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温斌 陈质文
畅谈中的国画大师石鲁
翻开中国美术近现代史,可以看到一大批为国家民族美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石鲁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代表人物,是中国画坛具有开放性且成就卓著的美术大家,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和灵魂核心,他的绘画在新中国美术史艺术语言的变革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一生致力于民族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始终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民族,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以大量的优秀作品赢得了美术界的广泛赞誉,书写了中国美术新的篇章。
今年是石鲁诞辰一百周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 2019年12月10日-2020年2月9日在北京展出。此次展览通过近400件石鲁经典作品及相关的史料、文献和图片,深度展现了石鲁艺术历程以及石鲁与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脉络的关系。展览分“革命史诗”“时代礼赞”“长安新画”“风神兼彩”四大单元,囊括了石鲁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如《转战陕北》《山区修梯田》《击鼓夜战》《春满秦岭》等。展览中还呈现了1960年创作的《读大涤子画有感》《逆流过禹门》、1970年作品《印度神王》《赶车人》,以及书法作品《艺道长青》等。其中几幅印度、埃及主题画作,呈现了些许神秘主义。这些画作是在1955—1956年的印度、埃及写生之旅手稿上加改的,此次加改增加了很多神秘符号,马车车夫变身太阳神,劳动者变成了印度神王,体现了石鲁创作风格的多样化。值得一提的是,为办好此次展览,国博还向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借展了石鲁的《山雨欲来》和《华山松》两件作品,均为30年来首次回国展览。
石鲁是一个一生都在寻找突破的艺术家,笔下多画革命题材,画风又奇崛劲健,然而他又极其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和现代革命家、文学家鲁迅,改为一个铿锵的名字“石鲁”。他不只在艺术创作上创新,也善于在新闻宣传上创新,石鲁还是《陕西画报》的前身创刊于1951年原名《西北画报》的首任社长。
石鲁(1919年~1982年),原名冯亚衍。1934年夏考入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系统学习传统绘画,临习石涛、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鸟,摹写扬州画派及吴昌硕等人的绘画作品,为后来的国画创作打下了基础。1937年秋任小学教师,抗战爆发,投身革命行列,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翌年初借读于华西协和大学文学院历史社会学系。1939年1月入陕西三原安吴堡青训班,6月到第二战区民族革命大学前锋剧团任戏剧宣传股长。翌年初赴延安入陕北公学,9月调入西北文艺工作团,任美术组长。1944年调入陕甘宁边区文协美术工作委员会任创作员。后调入延安大学文艺系美术班任班主任。石鲁在延安时期的创作以版画为主,兼搞年画、连环画、新洋片等。后到了延安,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在文工团里,他为了革命,什么工作都干,也创作过木刻画。书法、文学、艺术他都颇有造诣。
新中国成立后,石鲁积极歌颂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深情表现陕北黄土高原的风情和人民,创作了一批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1950年初任西北美协副主任、1951年担任《西北画报》社社长。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新建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需要一幅表现以毛主席转战陕北为题材的中国画作品,时年四十岁的石鲁承担了这一创作任务——因之创作的《转战陕北》也成了石鲁的重要代表作。《转战陕北》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
石鲁是位极具灵气和创新的画家,黄土高原和陕北风情既寄寓了石鲁对那段革命历史的深情回忆,也表现了他对美和美的价值的全新理解。石鲁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出来的革命文艺家中杰出代表之一,在多个艺术领域皆有建树,其在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印章、诗词、文学、艺术理论等方面独创一格,作品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前瞻性。由他独创的“金刚挫”笔法,可谓力聚千斤,铮然有声。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与赵望云一同创立了“长安画派”。
沉思
《秋收》
《转战陕北》
石鲁百年艺术展中的《转战陕北》
一些研究者认为,在近当代美术史上,石鲁从石涛之艺术与鲁迅之文学、风骨中,杂取养分化为“自我”。石鲁作为长安画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其艺术的思想性,时代性,创新性,本土性对中国当今的艺术创作极具现实意义。石鲁是当代画坛怪杰,也是最具争议的画家之一,有“中国的梵高”之称。他生前就因那些惊世骇俗的作品而招致许多非议,有人总结石鲁随意而作的画是“野、怪、乱、黑”,石鲁写打油诗反驳: 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 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 人谓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 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野怪乱黑何足论,你有嘴舌我有心。 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
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在北京举行
石鲁的那些与众迥然不同的风格,让他在中国当代画坛上卓然独立。他笔下的山水,无论是华山天险,还是黄河咆啸,都会令你惊心动魄,激昂高亢,油然而生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使他成为了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最具反传统色彩的一代大师。
《丛林夕照》
《华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