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在失踪,地球是空心?

2019-02-21 04:29猎奇社
视野 2019年3期
关键词:洞穴空洞隧洞

猎奇社

“地球是空心的”——很久以来,很多人抱有这一观点,并在该观点的基础上演绎出太多的神话,太多的传说。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会有这种想法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地球上发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隧洞,且这些隧洞有些还比较大,尽管这些洞从目前看来,仅仅分布于地表。而且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最深隧洞也不过仅仅只有1公里多深,而根据最新研究,地球的半径可是有6371公里,两者相比,这些隧洞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可是,仍然有很多人在幻想着能发现一条通向地球中心的巨大隧道。

“地球的中心是空的”这一观点的提出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古希腊神话中,巨人因为违抗万神之王宙斯的意志而被埋入地下,他们痛苦的扭动造成了地震。而火山的存在好像进一步证实了地球内部是一个“大炉膛”,含丰富的火种和硫磺,极易于燃烧。

在科学史的初期,一些科学家确实曾致力于证实“地球中空”这一宗教观点。1665年,德国学者阿撒谢尔丝·科彻曾出版了一本在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著作,他在该著作中将地球描绘成一个“大筛子”,而“筛子眼”则是那些广泛分布于地表的隧洞,在这些隧洞中常有恶龙出没。19世纪初期,美国军事家托恩·克里伍·塞莫斯竟在捍卫“地球中空”理论的研究中煞费苦心地向人们证明在北极地区就存在通向地心的隧洞。继塞莫斯之后,直至今日,这一古怪想法促使人们发表了大量有关地心探险的科幻小说和文章。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于1864年出版的《地心游记》,在这部著名的科幻小说中,凡尔纳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地下世界画卷,那里有地下海洋,恐龙横行,古猿人四处出没,而通向这一神秘奇景的通道就在寒冷的冰层之下。在此之前,伊扎·阿兰·波尔也编著过类似的故事,他将这一通道“搬”到了北极。

结果到了1909年,美国探险家罗博特·爱迪文·皮列根本没在北极发现什么“地心通道”。不过这些传说却流传了下来,其中最为普及的当数伊扎·R·柏洛兹的一套系列丛书,其中第一部出版于1913年。直至1798年,人们终于知道地球不是也不可能是空心的。

1956年,美国的C·巴德少校驾驶战斗机横越北极点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空洞。飞机钻进空洞飞行盘旋了好长时间。机下不是北极的冰雪,而是被湖泊、林木覆盖的山脉和大地。最不可思议的是,巴德少校还看到了像古猛犸一样的动物在活动。

此后,美国的D·班伽少校在南极大陆探险时,也是在极点附近,居然发现了绿色的湖泊。他对湖水作了考察,发现水温比海水温度还高。这一带后来被命名为“班伽绿洲”。南极大陆的冰层厚度达2000米,靠地下的火山热是不能形成方圆480平方公里的绿洲的。人们确信,在绿洲附近某处,很可能就在湖底,有个“地球开口处”,是它提供了惊人的热量。

而到了现代,很多科学家相信地球内部是存在空洞的。理由之一是地球面积是5.1×108平方公里,重量却只有6×109的100萬倍。如果内部充满岩浆,就不该这样轻。造成地球内部空洞的原因是它内部的离心作用。

原始的地球是火和岩浆的混合体,地球在旋转的过程中,把重的物质抛向了外层,这便是岩石之类的地壳。而两极几乎不受离心力的影响,所以有可能形成空洞而未形成地壳。离心力影响最大的是赤道,所以那里地层膨胀,而形成了今天椭圆形的地球。专家们推测,两极的洞口直径约有2240公里。由于熔成糊状的炽热物质仍残留在地心部,那里离心力几乎不起作用,于是就形成了地心的“太阳”。这个“太阳”尽管小一些,却能照射出足以养育动植物的光和热,这便是为什么在地球空洞中发现动植物的缘故。

1992年,南非洞穴学会和瑞士的洞穴研究团体在非洲的纳米比亚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无底洞。该洞位于纳米比亚北部沙漠中心灌木茂盛的山麓下,黑魆魆深不见底。为了查清洞穴的情况,洞穴考察专家把调查人员吊入漆黑的洞穴中。吊下去的调查人员听到的只是钢索的摩擦声,四周完全是一片漆黑、寂静的世界。用灯光向里照射,只见洞中巧夺天工的钟乳石像一幅巨大的帘幕垂向深渊。钢索徐徐下降了120米后,才到达一处水面。这里清水盈溢,一片汪洋,神秘莫测。为了彻底弄清清水的深度,调查小组派遣潜水员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潜入到水下近100米深,但还是没有到底。由于压力太大,只好浮出水面。这个洞穴究竟有多深,还有待于今后考察。它会不会是地球某个空洞的一个末端,迄今仍然是个谜。

陆上存在无底洞并非单一事件,在海洋中也有无底洞。印度洋上有个无底洞,位于印度洋北部海域,北纬5°13′,东经69°27′,半径约3海里。这里的洋流属于典型的季风洋流,受热带季风影响,一年有两次流向相反变化。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水由西向东顺时针流动,冬季则刚好相反。无底洞所在的海域则不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几乎呈无洋流的静止状态。所以,这里又被称为“死海”“黑洞”。1992年8月,装备有先进探测仪器的澳大利亚“哥伦布”号科学考察船在这一带海域进行了科学考察。他们认为,无底洞可能是个尚未被人认识的海洋黑洞。根据海水振动频率低且波长较长来看,“黑洞”可能存在着一个由中心向外辐射的巨大的引力场,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科学考察。他们还在无底洞附近探测到7艘失事的船只。

无独有偶,在地中海东部,希腊克法利尼亚岛阿哥斯托利昂港附近的爱奥尼亚海域,有一个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吸取着大量海水的无底洞。据估计,每天失踪于这个无底洞里的海水竟有3万吨之多。为了揭开其秘密,美国地理学会曾派遣一支考察队去那里进行科学考察。科学家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深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海水一起沉下去的。接着又察看了附近的海面以及克法利尼亚岛上的河流湖泊,满怀希望能发现这种染料的踪迹,进而追索同染料在一起的那股神秘的水流。然而,这些实验毫无结果。

科学家们被地中海无底洞引起了极大的研究兴趣,第二年又进行了新的实验。他们用玫瑰色的塑料小粒给海水做了记号。这些东西既不会溶解在水里,也不会完全沉下去。因为它们的密度是各不相同的,分别具有与海水、河水相同的密度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密度。他们把130千克重的这种肩负特殊使命的物质,统统掷入到打旋转的海水里。

一会儿,所有的塑料小粒就被旋转的海水聚成一个整体,全部被无底深渊所吞没。科学家们对这次试验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他们渴望着把其秘密揭穿,哪怕能在附近找到一粒玫瑰色的塑料也好。然而,他们的计划仍然落空了。

迄今为止,没有谁知道这里的海水会不断地“漏”下去的原因。这个超级无底洞的出口到底在什么地方呢?每天那么多的海水究竟流动到哪里去了呢?地中海中的无底洞也成了千古之谜。

猜你喜欢
洞穴空洞隧洞
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首条隧洞顺利贯通
少年洞穴救援记
自密实混凝土在水工隧洞衬砌中的应用
“现代洞穴”公寓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
隧洞衬砌段渗水修复施工技术介绍
臭氧层空洞也是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