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佳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国各地许多土壤都有被侵蚀的现象。造成侵蚀的原因复杂,侵蚀类型多种多样,危害十分严重。水土流失会造成以下几种严重危害:第一,破坏土地资源,农田被毁,威胁群众生存;第二,土地地力下降,加剧干旱的发展;第三,降低了水库、湖泊的综合利用能力;第四,水土流失使泥沙淤积河床,诱发洪涝灾害;第五,靠近铁路、公路的地段发生水土流失会影响交通安全;第六,水土流失致使地区贫穷,而贫穷引发的过度开采导致土壤侵蚀,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致使陷入贫困区与水土流失的恶性循环。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是指在以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良土壤、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为主要目的所进行的造林种草措施,也被称作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林地土壤能够储存水分,通过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实现水源涵养。林业技术措施可以保证土壤更加稳固扎实。不像草原、农田等地,林业区域有大量的树木根系,可以通过根系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牢牢抓住土壤,确保土壤的稳固扎实。此外,由于林地区域范围较广,树叶的蒸腾作用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由于广阔的蒸发面积,蒸发作用散失掉大量水分跑到空气能够增加空气湿度,而湿润的空气对林地区域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1]。另外,林地区域的植被通过截留、调节径流、增加入渗等作用达到削减洪峰、减少洪水总量的作用。不断更新死亡的林木根系和土壤表面堆积的枯枝落叶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改良了土壤的物理性质,而在土壤表面形成的较厚的腐殖质可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地表,蓄积土壤中的水土。由此可见,林业生态系统对水土保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
水土保持林有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2种技术模式。水平配置是以山脉、水系以及主要道路等的分布及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遵循“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等原则,在流域范围内进行平面布局和规划。立体配置是指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空间配置。
坡面水土保持林采取带状混交、行间混交、农林间作的种植方式。通过营造此种林木,可以增加坡面的稳定性,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还可获取小径级木材。护坡薪炭林一般会选择距离村庄较近或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作为种植地,树种应耐干旱和瘠薄、再生能力强,在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的同时防止坡面的水土流失。侵蚀沟防护林分为土质侵蚀沟道防护林和石质侵蚀沟道防护林。在开展治理和合理利用沟道的同时,必须要有规划地对坡面进行积极治理和利用。山地池塘和水库防护林是为防止泥沙淤积阻塞或风浪冲淘引起库岸崩塌而建造的,可减少库塘水面的大量蒸发。河川护岸护滩林可以通过树木的根系加固堤岸,而树木的树干、枝条、树叶等空间器官还可减小水流动能、缓冲波浪。
荒山荒地一般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地表植被稀少至裸露者,另一类是蕨类、杂草和灌木丛,但难见乔木[2]。在改良荒山荒地时,应该提前做好调研工作,明确荒山荒地所属类型再进一步采取行动。对于第一类荒山荒地,应采取植树造林的方法改善状况;对于第二类荒山荒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封山育林方法,通过人为诱导措施有效提升次生林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对新苗的培育,提升次生林的后续发展[3]。由于第二类荒山荒地较为复杂,还要对此类地段进行分析研究,及时了解恢复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或更改种植技术,实行严格的管控。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还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害不容小觑。因此,积极进行水土保持工作迫在眉睫。林业生态对水土流失有着很大影响,需要保护林业资源以控制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林可以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稳固土壤以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单纯的植树造林不等同于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它与水土保持有着密切联系,但又有严格区别[4]。因此,应该通过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林业措施,配合其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当前,控制水土流失的严峻现状,是改善环境、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