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祥,刘国舟
(都匀市平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都匀 558000)
在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与国家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和食品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与国民经济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从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现状分析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本文对此展开以下分析。
综合分析来看,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对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畜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管理体制各自为政以及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畜牧管理本身的调控能力被进一步削弱。比如:畜牧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主要在于畜牧生产、商业部门更多的关注产品加工和流通,而粮食与外贸部门,则主要担负收购与出口任务。这一模式下,如果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会导致“政出多门”问题的出现。当疫情发生时,容易产生互相推脱的情况,进而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工作人员综合水平有待提升。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从现阶段基层兽医动物防疫人员队伍组成情况来看,由于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使得大部分对于兽医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或者片面的认为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没有发展前景,进而导致专业人才缺口和现有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的问题。此外,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老龄化问题严重,同时这部分人员的专业知识大多来自于以往的工作经验,普遍没有医学知识和理论体系作出支撑,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误判风险问题的发生率。
第三,防疫手段过于单一。在一些偏远、经济落后的地区,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治仍旧沿用着传统的防疫手段。
建立健全防疫管理体系,可以为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结合实际制度人员责任考核制度,同时对现行的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管理机制进行必要的优化。在这一管理模式下,不仅可以有效预防疫病问题的大范围爆发,同时在问题处理过程中,可以避免相关管理人员相互推诿等情况的出现。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管理机制的执行效果,地方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展开下基层走访工作,以此来杜绝私宰等行为。
基层兽医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对于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此,应该切实保证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可以满足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要求。比如:积极开展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培训班,以此为契机促进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人员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掌握程度的提升。在专业技能培训过程中,还需要针对动物防疫相关法律规律作出解释,以此来强化兽医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
从现阶段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分析来看,由于基层动物畜牧养殖大多以散户养殖模式为主,受到养殖点过于分散等因素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疫情排查工作的落实。针对这一问题,要求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人员深入养殖户家中,全面掌握具体的养殖情况,同时做好对动物疫情的监测与记录。在日常检查工作中,加强与养殖户之间的有效沟通,这样可以方便及时掌握异常情况。为了提升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监测的高效性,可以建立行之有效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期间,灵活应用现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组织成立专门的线上疫病监测小组,针对养殖户提出的疑问作出及时的回复。同时防疫工作人员也可以借助微信群、QQ群等交流工具,对疫病的应急处理作出科学指导,从而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演变。
相关调查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在农村畜牧养殖管理中,部分动物疫病问题的发生与养殖户本身缺少动物防疫相关知识以及对于动物防疫工作缺乏重视有着直接的关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加大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宣传这一方面入手来实现。比如:积极组织养殖户参与动物疫病防治专业宣传教育活动中,以此来促进养殖户自身防疫意识和防疫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加强与地方兽医防疫部门之间的联系,为基层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只有在疫病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合理的反映,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疫病影响的扩大。
综上所述,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从建立健全防疫管理体系、开展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完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以及加大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宣传几个方面入手,保证相关管理措施的顺利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管理水平的提升。