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9-02-21 12:56:16石金忠管志涛
系统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开腹出血量胃癌

石金忠,管志涛

商河县人民医院胸外科,山东济南 251600

近年来胃癌已成为对我国居民健康产生威胁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各类肿瘤疾病中位于首位。在胃癌切除手术中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逐步得到发展[1-2],成为早期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对该院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且以开腹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90例胃癌患者进行分析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于该院进行胃癌手术共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的36例,开腹手术的54例。且都在手术前经检查确诊后,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选择手术方式。两组患者就分期、大小、肿瘤部位、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腹腔镜组(36 例)男:女=26:10 例;年龄(56±10)岁;肿瘤在胃体下部的30例、中部的4例、上部的2例;肿瘤直径(5.78±2.03)cm;肿瘤 TNMⅠ期 12例、Ⅱ期16例、Ⅲ期7例、Ⅳ期1例。

开腹组(54 例)男:女=39:15 例;年龄(55±9)岁;肿瘤在胃体下部的48例、肿瘤在胃体中部的2例、肿瘤在胃体上部的4例;肿瘤直径(5.83±2.07)cm;肿瘤TNMⅠ期17例、Ⅱ期25例、Ⅲ期8例、Ⅳ期4例。

1.2 方法

①手术方法:对腹腔镜组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开腹组的患者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胃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切除范围的决定标准[3]:有无可疑肿大淋巴结转移、肿瘤的浸润深度、大小以及位置等。

②腹腔镜辅助外切除术:腹腔镜组的患者于手术中给予气管插管全麻且保持平卧分腿位,继而取右锁骨中线平脐水平偏内侧、左锁骨中线平脐水平偏内侧、右侧腋前线偏内侧肋缘下、左侧腋前线偏内侧肋缘下以及脐下缘共5孔法进行手术并进行淋巴结清扫。当肿瘤位于近端1/3时,大部分采取近端胃切除术,少部分采取全胃切除术;肿瘤位于胃部中端1/3时,使用远端胃切除术或者全胃切除术,其中以采用食管-残胃吻合(加行幽门成型术)为主;肿瘤位于近端三分之一时则采用远端胃切除术,以毕Ⅰ以及毕Ⅱ式吻合。全胃切除术则以采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4-6]。

1.3 观察指标

对腹腔镜组及开腹组的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等情况进行比较[7-9],且对两组手术方法就经济学及医疗方面的差异进行评价。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两组的各项计量资料均使用(±s)的形式表达,同时将其运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手术操作技术的完善,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开腹组的低,因此造成的创伤较小,且腹腔镜组术中的出血量同样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情况如下。

腹腔镜组(36例)——①手术方式:远端胃切除术31例,近端胃切除术3例,全胃切除术2例;②淋巴结清扫数目(22±7)枚;③手术时间(235±51)min;(4)术中出血量(169±164)mL。

开腹组(54例)——①手术方式:远端胃切除术48例,近端胃切除术4例,全胃切除术2例;②淋巴结清扫数目(23±7)枚;③手术时间(260±49)min;④术中出血量(275±203)mL。

2 组远端胃切除术对比(χ2=0.16,P=0.69);

2 组近端胃切除术对比(χ2=0.26,P=0.87);

2 组全胃切除术对比(χ2=0.17,P=0.68);

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比(t=0.66,P=0.51);

2 组手术时间对比(t=2.33,P=0.02);

2 组术中出血量对比(t=2.61,P=0.0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的比较

术后腹腔镜组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开腹组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此16例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在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上均比开腹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下。

腹腔镜组(36例)——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6.7%)例;②术后进食时间(4.9±2.1)d;③住院时间(12.2±1.8)d;④住院总费用(16 842±3 149)元。

开腹组(54例)——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18.5%)例;②术后进食时间(6.2±2.7)d;③住院时间(13.8±3.4)d;④住院总费用(17 435±4 082)元。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χ2=0.05,P=0.82)。

2 组术后进食时间对比(t=2.44,P=0.02)。

2 组住院时间对比(t=2.59,P=0.01)。

2 组住院总费用对比(t=0.74,P=0.46)。

3 讨论

胃癌作为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均位于我国各类肿瘤疾病之首。我国长期以来以开腹胃癌切除术作为治疗胃癌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10-12],而近年来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也逐步得到发展,成为治疗胃癌的一种新型手术治疗方法并在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开始尝试应用腹腔镜辅助进行胃切除术治疗胃癌以来,此种手术方法逐渐得到蓬勃发展。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与传统的开腹胃癌切除术相比有更多的优点[13-14],其中主要包括:住院时间更短、肠胃功能恢复快、术中创伤小且出血量小以及术后疼痛感较轻等。

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的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为肿瘤的淋巴结清扫情况以及切除范围。研究表明[15],于腹腔镜下对胃癌淋巴结进行清扫是一种可行手段。从上文比较中可以看到,腹腔镜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2±7)枚,开腹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3±7)枚,无明显差异且符合肿瘤根治原则。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在手术方式和吻合方式上亦无显著差异。但腹腔镜组就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比开腹组少,不用长时间暴露患者腹腔以降低暴露腹腔导致的感染及体液丢失等情况,造成创伤小。因此,在术中严格按标准规程来操作的前提下,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与开腹切除术相比是同样安全有效且能达到较好治疗效果的。在杨永锐等[16]4位学者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文章当中显示:就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差异进行对比,其中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31.46±22.35)mL,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64.24±23.75)mL,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45±2.06)d,对照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2.84±3.47)d,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该文中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69±164)mL,开腹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75±203)mL,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且(P<0.05);术后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为(12.2±1.8)d,开腹组的住院时间为(13.8±3.4)d,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且(P<0.05)。该文研究结果与该文研究结果相近,说明该文实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长和患者住院时间,同时也能相对减少患者住院费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可不断就手术操作及技巧进行掌握练习,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胃癌的确实可靠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开腹出血量胃癌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