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9-02-22 08:14陈玉娥左金侠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评价

陈玉娥 左金侠

(1.三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福建三明 365004;2.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海东 810700)

我国高校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明确的认识到通识教育课程在培养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共识。[1]20世纪90年代,国家取消了对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分配,高校毕业生毕业就面临自主择业的压力,导致大学生在校的竞争压力不断攀升,还有大学生面临的人际交往压力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心理负荷越来越重,有数据表明超过20%的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多数高校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甚至是唯一途径。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举足轻重的通识教育必修课,还是出现诸多困难,学科被边缘化,没人愿意教,学生不愿意花精力的学,出现了对心理健康观念上重要,实践上被淡化的尴尬局面。这样的情况下,课程的教学效果怎么样,已经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直采用的是公选课大班教学的模式,班级人数多且专业背景复杂,学生多又来自各个专业各个年级,同时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绝大多数老师不得不简单的采用终结性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宗旨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简单的采用期末考的方式来认定学生的心理健康课成绩是不合理的。这门课程评价的重点不应该是单纯的考查学生对心理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在于学生是否有将上课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心理素质是否有所提高,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有自己科学的评价标准来增强课程的有效性。本文将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形式三个方面入手,探讨适合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效果评价的方法。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对于课程评价主体,很多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其中陆志远指出“课程评价的主体是由课程编制者、课程管理者、课程实施者、课程接受者组成。”[2]课程评价主体受培养目标、授课阶段、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关于课程评价的主体,学者们具有不同的观点。因此,课程评价评价可以提倡多样化,可以建立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多渠道的评价方式,转变教师评价单一的评价模式,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

(一)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李玲玲等指出:“自评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自我评价,是由学生按照所规定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的自我评价。”[3]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未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自我认识不够健全,心理承受力较弱,情绪波动大,喜欢把情绪体验埋藏在心里,同时受个人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很容易陷入自我认识的误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大班级授课,为了更好的管理班级进行分组管理,所有的活动与作业提交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老师鼓励每一位同学在小组内进行一个自我评价,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不断的提高自我。在课程的最后一周的时间留出一节课的时间在小组内就学习后的知识内化、心理感悟、个人成长与收获做一个总结。

(二)采用小组学生之间互评的方式。互评是学生之间或是学习小组之间对学习课程效果的相互评价。[3]让学生互评是教学评价中比较难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互评中来,引导学生用欣赏、宽容的态度去客观、公正的评价同学。开学初,先向同学们讲明互评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心理健康学习中来,真正的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中来,达到相互了解,互相督促,互相提高。

(三)采用他评的方式。他评方面还是基本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上教师需要考查学生出勤情况,同时需要考查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教师课后需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迁移到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他评方面应该还需要包含学生家长和他人的观察到的能够学生行为改变,同时专家对教师教学和课堂效果进行的评价也不容忽视。

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自我认知三个层面的目标。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跟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相匹配,同时需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体系、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合,并且满足绝大多数学生对心理的需求和兼顾对少数同学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需要考量课程目标的是否达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成长,二是授课教师的成长。[4]

(一)学生的成长目标的达成。不管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方式考查的主体部分都是学生在学习后的成长,那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评价主体部分也无外乎与此。因此,对学生成长的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评价的重中之重,具有不可替性。

首先,考察学生是否建立了正确的心理保健知识系统,确保自身面临困境时能够自我保健;其次,考察学生是否有清醒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同时悦纳自己,超越自己;第三,考察学生是否具有人际交往的能力与技巧,是否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系统;第四,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管理情绪的方法,情绪智力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同时面对压力和挫折情境是是否具备处理能力;第五,考察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婚恋观,能否正确的处理恋爱、学业之间的关系,面对恋爱挫折时是否具备抗挫折的能力;第六,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是重点,大学生必须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全面成才。

(二)教师的成长的目标的达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本人也获得了成长,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小云,2015)。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自身素养,用自身的素养去吸引和感染学生,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强职业认同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色性,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的互动交流多,容易跟学生建立感情,容易激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三、评价形式的多元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集理论知识教学、角色扮演、心理剧、游戏治疗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必修课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该课程不能简单借鉴理论课程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简单的对学生成绩进行鉴定。本文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按照一定的权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终结性评价是在学习后的评价,关注的是整个教学阶段所产生的结果,目的是了解教学效果。两者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评价,考勤20%+平时表现(课堂参与程度)10%+平时作业成绩20%+超星学习软件资料的访问量10%+期末成绩40%。[5]

(一)课堂活动参与评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一般都会设置问卷调查、访谈、小组的团体活动等环节,在认识和感悟中让心灵得到沉淀,激发心理潜能,发展自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都是大班级教学,人数多,这样势必导致授课老师很难至始至终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所以课堂都采用网上选课的顺序进行小组分配,按照小组的形式采取自评与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这种课堂评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知并督促自己的学习状态,而且能够鼓励自己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可以大大的提高自身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二)课外学习过程的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心灵的体验和感悟,单靠32 课时的课堂讲授难以达到课程效果,所以为了达到课程效果,往往需要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如讲到认识自我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访谈舍友、朋友、班级同学、老师、父母等对自己做一个优缺点的评价,结合自己对自身的认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清楚的自我意识;讲到宿舍人际关系内容时,可以提前给让学生进行宿舍人际关系问卷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自身对宿舍关系的认识在课堂小组里面进行讨论,结合老师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有效的达到这一专题的授课效果。

(三)平时作业的评定。教师在第一堂课的时候分好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平时的两次小组作业,小组内自行分工。学生在提交作业的同时要求学生同时提交一份各自分工说明和一份对小组内别的组员的打分。教师根据小组作业的完成的情况给定一个基准分,占一次作业的50%,组员给定的平均成绩占50%,然后这算成10 分制作为一次作业的成绩。

(四)期末的终结性评价。期末的成绩评定用终结性的评价方式,一般采用期末考试或者小论文的方式结课,考查的主要是对课程学习的结果。这种评价方法最后检测的是学生对授课知识掌握的程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关系不大,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作为评价的对象,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关系不大,不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生过程反思。

目前对大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的途径还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指标与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势在必行,并形成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会偏离培养目标,提高课程的有效性,使得心理课程教学得到更加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评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