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爱国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析

2019-02-21 07:39胡鹏飞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音乐家爱国

董 建 胡鹏飞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171)

引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十四年浴血奋战的开始。1932年日本占领我国东北三省。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也掀起了全面抗战的序幕。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华儿女的艰苦斗争。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相比,中国共产党的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充分发动人民,进行根据地建设,加强自身建设,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文化界先后成立了一批以“爱国救亡”为指引的抗敌协会,并组织发起了大量的爱国运动。无论是局部抗日,还是全面抗战阶段,都有大批文艺工作者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生死危亡紧紧联系在一起。

本文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歌曲及创作背景的梳理,总结出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音乐作品的创作之间的关系,挖掘爱国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一步分析爱国歌曲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特殊时代背景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一)特殊历史时代的需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1]。中华民族历经十四年浴血奋战,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2]。抗日战争过程中,除了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和英勇斗争,同样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去鼓舞人民大众和爱国官兵。随着时代的需要,加之音乐家们深厚的爱国情怀,一大批爱国歌曲不断问世,并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该时期问世的爱国歌曲包括黄自作曲的《抗敌歌》;聂耳作曲的《前进歌》、《义勇军进行曲》;麦新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张寒晖创作的《松花江上》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等。

(二)人民群众对特殊艺术形式的渴求

1840年以来,我国受尽西方列强的欺辱和压迫,人民大众以不同形式进行了反抗,尽管都失败了,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对日本侵华行为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大旗,而国民党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面对国民党当局的举动,工人罢工,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甚至向蒋介石情愿,要求其抗日,以拯救国家危亡。此时,除了音乐家,人民大众也积极参加当时盛行的“歌咏团体”进行歌咏演出。因此,人民群众对于救亡歌曲的强烈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音乐家的创作热情[3]。

二、爱国歌曲对抗日战争的影响

(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特殊的时代背景影响着音乐家的创作导向,反之当时创作的爱国歌曲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时期爱国歌曲的共同主题就是爱国主义。音乐家们将爱国情怀通过歌曲的形式,传达给人民大众,激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例如歌曲《松花江上》,词曲作者张寒晖在西安亲历“九一八”事变后大批东北军和难民对自己家乡的思念和对日本侵略军的怨愤的场景,结合时代背景,创作了这首《松花江上》,后被称为《流亡三部曲》之一。歌曲展现了东北富饶的景象和流亡百姓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流亡百姓和东北军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决心打回东北,重返家乡的信念。随后,歌曲也响彻大江南北,并流传至今。同时期类似的歌曲还有很多,通过歌曲的形式,能够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的强烈的责任感,为激励人们投身抗战创造了条件[4]。

(二)点燃人们的抗战激情

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和鼓舞。当时大批的爱国青年听着铿锵有力的爱国歌曲一起奔赴抗战沙场。

在该时期众多音乐作品中,著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冼星海于1935年在法国巴黎音乐院结业后,回到了多难的祖国,于1939年在延安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等大量爱国歌曲。他曾说过:“在抗战期间,不容许我们有自我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作曲者应该多量产生抗战的歌曲,增强抗战的情绪”[5]。《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套曲,以黄河作为创作背景,气势恢宏,充分体现了黄河雄伟壮丽的场景和中华民族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民族气节。这些歌曲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着广大人民奔赴战场,激发了人们的抗战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凝聚了巨大力量。

三、爱国歌曲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面临着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在抗战时期爱国歌曲的创作过程中不难发现,特殊的时代背景影响着音乐家的创作导向,在抗战时期,涌现出了大量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反过来,这些歌曲也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新时代,音乐艺术院校大学生应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多创作、演唱能够激励人们不断奋斗,并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音乐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变化,理想也在发生变化。革命战争年代,音乐家们肩负着革命胜利的重任;新时代则需要音乐家们紧跟时代主题,多创作能够激励和鼓舞人们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不断奋斗的音乐艺术作品。

(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纵观抗战时期的黄自、贺绿汀、聂耳、冼星海等音乐家的创作经历,爱国主义一直贯穿他们音乐创作的始终。爱国情怀既是他们创作的动力,也是他们想通过歌曲传达给人们的主要内容之一。爱国主义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教育工作者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当前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95 后”,甚至“00 后”,他们出生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年代,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对于他们而言,重温那些在战火硝烟年代诞生的爱国歌曲以及那段难忘的历史,正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过程。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6]。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为民族精神的形成和丰富注入了巨大的精神洪流,在这其中,爱国歌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将爱国歌曲融入课堂教学,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有利于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程度,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天津音乐学院积极申请开设《乐说爱国》选修课程,以历史为主线,充分挖掘我国近现代史不同时期的艺术歌曲中的爱国情愫,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新时代大学生明确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富有强烈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回顾88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大批音乐家都将音乐创作和抗战救亡联系在一起,肩负起历史使命,最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例如冼星海,“特别在他真正投身于救亡音乐运动、投身于群众的实际斗争之后,他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艺术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以及艺术家的政治责任”[7]。通过这些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的梳理,不难发现责任与担当同样是其传达的主旋律。新时代大学生应积极向先辈们学习,尤其是音乐艺术院校大学生,应将自身所学和时代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现社会理想过程中收获个人梦。

(四)激励新时代大学生砥砺奋斗

抗战期间,大批音乐家为了投身抗日救亡洪流,并揭露国民党政府不抵抗的真实面目,积极组织歌咏运动和抗日宣传活动。尽管这些活动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镇压和阻挠,但音乐家们仍然坚持抗战音乐的创作,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激励着他们创作出大量的爱国歌曲,甚至传唱至今[8]。

以上音乐家们的经历同样值得新时代大学生反思和学习,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和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过程,注定充满艰辛和曲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新时代大学生应披荆斩棘,迎难而上,砥砺奋斗,不被困难所吓倒,最终实现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

结语

抗战时期的爱国歌曲不仅具有巨大的历史作用,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话题,其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教育方法不断改进,但爱国主义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抗战时期爱国歌曲与特殊时代背景的关系,探究爱国歌曲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充分挖掘爱国歌曲中蕴含的红色元素,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教学资源,最终为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实效性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音乐家爱国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姚铜(音乐家)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在华军事顾问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