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维
乡村振兴战略,要振兴的是乡村,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它所要解决的不只是新时代“三农”自身转型升级的发展问题,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伟业。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农业农村问题,从“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到“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从“农,天下之大业也”到“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数千年农耕文明源远流长,铸就了中国“重农”的基因和底蕴。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近些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始终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国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特别是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实现较快增长,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日子越来越红火。在党的领导下,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保障;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为底蕴;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综合国力为支撑;有方兴未艾的农村创业创新的滚滚热潮为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片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稳步实施。
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阶段,中国社会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更为迫切、更为突出也更为必要。
有人认为只要城镇化搞好了,大量农民进城了,“三农”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对于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而言,即使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70%,依然还有四五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如果只顾一头,不顾另一头,一边是城市越来越发达、越来越现代化;一边是农村越来越凋敝、破败,这绝对谈不上是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2018年初,时任中央农办主任韩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是对党的“三农”工作的继承和创新,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要振兴的是乡村,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伟业。
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不同地方、多个场合就乡村振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这不仅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而且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动员力量、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切实落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下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下发的第二十个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不仅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还谋划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立起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
此后,从中央到地方,一项项举措密集出台,一份份文件逐步落地,明确任务书、作战图,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重要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不仅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中共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而且细化实化了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为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依据;财政部编制的2018-2020年三年支出规划中,特别强调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目前,财政部正抓紧制订专项方案,加快健全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使用机制和政策,一方面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一方面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乡村建设。
作为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门,新组建的农业农村部,将工作领域从抓农业迅速转变到农业农村并重上来,统筹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牵头组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在广东、山东、浙江、甘肃、贵州、重庆等省市,省委书记(市委书记)亲自担任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或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统筹领导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充分体现了“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
在四川,四川省委组织部在全省范围内,从市委书记、区委书记到县委书记,从市长、区长到县长,全程培训有关乡村振兴的政策、理念和相关的任务要求;在广东,拟投资上千亿为乡村振兴提供财力保障;在浙江温州,提出了“个十百千万”行动计劃,绘就乡村振兴路线图……一桩桩、一件件,可以说,出台的都是关键实招,拿出的都是真金白银。振兴乡村的强劲动能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不断释放,极大地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正是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不仅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三农”持续向好的形势进一步巩固,更为我们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为做好全面工作增添了底气。
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更加特殊的重要意义。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并对此进行了部署。这既是对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特殊重要性的重锤响鼓,更指明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之所在—“三农”工作相关的硬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粮食生产、脱贫攻坚之外,还在多个方面明确了硬任务,包括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把这些方面明确为硬任务,既是因为相对城市和农村其他领域来说,这些方面明显滞后,也是因为这些方面关系到农民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只有把硬任务完成好,才能切实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成色和含金量。”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和困难增多,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经济形势越复杂,越是要重视“三农”工作。只要“三农”工作守住了,就没有后顾之忧。这要求我们必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稳应变,切实守住“三农”这个基本盘,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赢得主动,提供有力支撑。
要稳住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出了问题,不仅会带来物价上涨,使经济发展陷入增长下行和物价上行双碰头的被动局面,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干扰对外经贸大局。叶兴庆说,要稳定粮食生产,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把耕地保护好,把耕地质量提上去,加强农村科技等研究,推进农业重大科技储备,切实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要求落到实处。
要聚力精准施策,决胜脱贫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当前,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决定性成就,接下来必须继续紧紧咬定既定目标,落实已有政策部署,一鼓作气确保如期实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聚焦深度贫困,强力攻坚;二是针对已经脱贫人口,巩固脱贫质量,减少和防止返贫。
同时,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方面的硬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農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农村稳住了,就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增加回旋余地和腾挪空间。要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改善农村民生,不断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朝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奋进的征途中,农业不再是边缘的没落产业,乡村不再是城市繁荣的背景板,农民也不再是努力被摆脱的身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猎猎旗帜,必将凝聚更多智慧、更多目光、更多资源,共同建设出一个“强、美、富”的幸福家园。
施 维 农民日报社评论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