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并摄影/胡李霞 张军政 吴明泽 资料
新的时代,赋予“文明”新的底色。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2019年初,在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的支持下,杨陵区被正式纳入陕西省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区。10月,杨陵区又被成功列入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
杨陵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健全组织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加强阵地建设、成立志愿队伍、建立“乡村学堂”、开展极具“杨凌特色”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两级上下有效联动,区内各镇办、村(社区)担当作为,整合全区资源来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这篇大文章。
成立了区级实践中心—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定位为“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区委书记、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书记“三级书记”抓建设的工作格局。
整合了全区77个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资源,建立了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服务平台”,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等“六大文明实践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台上,快板、小品、三句半、红歌演唱轮番上阵;台下,群众看得津津有味、欢声笑语不断……
省委文明办主任鲍贻勇(左二)在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调研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在大寨街道办梁氏窑乡村学堂宣讲
著名歌唱家贠恩凤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百姓演出
“乡村学堂”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志愿服务活动
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将党的“理论观点”转换成“朴实道理”,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入脑入心,深受群众欢迎。
“让新品种、新技术进村入户,把农户遇到的生产难题解决在田间地头;同时,我们农科专家也通过文明实践站(所)、‘乡村学堂’这些群众身边的服务平台把科研成果新品种、先进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使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道路更加宽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讲师团老师陈永安告诉笔者。
杨陵区杨陵街道办马家底“乡村学堂”
“乡村学堂”里群众身边的农业技术讲座
目前,杨陵区已经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2个、实践站20个,“乡村学堂”29个。注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3万余人、志愿服务组织293个、志愿服务项目420多个,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地30个,累计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
据了解,在杨陵区广大农村(社区),自从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乡村学堂,每逢周末或闲暇时间,群众都会相约聚集到村子(社区)开办的乡村学堂,和驻村干部一起学党的惠农政策,聆听“乡村学堂”讲师团老师的授课讲解,聊各家各户发展乡村产业新成果、新思路……处处洋溢着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景象。
守正创新,凝心聚力。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在成为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
谈到今后建设与发展,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杨凌特色优势,创新丰富实践载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推进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杨凌探索”。
杨陵区揉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用“乡村学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