织能力、现代化信息服务能力及社会文化教育能力,并结合自身信息存储资源优势参与文化精准扶贫,更有效发挥信息分类、数据更新、整理归档等专业特长,协助各级人民政府精准识别扶贫脱贫对象,针对精准扶贫对象具体信息需求,开发数字资源索引与文摘,精准提供必要信息服务,使精准扶贫辅助工作完成的更合理化、人性化。如辽宁省图书馆推出的“数字文化驿站”项目,建立针对性明确的文化精准扶贫信息数据库同时,重点考虑辽宁省内“地理位置偏远、人口众多、经费短缺、文献资源总量僵乏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和单位。”[4]并辅以相关举措对这些地区居民需求进行实地培训。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应该体现“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这是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的根本所在”。[5]在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上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科学管理方面优势,展现了对人民基本权益权利的保障、公平、尊重的态度,拓宽了图书馆服务领域。借助“互联网+”环境和大数据时代背景,实现了知识的快速有效传递与转移,将文化教育信息和经济发展信息传播至贫困乡村、偏远地域和地区,自身服务能力也得到不断提升,展示宣传图书馆公益性同时迅速提升社会价值。

(三)有效利用先进技术平台。“互联网+”环境和大数据时代为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平台支持。如设计并构建动态的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合作即时更新居民信息统计数据库,精准定位帮扶对象、确认脱贫名单与准确数据,推出具有宣传地域文化特色经济项目或网络服务项目,精准跟踪扶贫群体状况,跟进扶贫阶段性成果,及时反馈并实时监督相关动态信息,防止脱贫不摘帽占用国家资源的不良现象等。

易建设、易维护、易管理的服务平台在最大程度上展现了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存储、信息传播、管理服务等方面长处。体现了图书馆作为文化扶贫生力军在落实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平台的构建,使图书馆在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同时,在地方经济走特色文化产业链道路上也能够起到应有作用。

四、结语

图书馆参与推进精准扶贫主要体现在文化精准扶贫和辅助经济发展精准扶贫两个方面,通过精准定位弱势群体进行帮扶,实用生产技术知识、产品营销策略等文化精神食粮和致富信息精准定位投送到户到人,推广信息存储丰富的数字文化驿站等措施和途径,为公民提供平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为文化与经济精准扶贫提供有效助力。图书馆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与精准扶贫,是构建国家精准扶贫协调参与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图书馆应起到联结政府、扶贫对象、服务职能机构、慈善机构及其他社会个体之间的纽带作用,具有引导地方经济走特色文化产业链道路的作用。在辅助实现有效精准扶贫工作中,由资源驱动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化,利用自身信息资源、技术平台及专业从业人员优势,精准提供适宜不同对象、不同需求的服务,为平等精准地实现人民整体脱贫致富、推动经济振兴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精准图书馆信息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图书馆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订阅信息
精准扶贫二首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