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社岗
梨是含水量较大的水果之一,做好梨园水分管理对提高梨果品质和产量至关重要。以下,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梨园水分管理有关问题整理如下,供广大梨农参考。
梨树是果树中需水较多的树种之一。梨的果实中80%~90%是水分,叶片含水量超过60%,枝和根的含水量也在50%左右。树体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如根系吸收、养分运输等都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夏天高温期,树体每天要蒸发大量的水分来降温。梨树体内越是生长活动旺盛的部位,含水分越多。据试验,梨树每合成1 g干物质,需要250~400 g水。合理灌水,是早果、丰产、优质的基础和前提。
梨树虽耐旱能力比苹果树强,但干旱缺水时,也会表现出枝细、叶薄叶黄、生长不良、产量低、果实小且品质差等问题;水分长期过多,湿度过大,则会造成土壤板结,通气不良,影响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特别是铁的吸收会受到抑制,引起叶片失绿黄化,因此要合理灌水。一般情况下,梨园田间最大持水量保持在60%~80%比较适合,低于50%时梨树出现干旱症状,含水量下降到30%时就可引起落叶。
灌水期应根据梨树一年中的生长发育特点、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来决定。一般来讲,梨树需水关键期有以下几个:
1)花前。在梨树开花前15天左右灌水(也叫解冻水),能促进根系生长,满足开花坐果对水分的需求,促进新梢生长,增大叶片,增加叶面积。
2)幼果膨大期。幼果膨大期也是新梢旺长期,对水分非常敏感。灌水可促进新梢生长,叶片增大,减轻落果。
3)果实迅速膨大期。果实速膨期也是花芽分化期。此时梨果膨大速度加快,气温高,土壤蒸发量大,灌水对当年果实大小、产量高低、成花数量质量影响很大。
4)越冬前。在土壤封冻前结合秋施基肥灌水,有利于肥料的溶解吸收,同时还可补充树体和土壤中的水分,防止冻害和因干旱引起的抽条,对第2年春季萌芽、开花、新梢生长有良好作用。但生产中往往把这次灌水推迟到土壤封冻后,此时根系已变得很弱,对树体水分贮存、新根生长及晚秋增强叶片功能作用很小。因此,越冬前灌水最好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
梨园灌水方法有沟灌、树盘灌、穴灌、喷灌和滴灌。
1)树盘灌水。目前梨树最常见的灌水方法,通常以树冠大小,顺行向筑成两条灌水土埂,沿树盘灌水。
2)沟灌。在水源不足的地区,为节省用水,可在树盘下开环状沟或沿树冠外缘开条沟引水灌溉。
3)穴灌。在水源较远,又无灌溉设施,需用人工运水灌溉的地区,可采用穴灌。在树冠范围内挖坑灌水。注意避免伤根太多。
4)滴灌。目前较先进的灌水方法。地下管道直接通到树下,用自动控制系统,按一定速度滴水灌溉。
5)喷灌。在梨园范围内,按一定距离安装喷灌设施,由管道将水压出,喷于空中落在树上和喷洒在土壤上,不仅为土壤提供水分,还能使叶片直接吸收水分。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缺乏,解决梨园水分问题应着重抓好保蓄降水,提高果树对水分的吸收能力,通过耕作保墒和覆盖保墒来调节并满足梨树对水分的需求。
1)耕作保墒。旱地梨园加强耕作,能够最大限度地积蓄雨水,减少蒸发,使水分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浅耕还可以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使根系生长。生长季节宜在每次降雨或灌溉后,土壤干旱时,雨季来临前进行。
2)覆盖保墒。主要有覆盖地膜、杂草或秸秆、割盖绿肥等方法。覆膜能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促进根系早期活动,起到保肥、除草作用,还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果实品质。覆膜保墒一般在春季土壤解冻追肥后及早进行。
覆草宜在春夏之交气温上升、伏旱开始前的雨后抢墒进行,既利于保墒、降低土温,又能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杂草生长,而且草腐烂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覆草厚度20 cm左右,盖后略压细土,以免覆盖物被风刮走。
覆盖园艺地布是近年新兴的一种保墒覆盖模式,沿树行两边覆盖,具有保墒和除草双重效果,而且地布透气性能好,经济寿命长(正常情况下可使用5~8年,而地膜仅能使用半年到1年),春季可显著提高地温,利于梨树根系快速生长,对梨果产量和品质提升效果显著。
3)积雪保墒。冬初将树盘修成浅盘状,接纳冬季降雪,并将雪铲平压实,以增加土壤水分,保持土壤温度。
土壤中水分含量与空气含量是一对矛盾,水分过多,则空气减少,发生涝害,导致根系缺氧窒息,吸肥吸水受阻,轻者叶片光合效能下降,重者造成烂根,甚至出现死树现象。虽然梨树,尤其是杜梨砧较为耐涝,但也应坚持排水。生产中往往对此不够重视。有些人片面认为水越多越好,雨季也千方百计积蓄雨水,结果造成果园积涝。虽然外观显现不出来,实际上根系已处于窒息状态,叶片光合能力下降。此时应及时开挖排水沟,尤其在地势低洼和容易积涝的果园,要做到旱能浇,涝能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