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兄友弟恭”源出《尚书》考
——附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处

2019-02-22 08:14杨威威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五帝大雅辞书

杨威威

(江苏春雨教育集团社科文艺编辑部 江苏南京 210000)

近来,成语“兄友弟恭”在各种文章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然而,笔者检索发现,许多网络和辞书都将“兄友弟恭”这个源出《尚书·康诰》的成语的出处归为《史记》。另外,当前“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般被认为是出自《诗经·大雅·荡》。其实,这个成语的雏形在《尚书·君奭》中已经出现。对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做细致的探讨,有利于促进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和准确度。

一、关于成语“兄友弟恭”的注解

汉典网对于成语“兄友弟恭”的注解为:

兄弟间感情和睦,能相互友爱尊敬。《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孤本元明杂剧·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兄友弟恭,夫义妻贤,中外和乐,以致祯祥屡现,百福咸臻。”[1]

影响广泛的“百度百科”转引了汉典的“兄友弟恭”条目,并做了进一步补充。以下是百度百科“兄友弟恭”相关注释内容的摘录: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明·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兄友弟恭,夫义妻贤,中外和乐,以致祯祥屡现,百福咸臻。”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汉典[引用日期2018-09-19])[2]

笔者又翻检了一些辞书,辞书中“兄友弟恭”条目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如下:

【兄友弟恭】……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使布立(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宋·王应麟《三字经》:“史则友,弟则恭。”明·朱有敦《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兄友弟恭,夫义妻贤,中外和乐,以致祯详(祥)屡现,百福咸臻。”[3](P1937)

【兄友弟恭】……[出典]《史记·五帝本纪》:“使布立(五)

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4](P791)

【兄友弟恭】……“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史记·五帝本纪》:“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醒世恒言》卷二:“依老汉辈愚见,宣作三股均分,无厚无薄,这才见兄友弟恭,各尽其道。”[5](P921)

在笔者检索的所有网络和辞书中,“兄友弟恭”的出处均被标注为《史记·五帝本纪》。然而这个网络和辞书一致认同的观点,细究起来并不准确。“兄友弟恭”的出处还可以继续向前追溯。

二、论成语“兄友弟恭”源出《尚书》

尽管《史记》中完完整整地出现了“兄友弟恭”一词,但是如果真的论到本源,《史记》并不算是“兄友弟恭”真正的源头。比如,《左传·文公十八年》中就有这么一段文字:“(舜)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6](P1862)将这段话与《史记》中的相应文字比较,可发现二者几无二致。而《史记》成书于“征和二年(前91年)”[7](出版说明P1),《左传》虽无确切的成书年代,但据目前的一些研究,如“《左传》成书在公元前403年魏斯为侯之后,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三八九年)以前”[8](前言P41),“《左传》成书于前320年至前296年之间”[9](P91),其成书时间应比《史记》早两百年以上。“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参考了《左传》,从史实、体例、叙事方法和史论几个方面都对《左传》有所继承和发展。”[10](P61)所以,若论“兄友弟恭”的源头,两相对比,《左传》是占先的。目前,学界也有这种观点:“‘兄友弟恭’语出《左传·文公十八年》,概括了兄弟之间互相爱护的深情厚谊。”[11](P194)然而,《左传》也不是“兄友弟恭”这个成语的源头,研究还能向前追溯到《尚书》。

《康诰》是《尚书》篇目之一。周成王(?一前1020?)初年,“周公东征,杀武庚、管叔,放逐蔡叔,封康叔为卫君……周公忧虑康叔年轻缺乏政治经验,反复告诫他要向殷商的长者贤人们请教关于殷王朝兴盛和灭亡的原因……史官记录周公告诫康叔的这次讲话,写成《康诰》”。[12](P327)《尚书·康诰》中有这么一句话:“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12](P336)乍看之下,这段文字里似乎并没有出现“兄友弟恭”这个成语。确实,此段文字里并没有完完整整地出现“兄友弟恭”这个词,但是确实可以看作是这个成语的源头。钱宗武曾在《〈尚书〉成语简析》一文中总结了《尚书》成语的演变规律,列有“增加”“删减”“改换”“紧缩”“移位”“分取”“组合”“概括引申”等八种演变方式,这是《尚书》成语演化的八种重要方式[13](P26-30,33)。将这其中的几种演变方式组合起来分析,最后进行语义反转,便可以得到“兄友弟恭”这个成语: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压缩)→弟弗恭,兄弗友(移位)→兄弗友,弟弗恭(语义反转)→兄友弟恭。

《康诰》属于今文《尚书》篇目,文本比较真实可靠①。在《左传》和今文《尚书》的成书时间方面,今文《尚书》早于《左传》。如果要追溯“兄友弟恭”的源头,逆流而上应该是“《史记》→《左传》→《尚书》”的后先顺序。如此看来,《康诰》与成语“兄友弟恭”的源流关系应该没什么疑问。现在许多辞书中“兄友弟恭”源出《史记》的说法,严格说来是站不住脚的。“汉语言在辽阔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里延续,其成语约定俗成的定型期是漫长的,越是古老的文献,成语的原型结构当越少而非原型结构当越多。今文《尚书》正是如此……”[14](P176)在这里,成语“兄友弟恭”相对于《尚书》原典,不仅是非原型结构,而且还发生了语义反转,其出处相较于一般非原型结构的成语更难考查。而《尚书》又历来号称难读,许多研究者对其望而却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尚书》成语研究的深入化和细致化。现就“兄友弟恭”的注解,笔者整合相关词典的解说,给出如下阐释思路:

含义: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

出处:《尚书·康诰》: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

例句:《左传·文公十八年》:“(舜)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使布立(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三、附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处

目前,关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出处,笔者检索的相关网络注解均为《诗经·大雅·荡》②,一些辞书注解也是如此: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事情有开头,却很少能有个结果。用以告诫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诗经·大雅·荡》:“天生庶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15](P711)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谓做事无不有个好的开端,但很少有坚持到底的。《诗·大雅·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16](P523)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无不有个开头,很少能有个终了,形容有始无终。《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17](P505)

可是,今文《尚书》的《君奭》篇中有这么一句话:“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终。”[12](P441)其大意为“您知道民众的行为,开始时没有不好好干的,要看他的末尾”[12](P444),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相近。

关于《君奭》的创作时间:

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疑之,作《君奭》。[7](P1875)

《史记·燕召公世家》认为君奭作于周公摄政的时候,而《书序》则以为作于周公还政成王以后。清代王先谦《尚书孔传参正》从《史记》说,对此多有论证。体会文情,《史记》的说法比较可信。[12](P431)

尽管《君奭》还不如后代尺牍作品那么成熟,但作为西周初年的一篇尚属公文性质的文章,能够达到如此程度,确实难能可贵。[18](P6)

关于《荡》的创作:

《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6](P552)

此诗自二章以下,皆托言文王叹商以刺厉王。盖臣子奉君,不敢直斥其恶,而目击时事日非,纲纪大坏,又难自忍,故假托往事以警时王。[19](P532)

这是一首讽刺周厉王暴虐无道的诗。《诗序》:“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应该可信。[20](P296)

成王是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厉王是西周王朝第十位君主,所在的时代前后相差约两百年。综合已有观点,今文《尚书》中的《君奭》写于西周初期,明显早于《诗经》中的《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源头,也可以追溯到《尚书》。现就“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注解,笔者整合相关辞书的解说,给出如下阐释:

含义:事情有开头,却很少能有个结果。用以告诫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

出处:《尚书·君奭》:“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终。”

例句:《诗经·大雅·荡》:“天生庶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综上,笔者认为“兄友弟恭”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两条成语的出处都可以追溯到《尚书》。当前许多网络和辞书中对成语“兄友弟恭”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处的说明须做适当修改。

注释:

①目前《尚书》篇目被分为《今文尚书》(共28篇)和《古文尚书》(25篇),其中《古文尚书》一般被认定是“伪作”。

②笔者检索过的网络有“汉典网”“百度百科”“搜狗百科”等。

猜你喜欢
五帝大雅辞书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大雅之堂与大雅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小心翼翼
第三回 三皇五帝(下)
大雅正声 继往开新——中华诗词“求正容变”再认识
五帝是谁对研究中国文明起源至关重要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笔墨筑大雅 撇捺写真意
中国辞书学会第四届领导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