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盛 杨 蕾 杨玲玲
(1.德宏州种子管理站,云南 芒市 678400;2.芒市种子管理站,云南 芒市 678400)
芒市地理位置优越,最高海拔2 890 m,最低海拔510 m,属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5.5℃,年均降雨量2 150 mm。鲜食玉米在芒市已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以前都是以鲜食糯玉米作为小杂粮配菜食用。自2002年芒市在冬农开发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来,以招商引资形式,经过2年的不断摸索努力,2004年鲜食甜玉米试验成功后逐步推广应用。至2008年,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至1 333.3万hm2;2017—2018年,芒市秋、冬、春三季累计种植面积超过6 666.7万hm2,调运农产品11万余t,创造农业产值3.5亿余元,成为目前芒市冬农开发中经济比重较大的农作物,解决了千余从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如畜牧、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芒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能适宜秋冬反季节鲜食玉米种植,供应外地市场需求,吸引着全国各地商家纷至沓来,尤其是芒市成功举办了“2017年全国鲜食玉米大会”后。近年来,在每年10底至翌年5月初,能大量供应反季节种植优质的鲜食甜玉米产品的地方,全国只有海南三亚和云南德宏、版纳等地。种植农户随着市场需求的旺盛种植热情增加,农技推广部门给力,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技术也日趋成熟。同时,种植节令和面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了相应调整,由原来的只种一季转变为种两季,甚至在种植节令条件允许的地方种上了第3季。而且采取分批次阶梯式播种方式,产品分批次成熟采收。采收供货期由原来的2个月延长到半年,大大缓解了产品集中上市的压力和烂价的风险,也为商家长期盘活经营创造了条件,实现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连续性。
芒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冬农开发农作物的优势区域。但是,农产品外调距离远、时间长、汽车运价高,尤其是鲜活农产品。为了保持新鲜,需要加班加点赶时间,加大了运输风险。此外,需要冷链运输和多收购环节,增加了成本,导致市场价格竞争力降低,成为该行业发展的短板。在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商家、运输和代办都有各自稳固的收益考虑,商家为了保住收益,通常会以低价收购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种植户。
多年来,芒市冬农开发中大部分农作物都是个体家庭种植模式,面积小且散,同时种植户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跟风种植情况严重,不能形成集约形式生产,难于形成对抗恶意奸商侵害的合力。一旦发生受到侵害等事件,往往会采取群体上访等过激行为来面对困难,对社会安定带来了隐患。
芒市在初引进鲜食甜玉米项目时,重点关注的是品种在当地是否适应和产品品质市场是否接受两方面问题。当时,国家对种子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品种合法性问题不突出。多种试验表明:国内合法品种无论在适应性上还是口感品质等方面,综合表现都不及国外品种优越。因此,引种推广的品种多为适应性广且品质较好又被市场接受的国外走私种子,致使种植户慢慢形成了私下交易国外走私种子的习惯,排斥国内品种。加之国内农业科技滞后和市场需求更新等历史原因,造成当前芒市鲜食甜玉米产业中绝大多数品种合法性问题处于合理不合法的尴尬局面。针对产业中群众创收的生产实际需要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问题,如何面对和妥善解决好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3个必备要素(适应性、合法性、市场接受性)关系问题,成为种子管理部门当下面临的新课题。
芒市的鲜食玉米产业走过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农业部门、产品收购商及农户的共同努力,总结出了比较符合芒市实际的高产栽培技术,但与提倡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使芒市鲜食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势在必行。
目前,芒市鲜食玉米产品都是鲜销果穗初级产品,产品单一,缺乏加工龙头企业进行产品多元化开发,导致产品附加值低,抗市场风险能力低。
在规范现有生产供应链的基础上,积极招商引资有实力的深加工企业入驻本地办厂,同时正确引导种植户进行集约式的订单农业规范化生产,有稳定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产品成本,使种植户收益最大化,实现产、供、销多方多赢局面。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有计划地发展冬季鲜食玉米种植,同时扩大种植规模来满足市场需求。德宏州西、南、北三面和缅甸毗邻,国境线长503.8 km。中缅经济贸易源远流长,具有云南省乃至我国条件最好的陆地口岸,是云南省边贸由缅甸经泰国至南亚、东南亚等国家主要通道之一。可见,鲜食玉米产品进入东南亚国际市场极其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外贸优势。因此,可积极开展中缅鲜食玉米种植合作,在缅甸种植面积有2 000~2 666.67 hm2,单色1 333.33~2 000 hm2,双色666.67~1 333.33 hm2。
加强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在提升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实行品牌化战略。德宏州本身具备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山清水秀,空气质量好,如果配套以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就可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有了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必须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推进品牌化战略,提高优质农产品的影响力,努力把德宏州的鲜食玉米打造成全国知名名片,依托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顺应时事、与时俱进,从思想上转变种植户固有的传统意识,提高其讲诚信、懂技术、善经营的综合素质和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在种植品种上,力求选择合法品种。若遭遇损失,有可追溯性,确保其合法权益,加大种子市场监管。重点对制假售劣、未审先推、套牌侵权、销售退出品种、未网上备案、未建立经营档案等行为,特别是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不按照规定印制等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加大对鲜食玉米种子经营人员的法律法规及技术培训,增强种子经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技术理论知识。与种子经营人员签订鲜食甜玉米种子生产经营责任书,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加速推进芒市鲜食甜玉米品种合法化进程。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增加品种试验投入。同时,正确引导种子经销商在经营主体合法的前提下经营合法品种,鼓励种子企业充分利用“联合体试验、特殊用途试验、引种备案试验”等政策,通过自主试验、展示、示范等方式,筛选适应当地种植和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为逐渐实行该产业品种合法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种子经销商展示好品种和广大种植户选择好种子搭建平台,促使芒市鲜食玉米产业健康、平稳、长足发展。
加强营销网络体系,鼓励公司企业积极开展鲜食玉米营销服务策略,认真组织各类商品流通组织、个体经营者的营销作用,促进鲜食玉米鲜苞产品的流通营销;引进甜、糯玉米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产业化生产水平;建立企业与农户的契约关系,加强企业与农户密切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外商以及出口、加工企业兴办生产基地和加工厂,通过加工解决鲜穗的生产过剩问题,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积极发展农超对接、“互联网+”及微商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经销商、电商以及微商等的主体作用,形成线上线下相互依赖、共同发力的营销新体系,提高产品的销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